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的影响《圣经》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西方世界历代人们有着无尽的价值与巨大的影响,有史以来没有那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类和文化精神有着如此大的影响。作为宗教经典,是基督教徒的必读之书,信徒们在书中领悟到基督教义,寻觅信仰的真谛,获取灵性生活的依据。从文化角度看,不仅为世界文学,而且为文学、艺术、哲学等贡献出奇特的构思和大量的素材。因此,人们对认识《圣经》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探讨《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宏远影响的兴趣一只都很浓厚,经久不衰。一、《圣经》《圣经》,英文名称为TheholyBible,汉译为《新旧约全书》,简称《圣经》,主要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有时也把“次经”或“后典”包括在里边视不同的教派而定。“旧约”是指古时子和华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圣经起源对许多人来说,圣经的起源可以说是有很多的说法很多的版本,它是一本毫无可靠性或者跟原文没有任何关联的书。实际上,以上的陈述是一种普遍误解。比如詹姆士王版本的翻译源于保存下来的古代手稿,如希伯来马所拉学派文本(旧约)和希腊文本(新约),而不是从其它口头解释翻译过来的翻译文本。今天《圣经》翻译的主要区别仅在于译者如何从文本的源语言去解释字句。针对《圣经》起源的另一个挑战是:《圣经》被翻译过来时所使用原稿的可靠性。显然,对它的绝对可靠性有分布广泛的证据。现存有超过一万四千册旧约手稿和片断,它们来自中东、地中海和欧洲地区,内容惊人地一致。另外,这些文本与死海卷也为耶稣基督到来之前的犹太经文(旧约)在古代时期传播的可靠性提供了显著证据。那些抄写犹太经文的希伯来抄写员执著坚守《圣经》的准确性。这些抄写员花费了难以置信的时间确保原稿的可靠。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细心观察,对比主卷数出每一个字母、单词和段落。一个简单的错误会导致整卷被撕毁。新约手稿的证据同样令人惊叹,在已经发现的五千三百卷希腊原文的手抄本和片断中,有近八百份是在公元1000年之前抄写的。一些手稿文本的日期早在二、三世纪,在有作者署名的原稿和发现现存最早的手抄本之间仅有短短六十年的间隔。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手稿证据的可靠性远远超过其它那些我们天天依赖的古籍作品。《圣经》的起源是神。它是成就的预言有力证实了其神圣的创作根源。令人惊叹的668则预言已被兑现,没有一个被证明是假的。神决定用预言作为对其作者身份的主要测试,对《圣经》预言的真诚研究会有力展示圣经的超自然起源。怀疑论者一定要自问,“如果人可以预知未来,赌博业还会存在么?”再一次重申,就支持其可靠性、真实性、神圣的创作根源的证据数量上,没有其它任何一本圣书可以与圣经相提并论。《圣经》是对历史的描述,它包括六十六本书,历时一千六百年,至少由四十位不同的作者写成。旧约包含三十九部书,大约写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新约包含二十七本书,大约在公元40年至90年间写成。犹太圣经与基督教圣经相同,只是排列不一样。最初的旧约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有一些是亚拉姆语,最初的新约用希腊文写成。其分为两个部分:旧约:《圣经》以犹太教的经文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犹太人的历史纪录都写在皮革卷轴和碑匾上。作者有国王、牧羊人、先知和其他神所默示的领袖。新约:大约经过了四百多年的沉寂,耶稣约在公元前四年出现。贯穿他的教导,耶稣经常引用旧约,讲明他来不是为了毁掉犹太经文,而是成就它。《旧约全书》共有卷。主要内容就是律法、诫命、规条以及以色列民族各时期的历史、先知的教训、各种史诗、战歌、情歌、格言等。《新约全书》是基督教的经,成书时间要比《旧约全书》晚得多。《新约全书》典卷。“新约”即上帝通过耶和华与信者世人订立的“约”,它是相对于犹太教的“旧约”而言的。在这浩瀚恢宏的篇幅中,一部宗教的史诗一直从太初写到罗马传教。其中的故事、格言、典故、传说等构成了“圣经文学”。它涉及远古社会的神话、传说、历史、体制、律法、民俗和伦理,是一部保罗万象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弗莱认为圣经“既是文学性的,又能使自己完全不成为文学。”[1]然而许多人往往只把《圣经》看作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宗教经典,而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影响。但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圣经》作为重要历史资料和世界性文学著作的历史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马恩全集》里提到的《圣,经》人物就有80多个,借用《圣经》典故达300余处。恩格斯在谈到基督教时说“对于一种征服罗马世界帝国、统治文明人类的绝大多数达1800年之久的宗教,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p328对一种宗教是这样,对《圣经》———宗教文化和西方文学的一块重要基石,世界上译文和发行量最多的书籍,更应该作出一番理性的文化思考。二、《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圣经》就在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西方社会主要的文化特征之一。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淡《圣经》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一)、节日习俗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复活节和受难节这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们庆祝救世主耶稣诞生的宗教喜庆节日。圣诞节的故事源自于《圣经》。现今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圣诞节已成了家庭团聚和互赠礼物的全民假日。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照《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圣经·新约全书》中记载,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受难节。它也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之一。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习俗也和基督教息息相关。洗礼是基督教的习俗之一,源自《圣经》中的传说。据称“施洗者约翰”在约旦河一带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以赦免。很多西方的父母也喜欢用《圣经》里的人名为自己的新生儿命名。例如:Abraham(亚伯拉罕)、Benjamin(本杰明)、David(大卫)、Elizabeth(伊丽莎白)、Mary(玛丽)、Sarah(萨拉)等等。[3](二)、西方文学以《圣经》内容为契机或为主题的作品,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圣经》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的各种原型。”