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课件)
第10课短文三篇第三单元文学轻松睿智的表现——杂文和随笔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学习目标】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推衍()②杯皿()③弥补()④茎叶()⑤苇草()⑥乙烯()Ⅰ语言知识强化yǎnmǐnmíjīnɡwěixī(2)多音字①度度日()忖度()②磨稍纵即逝()稍息()③稍消磨时光()磨坊()④挨紧挨()挨打()dùduómómòshāoshàoāiái燥()澡()躁()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枯燥洗澡躁动滴()嫡()谪()(2)晰()淅()蜥()(3)水滴嫡亲谪居清晰淅沥蜥蜴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躁动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3)垂暮之年:________(4)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因急躁而扰动,不安稳。指老年。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三聚氰胺、万吨毒米、新建桥梁倒塌,让人们躁动不安,更让人们失去了信任。()(2)摄影师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对点小测×答案不合语境,“躁动不安”没有“害怕”的意思√2.辨词填空(1)赋予·付与两者都有“交给”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指交给(钱物等)。①我对某些词语______特殊的含义,比如“度日”一词。②货我们已经收到,请财务处将货款______对方。赋予付与(2)流逝·流失两者都有“不存在”的意思。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这种不存在是不能恢复的,主要用于时光、岁月等。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①时光是怎样______的呢?请认真读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吧。②巴金说:“这些年我听说朋友们一个一个地死亡,总觉得好像自己的生命之水也跟着他们______。”流逝流失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2)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3)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2.课外名句(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2)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3)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罗兰Ⅱ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对于道德与心理的问题进行了独立的思考,他坚决反对体系性思想,着手发展出一套内省与自我省察的专注形式以获得有关自己与世界知识的方法。他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代表作品是《随笔集》。《随笔集》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被誉为“生活的哲学”,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哲学家、散文大师。他提出了几何学中的帕斯卡尔定理,同时也是概率论中帕斯卡三角形的发端者,物理学中帕斯卡尔定理的发现者,注水器、水压计、气压计的发明者和改进者。高级程序语言PAS-CAL、压强的单位帕斯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作品《外省通信》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思想录》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是人类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代表作品《我需要知道的一切》《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二、背景展示(1)蒙田生活在16世纪中后期。在他生活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他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做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并且强调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2)帕斯卡尔的思想深受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集》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其中一篇。(3)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中人的思想也日趋复杂。“上帝”已不复存在,生命的意义也模模糊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很难对他人不怀戒备;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进行了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信条》一文就写于此时。三、文学常识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中国传统随笔大多篇幅短小,抒写自由,一般借景、借事抒情议论,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西方作家的个性张扬外露,而随笔更敢于坦露作者的内心,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个性,相比较中国传统随笔,他们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思辨、哲理,主要功能是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品读研析年轻的我们都有过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有过青春不能承受之重,在烦恼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思索人生问题,是啊,人——一个多么复杂的字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呢?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那么思想对于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时代瞬息万变,有没有不变的信条呢?就让我们听听哲人们给予我们的人生箴谏吧!课堂导语Ⅰ通读——整体感知请根据图中提示部分,填写图中空缺内容。答案①“我”享受生命②享受生活的正确方法③思想形成人的伟大④人的尊严在于思想⑤童年生活的基本规矩答案(一)阅读《热爱生命》,回答问题:1.文章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度日”,从而启示人们要乐观地对待生活,忘却烦忧,领略美好的时光,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生活。Ⅱ深读——重点探究答案2.如何理解“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这句话?答案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但是一个人的奋斗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关心生命,热爱生命,珍惜匆匆流逝的时间,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是要去珍惜,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丰盈充实,这样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答案3.作者在第1段中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在第3段却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结合第3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作者认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而作者是“乐于生”的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作者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当然会毫不惋惜。4.请归纳本文的主旨。答案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了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答案(二)阅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回答问题:5.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这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答案思想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是生存环境以及人生经验的反映;而肉体是本能。高尚的思想主宰了肉体本能,就形成了人的伟大;反之,则形成了人的渺小乃至卑鄙。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有思想,点明了文章中心。答案6.“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两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答案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对思想的高度重视。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答案7.阅读本文后,谈谈你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理解。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答案(三)阅读《信条》,回答问题:8.作者提到了自己的16条信条,请仔细归纳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案共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怎样生活,怎样做事,怎样为人。“怎样生活”:第8、9条谈到讲卫生,第10条谈到营养问题,第11条谈到快乐,第12条谈到休息。“怎样做事”:第5条谈到做好事情,第14、15条谈到认识世界,第16条谈到观察世界。“怎样为人”:第1条谈到分享,第2条谈到公平,第3条谈到友爱,第4条谈到诚实,第6条谈到守本分,第7条谈到礼貌,第13条谈到团结。答案9.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答案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10.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手拉手,紧挨一起”这一条?答案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这是基础,是所有信条的核心。答案Ⅲ延读——思维拓展这三篇短文都谈到了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请将这三篇短文联系起来思考,你有哪些见解?答案相关链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多读厚积对比论证《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而突出。首先,作者把日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种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慢慢”、“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这样,通过对比,批判了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又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Ⅰ读技法·勤练笔【技巧点拨】对比论证就是把两种矛盾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9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