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考前第十二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共14张PPT
考前给力十三天考前第十二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考前给力十三天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即三类岩石的转化过程。岩石按成因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二、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中。板块内部稳定,边界活跃,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和洋中脊,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和褶皱山系。考前给力十三天三、地质构造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断层: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褶皱背斜向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地岩层向下弯曲,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考前给力十三天四、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五、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考前给力十三天点击1:地壳物质循环考前给力十三天(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为岩浆。(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其形成的条件是: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点击2: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考前给力十三天(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形成角峰、冰川、“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如:高山上部侵蚀——冰川、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等。(4)沿海地区多风浪作用,常见的有海蚀柱、海蚀崖、沙滩等。点击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考前给力十三天考前给力十三天点击4:地质构造的判断(1)断层与褶皱的判断: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受到挤压力或者张力过大,岩体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因此,褶皱岩层是连续的;断层岩石是断裂的,且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错动和位移。(2)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原始形态应是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即所谓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受外力作用背斜容易成谷,向斜容易成山,这被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但判断背斜或向斜最根本的方法是比较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反之。不管是原始形态,还是“地形倒置”,上述岩层新老关系不变。考前给力十三天考前给力十三天命题角度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考前给力十三天(1)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断块山(2)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C考前给力十三天【解析】(1)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该处为向斜。(2)AB坡为向阳坡及东南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处为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考前给力十三天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考前第十二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共14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2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