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一、教学流程小学数学新授课一般是为了形成某一数学概念,确立某一数学定型、法则或学会解答某类数学问题的方法而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型。其主要任务在于体验、弄懂、学会、理解、探索、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其教学特点是教师引导下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其教学过程按施教侧重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激情定向阶段、探索认知阶段、精讲点拨阶段、反馈评定阶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促思定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二、环节解读(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促思定向教学中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基础、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基础。抓住教学的突破点,尽量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中找到响应的支撑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这个阶段较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种:1、创设学习情境,质疑问难根据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为一种诱导学生自觉进入学习活动的因子,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2、动手操作儿童都有爱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如摆摆、拼拼、数数、画画等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说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的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或将来社会实践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此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借助于直观与操作,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基本教学策略是当好一个“助产师”的角色,围绕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立足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程序、手段与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其基本原则是引导而不是代替,促进而不强迫。其一般程序是:1、独立思考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学具、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个体或以小组为单位亲身感知、动手操作。对于教学内容不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难以靠直观教学来完成任务的,就用较直观的和可以看得见的示意图、线段图等形式,给学生数学认识方法的模型,引导学生借助于这样的数学模型去间接地理解数量关系,分析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活动。2、小组交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思维互补,通过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3、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以后,学生产生共识,或者求大同存小异。这时,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和讨论的心得。小组代表要反映本小组的共识和个别差异,要实事求是。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个体与群体等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教师针对汇报中的实质性问题作适当的讲解,或者设疑问难,激起学生的争论,教师工作的着重点是引导学生剔除一些非本质的东西,走上理性思维的规范,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化走向一般化,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这一阶段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联系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反馈教学信息,矫正学习偏差,总结评定学习质量的过程,其一般程式是:1、练习巩固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单一性、发展性、综合性或针对性、诊断性等多种有效的练习形式,借助于板演、小组讨论、独立作业、游戏或竞赛等活动方式,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巩固所学知识。2、反思评价教师借助于练习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过程,找出其中最有意义的关键地方。明确什么样的学习是高质量的,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好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一、教学流程“解决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筛选数学信息,梳理数学问题,通过整合、建构、分析、探究等“做数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数学教育活动。“解决问题”数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策略。应用与反思情景呈现解释与构建抽象出数学问题理性探究二、环节解读(一)情景呈现“解决问题”的情景呈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主题情境图、文字叙述式、图文结合等等。由于呈现方式的变化,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明显提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和从“事理”中抽出“算理”的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扫清障碍。(二)抽象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新课开始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这是一个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解决问题必须经历的科学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该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捕捉时机,加以引导,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构建起简单的数学模型,为后面的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导向。(三)理性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上一环节所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让问题解决的方案多样化和个性化。本环节可分成两个步骤进行:1、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通过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共同商议,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拟定解决问题的步骤。2、自主解决问题即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独立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特别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条理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新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合作相结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自学习惯与合作意识。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动手、动脑,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四)解释与建构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学生探索出各种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思考与交流,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解释中不断建构知识。该环节旨在对所学知识进行逻辑化,对所学方法进行系统化,从而建构起多元的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充分阐述(或解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适时引导归纳,促进数学知识逻辑化和数学方法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数学模型。(五)应用与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合理解释问题解决方案和构建多元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运用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并对学生的探索成果和问题解决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这里不仅应该包括学生问题解决方案优劣的评价,而且还应该包括学生再现数学能力的评价。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7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