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从当下出发第一集认识无常二千五百多年前,一个月光如水般皎洁的夜晚,放佛神秘的咒语忽然从天而降,一场少见的大雾在迦毗罗卫国的都城莫名生起。不知不觉间,笼罩了整座释迦王宫。恍惚飘渺间,人们逐渐沉沉地睡去。包括正在宴乐的歌姬,随时候命的侍从,四处巡逻的守卫、和躺在悉达多身边那美艳绝伦的妻子耶输陀罗,当然,还有他那刚出生不久,可爱健康的儿子罗睺罗。“我从这长夜漫漫的睡眠中醒来,就当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超越这生老病死的命运苦厄,就当,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我既已醒来,就不再延迟,当从这一步开始,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年轻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看着身边正在熟睡的妻儿,看着周围正在昏沉的人们,想到彼此那充满失控的无常痛苦的将来,心意更加坚固,无论自己的行为会遭到什么样的非议和诟病,都必须前行!人如天上皎洁的满轮明月,马像空中飘动的无瑕白云,当城内的万象还在睡梦中编织沉沦,志存高远,心意坚定的乔达摩悉达多,已奔驰如流星一般,向着真理,从当下出发!认识无常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人生最后的领域,只能在佛教中找到答案。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我愿意成为一名佛教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乔达摩悉达多踏出宫门的2500多年后,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位后来的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开始迈向证悟的故事时,觉得他是如此的不可理喻。一个身体健康、衣食富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并且将要领导整个国家的王子,居然会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溜出自己的领土,并且背负着无国无父、抛弃妻子、背信弃义的骂名,粗衣野食的生活在丛林里,骨瘦如柴的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所谓生死解脱,这是何等的荒唐。所幸,乔达摩悉达多在经历了6年的苦行之后,终于在尼连河畔的一颗菩提树下,获得了圆满的觉悟,成为释迦牟尼佛,并创立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伟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佛教。这让任何想要继续认为他荒唐的人,在面对这一对全世界已然构成的伟大事实时,终于低下了头。更加庆幸的是,对于乔达摩悉达多在觉悟成佛前,所选择离开的家庭与国家,他也在自己获得觉悟后的短时间内,通过各种合情合理的方法,平复了人们的非议。并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化,使得他的妻儿和更多的人,对他的觉悟之路,及其成果,给予了发自内心的信任和赞美感恩。这也让那些还试图站在某种世俗道德的制高点上,希望找到些许蛛丝马迹,以证明释迦牟尼佛并非圆满的人,完全无从下手。其实,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为我们的安乐生活,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伟大人物,及其思想体系、行为模式的诞生,大都会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和不为人所理解接受、甚至抵触扼杀的过程。从个体来说,仿佛《孟子。告子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成就经验是如此的颠扑不破。从群体而言,这也恰恰证明其实往往我们这些在《弟子规》中被称为“流俗众”的人,才是真正荒唐的人。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释迦牟尼佛在当今这个资讯的传递方式,已然发达到可以全球随时互动的时代,谋杀偷盗欺骗沉溺不正当的行为等衰坏与死亡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途径,包围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可悲的是,当我们面对这些信息时,不仅往往很不容易生起对生命无常困苦的警惕与正视,反而这些信息常常被我们拿来,作为娱乐和获取利润之用。在这个时代,人的生老病死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产品,但我们的生活却从没有从这样的消费中,获得什么快乐。除了合格的修行者外,不仅几乎没有人能摆脱掉对生老病死的痛苦恐惧,反而每个人都会经常处于想拥有的求取之道,不得不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以及人与人之间,小到鸡毛蒜皮的勾心斗角,大到国家种族间的怨恨情仇等生命痛苦的循环往复中。这一切无不在时刻证明着,一个人想要维护自己脆弱而不稳定的生命快乐,简直就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究竟我们错误的追求了什么?进而导致了苦难的发生,让我们如此不堪的反复承受,到底又是什么方法,才能帮我们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让我们享受到那份源自生命本来的自在安乐呢?菩提树下的乔达摩悉达多,从恒常的幻象中觉醒,因此我们称他为佛陀和无上正等正觉者,从二千五百多年前直至今日,不论是学者或是文盲,贫穷或是富有,男人或是女人,处于身体健康或是罹于疾病,只要认识到悉达多的发现与教育是无价之宝的人,都获得了广发的利益,和通往安乐的人生启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段佛偈被称为“三法印”,它精准而又深刻的揭示了我们生命的全部奥秘。这三句话的简单翻译如下: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在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法印,或“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四法印,被称为“十方三世诸佛共同的观点”、“一切佛法的精髓”,只是基于不同的对象,在表达上做了三句和四句的区别。当我们能够觉悟了这三句话的全部意义时,我们也就和菩提树下的悉达多太子,没有任何分别了。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比如氢和氧产生了水,电和钢锯构成了毁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而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则造就了神。而所有这一切最终的产物,并没有独立于其他元素的存在,相信任何事物的真实独立存在,实在是最大的骗局。佛陀了悟到不仅人类的经验是如此,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存在于人心可达的事物,即使只是想象的,都需要依赖于其它东西的存在。一切万有,包括全部的物质和精神,没有任何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一切事物都会改变。而在和合的同时,各个元素也发生了变化。只因接触、和合,它们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即便只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乔达摩悉达多因此而获得解脱安乐。