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家长不良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家长不良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林建建瓯三中摘要: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心理状态对子女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课堂”。无论哪种学校教育都是不可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的。父母对子女的感受、评价和态度等产生的偏差,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各种障碍。尤其是父母的不健康心态和不健康的心理,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一、家长不正确的教育心态分析。在家长不正确的教育心态中,表现较多的有四种心态。(1)溺爱心态健康的父母之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是儿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有些父母过分迁就和袒护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成为孩子的奴仆和孩子撒娇、任性的保护者。家长的这种不正确心态,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固执、狂妄的不良品性。例如,有些家长只要子女学习成绩好,便对其在生活上无原则地造就。从孩子一进小学就开始不断许愿,对孩子有求必应。一位母亲说:“我40岁才得了这个宝贝女儿。在家里,她要啥就给她啥。”这种爱似乎很无私,实际上是一种畸形、无能的“慈爱”。这种盲目的爱只会造就家庭的小暴君、压迫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往往不能积极地与社会生活相接触,在集体生活中不受欢迎,他们会觉得孤独、不快乐和苦恼,他们的潜能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有健全的人格,因而也就难以有幸福的人生。(2)虚荣心态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这种心态的结果会刺激孩子追求虚荣及形成敏感、偏执等不良心理。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像这样从小就对孩子灌输以超过他人为目的的生活观念,容易使孩子形成嫉妒成性、冷酷无情的性格。(3)“望子成龙”心态一些具有“望子成龙”心态的家长,不顾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盲目加压,希望其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谩骂,甚至惩罚,结果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很大、焦虑重重等不健康心理。(4)冷漠心理有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或对孩子产生失望情绪而对其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有些家长则是不了解孩子的真实能力,制订的目标过低,极易完成,从而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感觉迟钝,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会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2、家长的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孩子的认知父母的不健康心理,例如,对待挫折的胆怯、退缩心理,意志品质薄弱、个性品质不良等,都会渗透在其言谈话语、各种行为举止中,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思想观念产生“污染”,甚至完全同化孩子,促使孩子形成一种不良的认知模式。(2)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一些父母常表现出对人、对事敏感、多疑、担惊受怕、不切实际的愤懑等不健康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孩子在看待事物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与父母有“同感”,抱有同样的态度。孩子的情感是脆弱而多变的,他们需要家长的爱抚和关怀,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和小学生,更需要父母的爱,表现为需要父母亲切的话语和身体的接触。而一些父母,由于自己的心态不健康,遇事往往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无法使孩子的身心放松,结果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态情感。(3)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性格的形成虽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一些父母的心理不健康,如对人粗暴、遇事爱发脾气,常有攻击和残忍行为;常表现出畏惧、退缩、抑郁、孤独和过分软弱、怕事等。这种性格在家庭中的表现,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负面影响。(4)影响孩子的品行品德是一个个性的道德侧面。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长常会在家里议论社会、单位的事,并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孩子长期置身于某种道德氛围之中,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少,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服从家长的权威,以家长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产生与家长同样的道德心理,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品行。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常表现为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懒惰、散漫,做事拖拉、马虎,为人、做事不负责任、毫无责任心,自私、不体恤、不关心他人等。父母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家庭中构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要清除和避免家庭中的种种“心理污染”,父母就要有健康的心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还必须为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一)、家庭须形成一个心理健康的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主要外部条件。家长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言行举止,均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影响着子女的心理。父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家庭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这对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这是一句十分重要的话,若孩子经常置身于父母冲突的环境中,情绪苦闷、低落,会产生心理障碍,形成不良性格,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二)、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躯体健康,更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子女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关系,建立真诚融洽的朋友关系,使子女深感家庭的温暖及父母的关爱。父母应允许孩子有独立见解、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让他们的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三)、正确对待逆境、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宣泄场所挫折对每个人来讲是经常会碰到的,正确面对挫折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具体反映。孩子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孩子悲观、失望时,应让他们有一个宣泄的场所。让孩子们把饱含愁苦离奇的经历、各种秘密和困惑在家中得到宣泄,使孩子获得父母的同情与理解,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抚慰,从而解除困惑、消除烦恼、明确方向,并更加成熟起来。(四)、家长对子女应期望恰当、要求合理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在学习等方面提出合理要求,期望要恰当,不要“拔苗助长”,提过高要求,造成子女尽了最大努力尚远离父母提出的目标的状况。此时家长应主动调整要求。倘若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正视孩子所犯的错误,注意批语的时机和场合,要讲究批语的艺术性,使孩子心悦诚服。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应及时鼓励,使孩子保持心情舒畅学好功课,完成父母交予的各项任务。林建中学高级政治教师、政教和法学专业双本科学历,心理辅导专任教师。建瓯市第三中学政治处主任、从事过十多年的团队工作,系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建瓯市心理学会理事。联系电话:13045996878
本文标题:家长不良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