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公司财务管理课件第九章
营运资本管理营运资本及营运资本管理基本模式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测定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短期资本来源管理第一节营运资本及营运资本管理基本模式营运资本概述特征重要性营运资本管理基本模式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资本筹资策略流动资产组合策略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季节性临时性需要)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稳定需要)临时性流动资产短期负债筹资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和股权筹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稳健型长期资本满足永久性资产资本需求和部分临时性资产资本需求激进型长期资本不能满足永久性资产的资本需求,要依赖短期负债来弥补折衷型长期资本刚好满足永久性资产资本需求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稳健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激进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折衷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管理在选择组合策略时应注意:资产与债务偿还期相匹配净营运资本应以长期资本来源来解决保留一定的资本盈余第二节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测定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线性回归法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测定销售百分比法(一)销售百分比的基本依据销售百分比是根据销售额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短期资金需要量的方法。(二)编制预计利润表,预测留用利润(三)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外部筹资额敏感资产项目通常包括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净值等项目;敏感负债项目通常包括应付帐款、应付费用等项目。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测定(四)按预测公式预测外部筹资额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二.线性回归分析法y=a+bx求得a,b代入y=a+bxRESRLSSRASxbxaxyxbnay2第三节现金管理现金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企业置存一定数量现金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投机性需要企业现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现金收支日常管理闲置现金投资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1)现金周转模式计算现金周转现金周转率=×计算期天数(若以年为计算期则为360天。)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目标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现金周转期1目标现金持有量的确定(2)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模式。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将会出现三种相关成本:资本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2)成本分析模式现金总成本=投资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现金持有量总成本管理成本线资金成本线总成本线短缺成本线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关系图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3)存货模式现金持有成本=现金置存成本+现金交易成本=现金平均置存量×有价证券利率+变现次数×每次交易成本现金持有的总成本=目标现金持有量最低现金持有量成本=FCTKCTC2)(KTFQ2)(*TFKQTC2)(*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3)式中:Q――现金持有量;K――有价证券利率;T―一定时期现金总需求量;F――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有价证券最佳交易次数N=*QT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3)[例]某企业预计一个月经营所需现金320000元,企业现金支出过程较稳定,故准备用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取得,平均每次证券固定变现费用为50元,证券的市场利率为6%,则:最佳现金持有量==80000(元)最低现金持有成本==400(元)一个月内最佳变现次数=320000/80000=4(次)12%650320000212%6503200002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4)随机模式“随机模式”就是根据随机现象出现大量次数时,运用数学中的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测算各种可能出现结果的平均水平的一种方法。这里介绍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米勒——欧尔”(Miller——OrrMODEL)测定控制极限如图9—2。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4)随机模式在图中H为控制区域中的上限,O为下限,Q为预测现金最佳持有量。当现金余额达到H时(t1),买进(H-Q)数量的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降到O时(t2),则卖出Q数量的有价证券,使现金余额保持在Q的数量上。最低现金余额也可设在较O点稍高的水准上,这样图中的H与Q也均往上移动。时间现金余额(元)H0Q图10—3现金持有量图L随机模式目标现金持有量=控制区上限式中:F——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σ——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K——有价证券的日利率;L——控制区下限。该模式可使现金持有总成本(即机会成本加相关成本)为最小。由于现金流量是随机的,其平均现金余额无法事先准确确定,但根据米勒测算,大约是(H+Q)/3,控制区上限H=3Q。-2LLKFQ3243)(LZH23)(34LZ平均现金余额现金收支管理加速收款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率,加速现金周转,企业应尽快加速收款,即在不影响销售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现金回笼。为此,企业应做到:(1)缩短客户付款的邮寄时间;(2)缩短企业收到客户支票的兑换时间;(3)加速资金存入自己往来银行的过程。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锁箱系统集中银行其他程序例如,对于金额较大的货款可采用直接派人前往收取支票并存入银行,以加速收款。控制支出运用“浮游量”控制支出时间工资支出模式闲置现金投资管理暂时闲置的现金可用于短期证券投资以获得利息收入或资本利得。第四节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信用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商业信用与信用条件信用标准5C评估法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s)应收账款管理信用评分信用评分法是指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客户综合的信用分数,并以此进行信用评估的一种方法。