[4]西方的著名诗人和作家,不论信奉基督教与否,鲜有不熟知《圣经》的,许多大作家的传世名篇甚至直接取材于《圣经》,至于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圣经》人物和文辞典故更是不胜枚举,形成了一种极奇特的文化现象,蔚为奇观。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但丁,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创作明显受到基督教《圣经》的影响,他的不朽之作《神曲》以罗马诗人维吉尔为导师,代表古典传统即理智,以意中人贝亚特丽齐为天堂的指引者,代表中世纪传统即信仰,整个构思以基督教的所谓《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来构筑诗人的一次梦游过程,采用梦幻、象征和寓意的写法,处处把现实生活和理想放在一起,引用很多《圣经》的典故。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出现的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常引用《圣经》中的一些典故。“属于所有时代”的莎士比亚可称是善用圣经典故的大师在他的作品,圣经典故俯拾即是,他的38部戏剧参引圣经达1000多处。[5]p1210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最典型代表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最杰出的诗人翰·弥尔顿和王政复辟时期伟大的散文家、小说家约翰·班扬,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都取材于《圣经》,不仅人物取材于《圣经》,许多情节和词句也和《圣经》一样,他的一些精彩的十四行诗也运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大致说来,自基督教被罗马帝国接纳为国教至中世纪末期,圣经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支配性的;文艺复兴以后尤其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深,它的影响力相应减弱但在历史名家名著中,它的价值观念和人格模式依然或明或暗地具有终极坐标或理想模型的意义。这是因为,《圣经》作为希伯来文化的基本经典,反映的大体是人的精神性、道德性或神性特征。学者们都共同认识到,“如果在后现代的今天还想让西方经典文学被读者们接受、读懂并欣赏的话,了解和熟悉《圣经》已是当务之急”。[6]近世以来所翻译的大量的西方作家作品中,部分作家作品具有丰富的宗教性内容,如卢梭、但丁、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创作所显示出的“灵魂的深度”正是现代作家所推崇和喜爱的审美力量。老舍把西方文学的宗教传统称之为“灵的文学”,“从中世纪一直到今日,西洋文学却离不开灵的生活,这灵的文学就成了欧洲文艺强有力的传统”。[7](三)、西方艺术《圣经》在影响西方文学的同时,也强烈地影响着西方的绘画和音乐艺术。自中世纪起直至18世纪,很多教堂建筑里的绘画风格,其主题重点往往放在对耶稣生平的描述,尤其是对耶稣受难场面的描绘。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各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创作了大量以《圣经》为题材的杰作。在意大利有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旷世杰作《最后的晚餐》、拉斐尔举世闻名的圣母像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巨作《创世纪》及《最后的审判》,艺术成就无与伦比。虽然18世纪下半叶之后,西方日趋世俗化,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和雕塑逐渐减少,但仍有一批以《圣经》为题材的名作,如19世纪的雕塑大师罗丹,曾根据《圣经》创作了雕像《夏娃》、《地狱之门》、《圣徒约翰》等不朽之作。回顾一下西方音乐发展史,便可以看到西方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就不会有今天的西方音乐。教堂音乐发展到今天,按类大体可分为:弥撒曲、受难曲、神曲、安魂曲、圣歌、圣诞歌曲、赞美诗等。所有这些歌曲的题材或歌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圣经》。西方著名音乐家为教堂音乐曾作过许多名曲,如莫扎特创作的圣歌《上帝保佑我》和弥撒曲《主日》,海顿的《橄榄山上的基督》,门德尔松的神曲《以利亚》,舒伯特的《F大调弥撒曲》等。[14](四)西方哲学《圣经》中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哲学思想,它反映了不同文化时代、不同民族传统之思想的积淀和凝聚。而且,由于《圣经》本身在西方古代社会终结、中世纪社会形成和鼎盛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又使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变迁多打下了《圣经》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烙印。在西方哲,《圣经》一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专著。不过,它所代表的语言符号体系和信仰观念模式,已经影响到西方哲学的致知取向和价值判断,对西方人士的思维方式、表述能力和理解范围,迄今仍有着潜移默化的支配作用。首先在于它所包含的古代《圣经》对哲学发展的影响宗教观念对人生和宇宙的本源、发展以及归宿等提出了具有哲学意趣的问题。《圣经》搜集了许多古代民族的宗教观念和神话素材,都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希伯来、巴比伦、埃及、波斯、巴勒斯坦、希腊、罗马等民族的思想火花和哲学萌芽在《圣经》篇章的字巴比伦史诗中的行间不时闪现创世神话和洪水传说,古埃及宗教中的复活观念、死后审判和阴间生活,以及古波斯观念中的二元世界、善恶之争、末,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日迹象等原始思维和朴素想象次涉及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类世界本源、开端的设想,反映了远古社会对人的本性与命运的沉思,提出了宇宙和世人究竟“自何而来、为何而生、向何处而去”的基本问题。[12]《圣经》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再加上基督教教义对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圣经烙印。深入了解《圣经》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得了解西方文化。犹太人则是上帝的选民。基督教认为,这个约是“旧约”。上帝派遣自己的独生子耶稣降世,耶稣用自己的血作赎价订立了一个新约,救赎世人的原罪,耶稣立约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此为“新约”。因此基督教出自犹太教,所以基督教也将犹太教的经典纳入进来,合成《圣经》,即《新旧约全书》。这些历史渊源,虽已久远,但是其对西方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远的不说就说近代的二战,希特勒就有利用《圣
本文标题: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6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