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目标评价模式——读书笔记
目标评价模式——读书笔记育树人一、阅读文献1.雷晓云.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89-05-01.2.冯生尧第十章课程评价-第二节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达成评价模式二、泰勒课程评价理论的形成(一)以“八年研究”为实践基础在1933-1941年间,为了确定进步主义教育的成效,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R.W.Tyler)及其同事参与、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八年研究”。(二)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1.对“行为”的理解泰勒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外在的行为,又包括内在的思考与情感。2.人的主体性的认识泰勒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自身是实践者,‘学习是经由学生的自动行为而发生”,‘他究竟能学到什么,应视‘他’本身做了多少,而非教师做了多少”引用: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黄炳煌译),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1年版。三、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剖析1、建立广泛的目的和目标第一是需求分析。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从学生需要和兴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学科的发展和需要这三大来源中,决定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第二是价值分析和条件分析。泰勒认为,需求分析而得的目标,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有价值的,这时就需要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目标进行过滤和筛选;也可能是不现实的,学生的心理和发展还未能与课程目标相配合,这时就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目标进行过滤和筛选。2.对目标进行分类大而言之,目标有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意领域等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作细分。3.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目标要行为化、操作化,而不是抽象模糊。泰勒主张从行为度向和内容度向两个方面,界定目标。例如,在认知领域,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论、创新等词汇,就属于行为的度向,而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光合作用等,就属于内容度向。又如,在动作技能领域,模仿、机械地操作、熟练地操作等,就属于行为度向,而显微镜使用、小白鼠解剖等,属内容度向。显然,对于同样内容,行为度向的要求可能是不同的。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同时界定教育目标,才能够起到具体化、操作化的效果,为随后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业评价奠定基础。4.寻找能够显示目标达成程度的情景。即评价的情景和条件。例如,为了测量学生能否熟练地进行小白鼠解剖,我们必须明确和提供有关的设施、资源和条件。要评价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我们需要设计和提供会话的情景。5.发展或选择评价的方法如卷面考试、问卷调查、有关情意态度的量表、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学生作品等。6.收集学生表现的资料经由上述方法,收集学生表现的资料,并进行汇总。7.将学生表现与目标性比较,确定达成程度泰勒目标评价模式,是通过对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也即对结果的评价,从而评价整个课程方案。四、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评价课程评价的行为目标模式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第一,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第二,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定的具体目标。第三,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具有一套逻辑严密的评价程序。第四,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重视综合性评价。。仅就学业评价而言,泰勒模式的意义在于:(1)评价目标的多样化。不仅仅评价学生对于事实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情意态度等。(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纸笔测验和心理学的各种量表,还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观察、与学生的谈话、学生作品的收集等。(3)评价标准的恒定化。过去的评价,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分数排位和对比,属于常模参照评价。泰勒要求根据相对恒定的目标作为参照,进行目标为本、标准参照的评价。从课程评价、方案评价的角度而言,泰勒模式的意义在于:(1)泰勒把评价界定为方案的目标与实际表现之间的符合程度,由此,第一次把学业评价的领域拓展至课程评价、方案评价的领域。由于泰勒强调目标达成评价,这样,在课程评价领域,对课程方案的评价,正好与课程方案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相重合,故而,许多人或把泰勒模式仅仅理解为学业评价模式;或分不清学业评价、方案评价的区别,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实际上,在应用泰勒模式之时,即使是在课程评价领域,我们既可以通过学业评价、也可以进一步通过教师表现评价、学校发展评价等,判断课程方案的成效。从更为一般的方案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来看,我们也可以通过考查其方案目标与实际表现的一致性,对方案作出评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泰勒的理论超越了学业评价的范畴,而被视为教育评价之父。在更为一般的社会科学领域,方案评价的源头,也常常追溯至泰勒。(2)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无论是其观念还是操作,都易于理解和执行。在观念上,根据目标,对结果进行评价,容易为人理解接受。在操作上,所设计的七个步骤,环环相扣,简明扼要,易于执行。不过,就课程、方案评价而言,泰勒模式的不足也是明显的:首先,泰勒模式过于强调目标的重要性。这里的问题在于:所设计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合理的;许多难以行为化、难以分解的目标,往往会排除在目标清单之外;在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会有未曾纳入目标、但是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生表现,如此等等。可见,严格地按照目标进行评价,并不合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斯克里文于1967年就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goal-freeevaluation),要求抛开目标,不带偏见地、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学生和方案实际表现的资料,从而加以判断评价。其次,泰勒模式的评价范围有限。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对于课程、方案的整个运作过程的评价。一个方案的运作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资源配置、方案实施、以及结果成效等。评价,就其内涵而言,应该涉及整个过程。第三,泰勒模式主要发挥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形成性评价功能不足。由于没有直接评价方案的整个运作过程,只是评价结果,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总结。如果说有反馈的话,也只能是延后的、间接的。五、疑难困惑1.关于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步骤是不是一定是7个步骤?(在其他文献中发现也可以是4个步骤)
本文标题:目标评价模式——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4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