进行信用评分的基本公式是:Y=式中:Y——某企业的信用评分;ai——事先拟定出的对第i种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xi——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应收账款政策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例10-7]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1200万元,其信用条件是:N/30,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率(或有价证券利息率)为10%。假设企业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有三个备选方案可供选择,A:维持N/30的信用条件;B:N/60;C:N/90。各个备选方案的赊销水平、坏账比率和收账费用等有关数据见应收帐款政策-收账政策[例]某企业现行收账政策和拟改变的收账政策见表9—9。9—9收账政策备选方案单位:元项目现行收账政策拟改变的收账政策年赊销额(元)4800000480000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3015年收账费用(元)4000060000坏账损失率2%1%假设同期资本成本为20%,两种收账政策分析评价见表9—10。应收帐款政策-收账政策表9—10收账政策分析评价单位:元项目现行收账政策拟改变的收账政策①赊销额48000004800000②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360/周转天数)360/30=12360/15=24③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①÷②)400000200000④坏账损失率2%1%⑤收账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400000×20%=80000200000×20%=40000(③×资本成本)坏账损失(①×②)4800000×2%=960004800000×1%=48000年收账费用4000060000合计216000148000因此,拟改变的收账政策将使企业收益(少损失)68000(148000-216000)元。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任何企业在实施商业信用时,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都难以避免。按国家现行制度规定,确认坏账损失的标准有三条:因债务人破产,依照法律清偿后,仍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债务人逾期三年未履行的偿债义务,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认可,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债权。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账龄分析日常管理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第五节存货管理存货决策存货成本取得成本(TCa)订货成本订货成本=D/Q×K+F1、购置成本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要量用D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TCa=F1+D/Q×K+D×U存货管理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TCc=F2+Kc×Q/2短缺成本(TCs)如果以TC来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它的计算公式为:TC=TCa+TCc+TCs=F1+D/Q×K+D×U+F2+Kc×Q/2+TCS存货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存货总成本的公式为:TC=即经济批量: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总成本:最佳订货次数:最佳订货周期:经济批量占用的资金caTCTC221QKFDUKQDFTCCcKKDQ2*CKDKQTC2)(*Nt年1*KDKQDNC2*UQI2**存货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式中:TC――存货总成本;D――存货年需要量;Q――每次进货批量;K――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KC――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F1――订货固定成本;F2――储存固定成本;U――单位购置成本。存货经济批量的基本模型[例]德博化工厂生产所需A种材料,年度采购总量为90000Kg,材料单价为500元,一次订货成本为240元,每千克材料的年平均储存成本为1.20元。根据上述资料,存货决策如下:(1)A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Q*=(2)A材料年最佳采购次数N*=90000/6000=15(次)(3)经济采购批量下的最低总成本TC(Q*)=千克)(600020.1900002402(元)=72009000024020.12特殊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存在价格折扣情况下的订货批量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存货总成本除了考虑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购置成本因此,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购置成本DUQKKQDTCC2特殊条件下的存货经济批量[例]某企业A零件的年需要量为720件,该零件单位标准价格为100元,已知每次订货成本为50元,单位零件年储存成本为20元。该企业从销售单位获悉的销售政策为:一次订货量为100件以内的执行标准价;一次订货量为100至200件的优惠1.5%;一次订货量为200件以上的优惠2%。据以上资料,进行如下计算和判断:(1)没有价格优惠的最佳订货批量:(2)6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核算:720×100+720/60+60/2×20=73200(元)(3)10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720×100×(1-1.5%)+720/100×50+100/2×20=72280(元)(4)20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720×100×(1-2%)+720/200×50+200/2×20=72740(元)通过对上述三种订货批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100件订货批量为最佳,因为其总成本最低。特殊条件下的存货经济批量存在缺货条件下的订货批量存货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设S为单位缺货年均成本,则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Q(s)的公式为:SKSKKDQccS)(2)(特殊条件下的存货经济批量存货陆续供应和陆续使用情况下的订货批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Q)=D/Q×K+1/2×(Q-Q/P×D)×KC=D/Q×K+Q/2×(1-d/p)×KC在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相等时,TC(Q)有最小值,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D/Q×K=Q/2×(1-d/p)×KC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批量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经济批量总成本为:(其中,Q为每批订货量,P为每日送货量,d为每日耗用量)dPPKKDQC2*)1(2)(*PdKDKQTCC存货的日常管理存货管理
本文标题:公司财务管理课件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