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3、学习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4、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前所学诗句中的意象,触类旁通,理解诗人的眼中景心中情。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拔,共同领悟词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联系以前所学诗句中的意象,触类旁通,理解诗人的眼中景心中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你们知道写的是谁吗?二.知人论世1.我所知道的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2.鲜为人知的青年时代辛弃疾之祖父辛赞早年不得已在金国任官,每引儿辈“登高望远,指划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因此辛弃疾早年便立志抗金报国。绍兴三十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图南之际,辛弃疾聚众二千树起抗金义帜,是年他二十一岁。率军投耿京,谏义军归宋,屡建奇功,是年他二十二岁。张安国杀耿京叛变,他率五十骑奇袭驻五万大军的金兵大营,生擒叛将。是年,他二十三岁。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但是回归南宋以后,却受到了种种的猜忌和排挤。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给皇帝上奏《美芹十论》、给宰相虞允文进呈《九议》,具体阐述复国中兴大计,均不被腐朽的南宋政府所采用。这一年,他35岁了,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这天,他登上赏心亭,面对这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三.怎样读懂一首词?一看、二想、三找、四明、五品一:看题目二:想作者三:找意象四:明手法五:品情感四.看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你能得出哪些有关词内容的信息?水龙吟:词牌名。建康:六朝古都,南京。赏心亭:(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古人登高必赋,由此可知此词的内容为所见所想。)五.读一读猜一猜(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2).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朗读?六.学习上片1.找出熟悉的意象,你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第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归纳:秋(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归纳: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山: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1)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移情及物(2)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归纳:落日(或感伤岁月蹉跎,或感伤国事衰微,或感伤个人途穷,倍增郁愤。)此处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断鸿:“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辛弃疾归南,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笔力迥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归纳:吴钩:锋利、尚武、自豪。“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收复之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拍栏干: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拍栏杆: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1)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看拍会登(2)梁衡先生说:“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那么此句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来读?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悲愤)无人会,登临意.(无奈)3明手法上片小结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苍凉空寂愁苦)动作:看、拍、会、登(抑郁苦闷)手法:寓情于景感情:沉郁悲壮六.学习下片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分组归纳。“张翰思归”用典,不愿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求田问舍”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树犹如此”用典,表达了作者对因北伐无望而虚度光阴的愤慨。2.用典的作用?(1.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内蕴更加丰厚。(2.语言简练,风格典雅。(3.以历史典故写抱负,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委婉跌宕,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哪句相呼应?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叹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写出了英雄失路的孤独与痛苦。七.读一读,找一找。1.辛弃疾自叹“无人会,登临意”,诵读全词,你领会到诗人哪些情感?找出对应句。同桌之间一问一答。江山沦陷愁恨(1,2)故乡的思念(3)壮志难酬悲愤(4)缺少知音感慨(4)归隐的不屑(5)谋取私利的羞耻(6)时光流逝的可惜(7)国家前途的忧愁(8)2.英雄,从不孤独!倾情朗读,与英雄共鸣!3小结:.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八.总结: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九.作业思考: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辛弃疾这一素材?讨论:下列语段适用于什么话题(1)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位卑未敢忘忧国)(2)南渡的宋代诗人群体,他们扼腕凭栏,把剑抚槛,留下了多少大丈夫“壮怀激烈”的诗章呵!这里有陆放翁雄浑的晚唱:“山河兴废供搔首”,“梦魂犹绕古梁州”(《秋晚登城北门》),这里有辛弃疾峻拔的吟啸:“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里还有陈亮、张孝祥、张元干、岳飞……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诗人,像南宋诗人这样热衷登临,而且每登临必北顾,每北顾便目眦尽裂,血脉贲张。我常常想,如此众多的忠肝义胆,慷慨豪士,为什么最终也未能挽狂澜于其时?黄龙未捣,靖康耻在,北顾一百六十年,终竟连支倚江南半壁犹不保,这到底为什么?悠悠青史有案有据,登临的诗人也把他们的思索写进了历史的答卷。(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3)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史家不幸诗家幸)(4有人说,辛弃疾不够洒脱,他在出世与入世的关口也曾踌躇。苏轼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潇洒!陶潜种豆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何等决绝!他何必,为一个不争气的南宋朝廷,奋斗终生呢?但,这正是我所欣赏的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是他的人生信仰!不论官场险恶,国势衰微,他始终挺直了腰身,为宋朝、为百姓、为天下而战!(坚守人生信仰)板书上片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苍凉空寂愁苦)寓情于景动作:看、拍、会、登(抑郁苦闷)沉郁悲壮下片:张翰不愿归隐许汜不屑营私用典抒情扩大容量风格典雅借古写怀委婉跌宕桓温不甘蹉跎
本文标题:水龙吟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