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谈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培养
浅谈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培养摘要: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实践起步于80年代初,相比电视发达国家滞后30多年.然而,如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的进程一样,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这10年间,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实践处于尝试阶段,从无到有.90年代至今的20多来年,中国电视节目和主持人实践进入了快速发展提高的阶段。作为发展历史很短的新闻节目,其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新闻评论节目普遍缺乏高素质、高评论水平的主持人。究其原因得知,电视台越来越注重节目的包装,却忽略了主持人自身在评论节目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最近发生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出现了直播失误。上一条新闻尚未播放完毕时,导播就将画面切换回了演播间,主播李梓萌开始播报下一条新闻,导致两条新闻出现了“混音”播出。出现尴尬的10秒钟。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新闻主持人直接影响着整个节目的效果,新闻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节目主持人则是节目的代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主持水平的高低,同样也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培养,提高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质,不仅能提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提高临场应变能力,由提高新闻专业水准,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和评论水平成为提高我国新闻节目制作水平和拯救收视率的关键问题。关键字:节目主持人;素质要求;素质培养;新闻专业水准;文化底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1、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来源狭窄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制度较之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得较晚,而且也不十分成熟。电视主持也是刚刚起步,尚处于幼年时期。主持人的素质和驾驭节目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颇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但与一些国际水平和电视机构的主持人相比,差距还是有的。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播音员转做主持。由于我国的电视是承袭传统的广播体制,第一代的节目主持人大部分是这种途径。像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陈铎等就属此类节目主持人。(2)、由各种文艺团体的工作者转做主持,像中央电视台的倪萍、方舒、姜昆、王刚等。(3)、由记者转做主持人,这也是当今最时髦的一种主持人。如水钧易、白岩松等。再就是从其它方面召来的主持人,所占的比例也显不大,像杨澜、姜丰等。2、缺少复合型人才,过于强调专业(1)、主要表现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一些新闻主持人往往存在普通话不够标准,报到消息感染力不足的遗憾,影响新闻传播的准确性。语言不仅是工具,它还是文化,它也是艺术。主持人不一定成为语言大师,但至少应该成为语言老师。而主持人与播音员、编辑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与主播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不能走上主持人的岗位,要根据个人素质和工作机遇这两个主客观条件才可能以确定。而由于我国电视台传统体制上编辑记者与播音员的分工过于泾渭分明,两者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难觅。这是我国目前缺少优秀新闻主持人的主要原因。(2)、过于强调专业。这与我国的电视业过于强调专业有关,认为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多来自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或各级文艺团体,这种体制往往使主持人在风格上千篇一律,没有突破。我们看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个人素质与脸孔有些区别以外,在个性上不明显,没有太大的区别。另外,由于我国的文艺体制一直是沿用原苏联的“体验生活”的老套子,生活体验往往是刻意地去拣来的,不够深入。本来很平常的人,一旦进入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就马上认为自己是个“文化人”高人一等,对生活的体验基点往往是高高在上,与观众并不贴近,观众也不会从内心去接纳主持人。3、三大模式一统天下;老脸孔,缺乏新鲜、刺激我国目前的新闻节目主持形式正处在一个三种模式并存的时代,即新闻播音员模式、新闻主持人模式和新闻讲解员模式。这三种模式一统天下,阻碍了新模式的出现,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老脸孔,缺乏新鲜、刺激。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新事就应该新办。央视新闻频道的创办是件大事,理应有新面孔,在新面孔中,最扎眼的当然属于主持人了。但是恰恰相反,新近创办的新闻频道的确推出的新主持人不多,而更多的是一群观众熟知的“老脸孔”。这似乎给人一种缺乏新鲜、刺激的感觉。难道中央电视台真的是后继无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造成新闻节目主持人来源狭窄的原因:电视台的考核人员过多的注重主持人的专业、出身,另外就是外貌。