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几首关于离别的诗: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实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离愁别恨图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唐德宗贞元末年,诗人元稹写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子,同时代人杨巨源也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原始故事与王实甫《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60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元杂剧有关常识1、元杂剧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2、剧本内容构成:曲、科、白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元杂剧中,每套曲子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以末角主唱的为末本戏,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3、舞台角色末:男主角,如张生(正末、副末、大末等);旦:女主角,如莺莺(正旦、花旦、老旦等);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主要是插科打诨。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色外:末、旦、净的次要角色。给下列加色字注音•筵()席玉骢()•迍()迍揾()泪•金钏()靥()儿•暮霭()蹙()眉•拾芥()寻思()•谂()知玉醅()•憔()悴()•绣衾()青鸾()•白泠()泠栖()迟•胸臆()谨赓()•凄凄惶()惶课前检测yáncōnɡzhūnwènchuànyèǎicùjièsishěnpēiqiáocuìqīnluánlínɡqīyìɡēnɡhuánɡ长亭送别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主要情节: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这场戏中,莺莺有着怎样的复杂心情?有离别时极度的痛苦与不舍有对封建思想的怨恨有对张生孤独赶考生活的嘱托与挂念有对张生“停妻再娶妻”的忧虑痛恨怕念别离功名被弃羁旅莺莺的心理起伏变化女主人公莺莺的形象•她是一个忠贞、温柔、体贴入微,大胆追求爱情的封建思想叛逆者的形象。《西厢记》摆脱了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老套,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偏见的高度,使艺术形象迸发出民主思想的火花。《长亭送别》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这种世俗观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西厢记》的主旨人与人的感情至真至纯,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取了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表达效果如何?意象的选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离人泪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补充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快快金圣叹评点: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女儿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通过哪些景物和情态描写体现出来的?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这一曲写饯行。在森严的礼教壁垒前,有情人互相经受着痛苦的煎熬,近在咫尺,却又无法沟通,这是对礼教禁锢人性的揭露。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表现莺莺对张生缠绵依恋,相思之愁。〕诗词化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表明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诗词化用【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去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一春鱼雁无消息秦观《鹧鸪天》枝(一作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诗词化用怎样理解崔莺莺“此一去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句话?这句话是莺莺藏在心底的话。这句话来得如此突兀,分量惊人的重。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大的考验。若得中,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若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莺莺目中的秋色是怎样的?作者写了哪些意象?青山、烟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马嘶……这些景色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无限惆怅、失落和孤单。“懒”、“迟”道出了莺莺怎样的心态呢?道出了莺莺依依难舍,不忍离去的痴情心态。[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些大小车儿何载得起?[收尾]有何作用,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将抽象的“烦恼”加以物化,使之有了体积、重量,形象的写除了莺莺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精神、情感的重压。如何理解“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句话?《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1.“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2.“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3.“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夸张兼用典,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形容伤心之至。4.“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比喻和对比,表现愁苦至极。修辞的大量使用怨母亲强迫张生考功名念羁旅荒村雨露行路苦愁夫妻别离在眼前分析崔莺莺复杂的内心感情我最怨-------我最想-------我最恨-------我最忧-------我最怕-------我最愁-------举案齐眉,相守终生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停妻再娶妻金榜无名誓不归为伊消得人憔悴《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①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②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1、答:三四句用了拟人、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写春花盛开却无人欣赏,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2、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本文标题:《长亭送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