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城南小学郭凤逸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点多而丰富,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开始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样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北京亮起来了》,我先让学生读题,从读题而感受亮堂,读题而仿佛看到无数灯光在眼前闪耀,读题而感受到万分的欣喜,因为亮起来的北京有一种别样的美,因为亮起来的北京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国明天的那份希望和憧憬。于是“北京亮起来了”不只是一个短语,加上叹号,似乎而成了呼喊,呼喊夜晚北京的那份美丽,呼喊未来北京的那份亮色前程。夜晚的北京因灯而亮,夜晚的北京因灯而炫目,“灯”是隐匿于亮背后的一条行文线索。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如教学《充气雨衣》我通过用课文中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秋游》这篇课文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学,探究,最后班上交流:可以怎样画风?课文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措施。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6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