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一讲-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郑州大学教育系叶青青第十一讲搜集就业信息与准备求职资料面试技能与求职礼仪就业权益保护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应届毕业生从校园到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一过程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从未经历的工作,还有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他们中有许多人很难适应,因而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内容导航一、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二、角色转换的心理问题三、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学校≠职场学生职业人立场主体客体行事规则兴趣导向责任导向合作习惯情感导向利益导向学生≠职业人学校职场环境熟人型陌生型存在基础互助互利利益往来发展方向输送人才各有章程角色要转换“要”散漫的校园生活情感导向理论学习家长呵护“给”紧张的工作模式责任导向实际应用自我保护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三天,可是我已经没有了对工作的憧憬和热情,取而代之的是忐忑不安和自卑。因为作为一个办公室新人,我发现自己原来是个白痴,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别人教,而且有些很简单的问题,别人已经说了几遍了,可我就是记不住,问多了又不好意思再问,这种情景让我很尴尬,心里真的真的很自卑啊......觉得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现在的我在工作中总是很畏缩,生怕自己做错了事,造成不好的印象.......其实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永远都很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每天下班后就想马上逃离办公室,找个好朋友说说话”。”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大四学生小李向记者倾诉,上班后感觉很孤独,好想辞去工作重新回到校园里生活。今年2月份时,小李就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进入一家大型医药企业做人事专员,当上了一个办公室白领。而当同班同学还在为工作奔波时,她却想辞去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上班后,同事之间都不熟,而且都只顾忙自己的工作,平时说话都很少,想跟同事多交流,但他们开口就谈孩子教育、结婚买房之类的话题,我想插个话都无从插起。”一向性格开朗直率的她直呼“太孤独”,坦言自己受不了这种压抑的环境。小小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中长大,大学毕业后经父亲的熟人介绍,到一家企业工作。谈起小小,公司的同事们直摇头:“什么事情都得告诉她,不说她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客户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不敢回答,每次都在电话打到一半时征询领导的意见”......一家外企公司,招聘了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人,能说会道,优越感极强,刚进公司没几天便激情冲天地提出了很多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很引人注意力。结果不到两个月时间,同事们便发现此人想法很多,行动很少,架子很大,很多小事情他都不放在眼里,觉得太简单,让他做这些事情是大材小用,有失身份,碰到繁琐的工作能躲便躲,惰性极强。于是,大家也就逐渐疏远他了。苏笛工作半年了,这半年来,她的生活很不开心,每次一见到老同学,她就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抱怨她对工作不满。“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跑腿的杂活都是我干,轻松又讨巧的活总轮不到我……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什么增长,简直就是个“穷忙族”……我们经理最烦人,我刚工作,经验不足不是很正常嘛,上次我工作中出了点失误,他居然当着好几个同事的面对我态度那么恶劣,我长这么大,我爸、我妈都没对我大声喊过!张华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在某媒体工作半年后,因觉得“没意思”而离职;他看到有几位同学自主创业发了财,便在父母的帮助下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不到半年,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之后他觉得跑销售挺有挑战性,而且时间没有约束,便重新求职,到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最终却因无法适应辞职。这次辞职后,张文天天在家埋头睡觉,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坏,动不动就和家人发生冲突。“这社会太不公了,凭什么我这么优秀的人连工作都做不好?”他还要求自己在某中学做老师的女友辞职回家,“上班有什么意思啊?天天受气!”二、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抱怨心理:满腹牢骚自傲心理:眼高手低浮躁心理:见异思迁依赖心理:等待观望自卑心理:消极退缩孤独心理:苦闷压抑校园(学生)职场(职业人)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反差工作经验不足,觉得技不如人新人往往要从最基层做起,各方面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也难有表现的机会旧的交际圈子已四分五裂,新的交际圈子尚未建立,处于友情真空期。有些工作单位等级分明的上下级关系,居高临下的命令方式让人压抑。性格、观念、认识等方面与同事不同大学生处于依赖和摆脱依赖的过渡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承担起成人的职业角色时,成人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还未养成家庭教养方式攀比,急不可耐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已经学到不少知识,就已是人才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等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对领导不满三、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一)调节情绪,及时缓解心理压力GO(二)印象管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GO(三)制定目标,做好自身职业规划GO(四)脚踏实地,虚心学习GO(五)强化自信,积极进取GO印象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一个心理学实验给我们的启示BACK屡教不改的罪犯著名的科学家甲组乙组眼睛深陷,隐藏着罪恶;额头高耸,表明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惯犯目光深沉,表明他聪慧睿智;高耸的额头,正是科学家拥有坚毅性格的体现描述该人面貌与性格特征•若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相反,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品质。