那么既然说我们生命的痛苦来自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那这错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那一份,我们队自我恒常而又强大的执着。这份恒常相续的自我执着,能让我们毫无理智的产生各类烦恼,造作种种恶业,进而陷入烦恼的痛苦轮回,无法自拔。而这也恰恰就是我们和觉悟了的乔达摩悉达多的根本区别。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大宝积经》我们往往害怕失去,可其实又从未抓住过什么,并为此而经常处于自觉或不自觉的焦虑状态中。恐惧和焦虑已然成为了我们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快乐而不要悲伤……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无常,而不是只用力的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胜;所有的观念当中,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跟着大象的脚印走,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我们借着不断地觉察因与缘的和合现象,便会了知因缘相依;认识因缘相依,我们就会认识无常;认识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的人,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时,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和科学的事实。其实了知无常不仅并不可怕,反而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当我们能够觉察因缘和合的无常性,进而确信所有事物所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我们自然的就能生起无所畏惧之心,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是如此,比如疾病,如果它是恒常存在,我们的生命中又怎么可能存在健康?比如情爱,如果它是恒常的稳定,那二人世界中又怎么会出现“朝秦暮楚”和“天长地久”的迥然对立?如果这世间的一切不可改变,那我们又怎么能做到像“愚公移山”或是“觉悟成佛”这样的事呢?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在工作、战斗、谈话、组织家庭,或是享受爱和情感关系时,自己能真正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接受最好的情况发生,通过体认无常我们不只可以改变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能改变内在的情绪世界。例如,经由放下自己的私欲,让焦躁恐惧的心趋于平静;或者为人和蔼、乐善好施,自然获得更好的名声,如此,我们就不会因为生命中的各种不如意而惊慌失措、伤心愤怒,甚至恐惧到伤害自他的身心。学会认识无常,我们将开始成为自己真正的主宰,面对生命中悲欢离合的不确定,如君王般的坦然从容和胸有成竹。学会认识无常,才能高贵而庄严的把握人生的前行,进而正确面对生命的苦难轮回。学会认识无常,也是正确了解佛教的第一步。学会认识无常,从当下出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俱忘观天际云卷云舒。第二集生命轮回上烈日像烙铁一般,熨烤着一望无际的沙漠。热浪扑裹着天空,让人无法呼吸。唯一的声响是来自似乎已经干裂了的脑海中的嗡嗡声,唯一的路标,则是沙堆中偶尔可见的无名白骨。蜃楼魅影不时的在前方晃动,传递着虚假的希望。秃鹫无声无息的盘旋在头顶上空,耐心地等待着这顿口中美食的必然来临。这已经是玄奘滴水未沾的第五天了,这位将来成就了即就是在世界文明史上都称得上书写下浓墨重彩辉煌的伟大佛教教育局翻译家,此时此刻,面对如此灼热的以及饥渴的煎熬,心态确实出奇的平和安宁。沙漠是无边的困苦迷茫,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异于此?漫天黄沙毫无方向的翻滚吹落,正如那芸芸众生,随着欲望之轮无穷无尽的流转飘摇。宁往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为了实现教法宏传,众生离苦的目标,玄奘异于常人的踏上了西行求法的觉悟之路。他深知这一路遇到的,不可能会是顺境坦途,发心清净,舍身求法,置之死地方能浴火重生,光明就在脚下,每一步都正在抵达前方,玄奘淡定从容的迈出下一步,又下一步,继续出发!生命轮回上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孙中山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不想远离痛苦灾难,也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不愿意享受幸福安乐。但自从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就不得不感受生老病死、爱恨离别等,等各式各样的痛苦。即便是有暂时的欢笑和喜悦,也不过如露珠闪电,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了不可得。认识无常是树立能给我们带来安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步。认识无常,更让我们了解到,一切苦难的发生,原来出自我们的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自我恒常而又强大的执着。但基于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一份自我执着对我们生命的控制,所以我们还很难仅凭通过刚刚获得的“诸行无常”的些许知识,就已经断除了欲望烦恼,充分享受到源自生命觉悟的安乐。这份执着自我的思维习惯,监牢地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在包括爱与恨、善与恶、是与非、得与失、美与丑、荣与辱等一切分别对立中,永恒轮回。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这是一幅著名的佛教绘画——生死轮回图。这一幅图画,对我们为何落入、以及何时落入现在痛苦堪怜的处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同时,也对我们自欺欺人的生命过程,及其流转原理进行了详细而具有说服力的阐述。让我们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进而摧毁我执这一轮回死主,享受不被束缚的安乐人生。同时,这幅生死轮回图所描绘的内容,也正是悉达多太子抛家弃国想要找寻的生命答案。所以自菩提树下觉悟后,这幅画的内容,就成为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学生所作的最开始也是最至为紧要的教授,从2500多年前的菩提树下,直至今日诸多寺院道场,《生死轮回图》所描绘的内容,都一如既往的成为全体佛教无论任何宗派的必修课程、无一例外。佛陀告诉我们,人的我执导致了生命苦难的发生,而我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无数的情绪,都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我们熟悉爱与恨、虔诚与悲观、嫉妒与傲慢。恐惧羞愧喜悦冷漠等等,但是情绪不只是这些,根据佛教的说法还有无数的情绪,尚待命名。甚至有更多超过我们逻辑世界的能力来定义的情绪。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简单举例来说,当我们生气时我们的脸会涨红扭曲、心跳加速。难过时,我们会痛哭流涕、捶胸顿足。高兴时我们自会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而有些严重的负面情绪,比如仇恨
本文标题:从当下出发文字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7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