并没有采用综合的考核方法来选拔主持人,使得新闻主持人都千篇一律的科班出身并且拥有庄重靓丽的外貌,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来源狭窄。2、缺少复合型人才,过于强调专业的原因:一是业内界限不清。目前在我国新闻节目领域,主持和播音、播报还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性的在概念上将新闻主持基本等同于新闻播报。而新闻播报较之传统的播音,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没有明确的区别。所以,定义不清也是引起主持人播报标准混乱的原因之一。二是,文化素质的缺失。作为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人才,更应该是一个“杂家”,对于政治、新闻、传播、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美学、社会以及自然科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见地。新闻节目主持人天天接触各种稿件,触及各个行业涉及面很广,这就使我们主持人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多种工作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文化素质的支撑。否则就会频频出现口误念错的现象。3、三一统的局面以及老脸孔没新意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选拔途径的欠缺。从新闻节目主持人选拔途径的方式来看的话。现在,在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人才选拔途径,多数还是延续着以前的旧习。即从广播电视学院或学校的播音专业中挑选人才,极少考虑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业务素质。长期以来,对新闻主持人的挑选仅局限于播出质量上,这甚至已经成为唯一标准。在电台和电视台,具有良好的播音素养的播音员被挑选播出黄金档的新闻节目是最高的荣誉。结果,导致了节目总是把新闻的播出重点放在播音员的声音条件和播音技巧上。而新闻节目的播出者,也将新闻播音定位于有板有眼、正统严肃,只注重播音技巧上,从而丢掉了更加重要的新闻感和对象感。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的措施:1、拓宽主持人的来源渠道电视台在选拔新闻节目主持人时应该不拘一格,专业文艺院校和团体的节目主持人固然有优势,但电视毕竟是大众传播媒介,一些来自于社会其它角落的有着不同生活体验的人往往更合大众的口味,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比如杨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本身有着较好的知识结构和优越的自身素质,主持节目朴实自然,很多表现在外的气质就是她本人所具备的气质,这种不矫揉造作的言谈举止也是能在大多数人身上或多或少的找到,当然容易共鸣,易于为受众所接受。中国电视受戏剧和传统的求全思维方式的影响,总要求节目主持人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素质,个性发挥和主持人的思想深度。在大陆,一个合格的训练有素的节目主持人的含意就是仪态端庄,能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导演交给的解说词。我举个相反的例子: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的一段精彩表演——当有人提及他那几分苍老又有几分丑陋的脸的时候,他居然骄傲地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全写在这上面。”几分自嘲,几分幽默,几分精悍又透着几分深邃,可以说答得恰到好处,语出惊人。像这样的节目主持人,他的才华难道不比外表更重要吗?这种自我发挥恐怕是许多节目主持人想都没有想过的。2、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能力集“采编播合一”能力于一身。例如能容纳多种内容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带有讨论、评论、辩论色彩的新闻论坛节目和以人物专访为主的访问性节目,通常由具备一定新闻业务素质的记者、编辑来担任,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深厚的新闻功底,敏锐、透彻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评论,并提出独到的、具有预见性的见解,可谓是驾轻就熟。在当今新闻节目播出时效性越来越强、编排密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主持人既要在镜头前面对观众全身心地投入演播,同时又要分心兼顾采、编、导等繁杂的工作,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根本不可能独立完成和驾驭的。3、打造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从全球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走向看,主持人未来的模式就是造明星节目主持人,创名牌电视节目。而从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现状看,未来的节目一定会对主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几年的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中国站稳了脚。活跃于全国各个电视台的主持人大都拥有自己特定的观众群体。有的主持人格外受到观众的青睐,但事实告诉我们,就整体而言,主持人这支队伍还不成熟,实力也不强。因此,极有必要培养明星主持人,还要不断推出新的名牌节目,促使电视节目经常保持新的活力并以新颖的方式奉献的观众。参考文献:[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3]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李元授,《主持人心理素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5]毕一鸣,《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2.[6]刘云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记者意识和心态》[J],主持与播音,2005.4
本文标题:浅谈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4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