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1044073李佳慧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认识的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修改教育课本等等,这些行为使当前中日关系的改善不断受到冲击和破坏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正确对待和处理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始终是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所指的历史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由国际社会做了总结——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者,日本对外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但时至今日在日本“不断有人在历史问题上制造事端,否认甚至歪曲历史事实,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受害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的感情。众所周知,法西斯国家有三个,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国家都侵略了几个或十几个国家。如果出现“历史认识问题,应该在国际关系中形成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但我们看到的是,在战后几十年时间里,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责任有正确的认识,承认那是反人类的罪行,是侵略战争。以德国的态度为例,1970年12月7日,总理勃兰特对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承担历史责任,表示深刻忏悔。他因此获得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2000年12月6日,总理施罗德来到该地,向犹太人纪念碑献花圈,并为附近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由此可见,德、意两国没有和相关的国家关系中出现“历史认识问题。而唯独日本,自战后屡屡出现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肯承担历史责任,翻历史铁案的现象。本应该从战争历史中汲取教训的日本,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好下一代。以至于现如今日本政治社会生活中,右翼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寻求突破的中心就是历史认识问题,不断洗刷战争责任,企图以篡改历史来宣传日本是优秀民族,把国民精神凝聚在日本右翼提出的政治路线之下,以达到他们认为的重新振兴日本的目的。其实,日本对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作各种篡改从未停止过。直到2003年2月又出现日本政府删掉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具体数字的恶劣做法。而这样的“历史认识问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影响中日友好关系发展。日本侵华几十年,全面侵华战争长达8年,造成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间接损失6000亿美元的巨大民族灾难,这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损害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历史认识问题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在距今几十年前发生的一场浩劫,它波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于这场浩劫中国人民永世不忘,其刻骨之痛非加害国政府和人民所能理解。所以,在小泉首相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后,一直负责这个问题外交交涉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代表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愤慨。他说:“小泉首相无视国际共识与良知,违背本人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严重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历史认识问题事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同时它也关系到中日友好的大局、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所以稍有不慎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历史认识问题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中日关系中,它还经常同中日之间的其他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中日贸易纠纷等问题,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这就给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和难度。我认为要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在对策上注意大局和具体关系,讲究策略和方法:(1)明确该问题是中日友好的一大政治基础,我们要以《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东京宣言》的各项原则和规定妥善处理该问题,对日本政府和国内篡改历史事实的言行进行斗争,我们是有法理依据的。(2)当中日之间在此问题上发生纠纷时,怎么处理要看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当整个日本政府和日本右翼公然叫嚷“侵略有功和煽动反华情绪,从而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并可能导致中日关系决裂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迅速、坚决地予以打击和斗争,表明中国的原则立场,决不容许日本国内的反华势力坐大;相反,如果只是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和政府官员在此问题上的一些叫嚣,我们由舆论和学术界、社会人士发表批评与回应。这个方面,中国人民有着强大的抗议声音,在处理该问题时可以调集国内的各种民间力量,来发挥抗议批评作用,使日本政府更真切地感受中国人民的正义力量。(3)通过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来加强和日本右翼分子翻案行为的斗争。亚太各国对日本右翼翻二战侵略历史铁案的行为多有批评。2004年3月10日,潘基文表示:近日小泉首相再次发表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是“没有对历史问题正确认识的表现。我们通过加强和日本侵略战争受害各国政府和民众及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相互之间的联合,保持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翻案行为的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不敢恣意妄为,最后促使该问题能够逐步缩小,直到不影响国际间合作的顺利展开。
本文标题: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