•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点评:这个大学生通过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就是“首因效应”的充分运用。印象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性印象管理技巧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保护性印象管理技巧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让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BACK•注意仪表举止•态度热情真诚•时常面带微笑go•掌握沟通艺术go•善于积极倾听go•主动与人交往go•巧用“讨好行为”go获得性印象管理技巧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傲慢自倨口是心非躲躲闪闪转弯抹角贸然发问多嘴多舌微笑练习•每天早晚各练习微笑10分钟•坚持一周,每天对您所不喜欢,及不喜欢您的三个人微笑,记录对方的反映及您的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再坚持一周•时时保持微笑,对您所遇到的所有熟人微笑示意,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请别人谈谈对您的印象及您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再坚持一个月掌握沟通艺术善用“我-信息”掌握4W1H原理清楚地表达(“你姓胡吗?”)避免粗俗、尖刻、损人的谈话。(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称呼得体(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要用全称)注意礼貌有一次,包经理要求苏迪打个电话给副总经理,希望副总经理能够协助处理一件工作。苏迪仔细询问过包经理后,上了楼去找了一趟副总经理,然后回到办公室向包经理说,“张副总刚才说,他那里没有问题,如果有特别需要的话会来协助,包经理你这里直接处理就够了。”又一次,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学生,包经理同样的让她打个电话请副总经理处理一件工作。这个女大学生就打了电话,“是张副总嘛?”“包经理叫我告诉你,你把某某某事情赶紧处理一下,包经理很急的。”包经理在那里摇了几下头,办公室里的人听完这个刚毕业的女学生说的话笑了。4W1H:HOW:选择有效的信息发送方式WHEN:何时发送信息WHAT:确定信息内容WHO:谁该接受信息WHERE:何处发送信息一般的说明情况的信息沟通,通过信件、电话、邮件就可以解决;如果是为了交流感情和增加信任,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面谈为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沟通开始前,应该对信息的内容做些适当准备,哪些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不该说。信息的内容应该清晰简洁,用词准确,避免模糊不清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专业术语在基本确认对方能够理解的情况下方可使用。——谁是你信息的接受对象;——先获得接受者的注意;——了解接受者的观念;——了解接受者的需要;——了解接受者的情绪;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比如销售部经理要求财务部改善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的建议,就不宜在会议场合提出,而应在平时与财务部经理进行“私下”沟通,否则会被人误解为“发难”或“告状”。首次见面,尤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不要随便说诸如“哎哟”、“老天爷、”等感叹词back有效沟通的信息绊脚石信息我-信息你-信息以正面、不伤人的语言,发自内心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以减少双方误解,增进彼此了解通常以“我”开头,内容包括具体事件、个人感受和期待三部分。目的是让对方能了解你所说的以及被情绪掩盖的事实命令的信息:你最好、你必须、你应该(命令、指使;抗拒、排斥)贬抑的信息:措辞带有负面评价“这么容易,你都不会?”(伤害对方自尊)迂回的信息:有意无意地用某个词句来表达另一种意思,给人不一致、拐弯抹角、试探些什么的感觉,其实是意有所指,如”你这牌子的衣服贵死了,买它干啥“你以为对方不喜欢,结果她也买了这个牌子,而且不止一件•情境:一群同事相约晚上八点讨论报告,除了小刘之外,大家都到场了。好不容易等了一个小时,小刘来了,他们有些话要让小刘知道。信息例句分析我信息“现在已经八点多了,我们一直在等你,跟你联系不上,又担心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希望下次尽量不要迟到,非不得已,记得打电话让我们知道”同学陈述了事实,也清楚滴表达了感受,以及对小刘的期待你信息“现在已经八点多了,你跑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来……!你是不是不在意这份报告……你……”责备的信息反而掩盖了同事的担忧,小刘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批判、指责,容易造成同事间的冲突back听的艺术:积极倾听•每个人还在胎坯中就已开始学会了倾听,但是当人降身后,很多人就不再重视倾听了•人性的特点:喜欢表现、喜欢讲,不喜欢听•人人都喜欢别人用心的听自已讲话,喜欢忠实的听众•两只耳朵,一张嘴倾听的层次根据卡内基训练的架构,倾听分五层:•1、全然漠视•2、假装在听•3、选择性倾听•4、积极倾听•5、同理的倾听最糟糕的倾听行为,所呈现的态度是不尊重、拒绝、忽视,容易导致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破裂沟通时未注意对方所说的话,表面上在听,其实内心正考虑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其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这种层次的倾听,容易有回答离题,或导致冲突的情形。只听自己想听的,忽略其他;在乎个人想法更甚于对方,给予改变而非了解对方,受制于个人偏见而不自觉;唯有面对认可的话题时,才会以开放态度来倾听,而容易给人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等印象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听,沟通时眼睛能看着对方,呈现出心理的专注;能使对方产生安全和被看重的感受,建立积极和谐的氛围。在积极专注的倾听之外,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去观察、思考和感受,将成见摆在一边,不但能听到事实,而且能听懂对方的心理状态。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感;能不加任何评判地讲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倾听的方式鼓励对方先开口专心,全神贯注,保持视线接触,表示肯定、赞许、尊重不要卤莽打断对方的谈话或妄下结论适当发问,引导谈话内容鼓励别人多说让别人知道你在听接受并提出回应首先,倾听别人说话本来就是一种礼貌,愿意听表示我们愿意客观地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会让说话的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其次,鼓励对方先开口可以降低谈话中的竞争意味。我们的倾听可以培养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遁词。第三,对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掌握双方意见一致之处。倾听可以使对方更加愿意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2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