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答:艺术构思有五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常见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和按层次推论法。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可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例如,诗人闻一多在创作《死水》时就是因为想到在路边看到的一潭死水,由此生发而写成全诗。这就是体现了回忆中的直接回收法。(2)想象与联想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可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和虚构想象。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古代神话中把蓝天之上和地面之下想象为类似人世间的鬼神居住的天宫和地府就是运用了想象中的虚构想象。(3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来临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例如:歌德在遭受了爱情的巨大打击之后,躺在床上痛不欲生,突然有一股神魔般的力量,使他弃床而起,挥笔疾书。写下了震撼世界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当作品完毕,连他自己都惊愕地说不出是如何写成这部小说的。这就是灵感的体现。(4)理智与感情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文学创造中,理智与感情两者缺一不可。例如: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诗。”这充分说明了情感在创作的体现。(5)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例如:歌德:“精灵在诗里到处都显现,特别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这时一切知解力和理性都失去了作用,因此它超越一切概念而起作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无意识在创作中的体现。2构思方式答:构思方式既复杂又多样,这里只抽取几个最常用的来说明:(1)综合。综合绝对不是拼凑单词碎片,而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而又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是些简单的意象组合,但却构建了一副很有意境的画面。(2)突出。突出是作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例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写阿Q头上的癞疮疤,不光写癞疮疤,还写阿q要别人避“赖,光,亮,灯,烛·”等子的讳,和人打架等等。正是运用了突出中的浓抹重涂方式实现突出。(3)简化。简化是作家有意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例如:鲁迅《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通过写两株枣树,特别是“一株……还有一株”的句式,并没有对枣树的其他方面做更多的描写,一下子就凸现出枣树孤寂。(4)变形。变形是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违反常规常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例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就运用了变形中的幻事的变形方法。(5)陌生化。陌生化倾向于不用见习的称谓,使见习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曾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看到钟得描写“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就是一种陌生化的描写方式。3、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在叙事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法国学者热奈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角度。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1)零聚焦叙述“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这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例如:小说《药》、《项链》、《荷花淀》《差别》等,都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项链》用第三人称讲述一个故事: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2)内聚焦叙述“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计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内聚焦的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例如在刘心武的小说《等待散场》中的“我”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主人公,即“一个作家”讲述所见所闻的故事。小说有“我”去看芭蕾舞剧写起,引出“我”与场外等票的小伙子的谈话,然后又非常“自然地”在场内看到姑娘为了其男友而焦急的等待散场。在这片小说之中,“我”是一个旁观者,“我”的出现,引出了故事,并且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但在随后的叙述中都有了答案。这些悬念的解答,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美好的爱情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3)外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从人称而言,这也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但与“零聚焦”叙述者的无所不知相反,他想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在这方面,海明威的《杀人者》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一篇。两个酒店“顾客”的真实身份及其来酒店的目的,在开篇伊始除他们本人外谁也不知道,这必然造成悬念和期待,至于杀人的内幕在小说中只有那个要被谋杀的人晓得,可他又闭口不言。直至终篇,读者所期待的具体的、形而下的答案也未出现,然而这却使他们思索深层的、形而上的问题。结尾的对话好像作了些许暗示,其实仍无明确的回答,叙述者只是让尼克觉得“太可怕”并决定离开此地,从而激起有思想的读者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间的恐惧感——这也许正是作品的旨归。4、抒情角色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见的抒情角色有三种类型:(1)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是作者直接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一种抒情方式。在这类抒情性作品中,“我”就是作者自我。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直抒胸臆。然而,许多抒情诗虽然采用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去不直接倾诉自我的感受,而是借景抒情。中国古典山水诗大多属于这种情况,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抒情自我在字面上不露一点痕迹,只是用景物来抒发感情,含蓄且悠远深长。(2)代言的抒情方式在有些抒情性作品中,作者作为代言人或者以他人的口吻来抒情。代言的抒情是戏曲歌词的基本抒情方式,但在诗词中也不少见,例如,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诗人以一个宫人的口吻,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遭遇描绘出来。还有一种代言的抒情方式是借他人之口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兵车行》,诗人借役夫的口来抒发对抽丁拉夫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3)还有一种是作者作为叙述者,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即抒情角色往往同时担任着叙述者的任务。例如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作者采用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在抒情的同时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本文标题:文学概论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8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