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半径为r、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1—1)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截面积A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dA、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dR/R为:(1—2)式中:dL/L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dr/r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由材料力学得:εL=-μεr(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将式(1—3)代入式(1—2)得:(1—4)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2、应变灵敏度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1—5)其灵敏度系数为:K=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2)、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dρ⁄ρ。半导体材料之所以具有较大的电阻变化率,是因为它有远比金属导体显著得多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受力变形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使得它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半导体的压阻效应。且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产生的压阻效应不同,可以是正(使电阻增大)的或负(使电阻减小)的压阻效应。也就是说,同样是拉伸变形,不同材质的半导体将得到完全相反的电阻变化效果。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主要体现为压阻效应,可正可负,与材料性质和应变方向有关,其灵敏度系数较大,一般在100到200左右。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4、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a)丝式应变片(b)箔式应变片图1—1应变片结构图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5、测量电路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测量电路。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时的四倍,性能最好。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信号一般都采用双臂或全桥工作。基本电路如图1—2(a)、(b)、(c)所示。(a)单臂(b)半桥(c)全桥图1—2应变片测量电路(a)、单臂Uo=U①-U③=〔(R4+△R4)/(R4+△R4+R3)-R1/(R1+R2)〕E={〔(R1+R2)(R4+△R4)-R1(R3+R4+△R4)〕/〔(R3+R4+△R4)(R1+R2)〕}E设R1=R2=R3=R4,且△R4/R4=ΔR/R<<1,ΔR/R=Kε。则Uo≈(1/4)(△R4/R4)E=(1/4)(△R/R)E=(1/4)KεE(b)、双臂(半桥)同理:Uo≈(1/2)(△R/R)E=(1/2)KεE(C)、全桥同理:Uo≈(△R/R)E=KεE6、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图1—3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图中R1、R2、R3为350Ω固定电阻,R4为应变片;W1和r组成电桥调平衡网络,供桥电源直流±4V。桥路输出电压Uo≈(1/4)(△R4/R4)E=(1/4)(△R/R)E=(1/4)KεE。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机头中的应变梁的应变片、测微头;显示面板中的F/V表(或电压表)、±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理电路面板中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箔式应变片、调理电路单元中的电桥、差动放大器;42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四、需用器件与单元介绍:1、图1—4调理电路面板中的电桥单元。图中:⑴菱形虚框为无实体的电桥模型(为实验者组桥参考而设,无其它实际意义)。⑵R1=R2=R3=350Ω是固定电阻,为组成单臂应变和半桥应变而配备的其它桥臂电阻。⑶W1电位器、r电阻为电桥直流调节平衡网络,W2电位器、C电容为电桥交流调节平衡网络。图1—4电桥面板图2、图1—5为差动放大器原理图与调理电路中的差动放大器单元面板图。图1—5差动放大器原理与面板图图中:左图是原理图,A是差动输入的放大器;右图为面板图。*3、附:测微头的组成与使用:测微头组成和读数如下图1—6所示。图1—6测位头组成与读数测微头组成:测微头由不可动部分中的安装套(应变梁的测微头无安装套)、轴套和可动部分中的测杆、微分筒、微调钮组成。测微头读数与使用:测微头的安装套便于在支架座上固定安装,轴套上的主尺有两排刻度线,标有数字的是整毫米刻线(1mm/格),另一排是半毫米刻线(0.5mm/格);微分筒前部圆周表面上刻有50等分的刻线(0.01mm/格)。用手旋转微分筒或微调钮时,测杆就沿轴线方向进退。微分筒每转过1格,测杆沿轴方向移动微小位移0.01毫米,这也叫测微头的分度值。测微头的读数方法是先读轴套主尺上露出的刻度数值,注意半毫米刻线;再读与主尺横线对准微分筒上的数值、可以估读1/10分度,如图1—6甲读数为3.678mm,不是3.178mm;遇到微分筒边缘前端与主尺上某条刻线重合时,应看微分筒的示值是否过零,如图1—6乙已过零则读2.514mm;如图1—6丙未过零,则不应读为2mm,读数应为1.980mm。测微头使用:测微头在实验中是用来产生位移并指示出位移量的工具。一般测微头在使用前,首先转动微分筒到10mm处(为了保留测杆轴向前、后位移的余量),再将测微头轴套上的主尺横线面向自己安装到专用支架座上,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测微头整体移动)使测杆与被测体连接并使被测体处于合适位置(视具体实验而定)时再拧紧支架座上的紧固螺钉。当转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时,被测体就会随测杆而位移。五、实验步骤:1、在应变梁自然状态(不受力)的情况下,用421位数显万用表2kΩ电阻档测量所有应变片阻值;在应变梁受力状态(用手压、提梁的自由端)的情况下,测应变片阻值,观察一下应变片阻值变化情况(标有上下箭头的4片应变片纵向受力阻值有变化;标有左右箭头的2片应变片横向不受力阻值无变化,是温度补偿片)。如下图1—7所示。图1—7观察应变片阻值变化情况示意图2、差动放大器调零点:按下图1—8示意接线。将F/V表(或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档,合上主、副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到底后再逆向回转一点点(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回转一点点的目的:电位器触点在根部估计会接触不良),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电压为零。差动放大器的零点调节完成,关闭主电源。图1—8差放调零接线图3、应变片单臂电桥特性实验:⑴将±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切换到4V档,将主板上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箔式应变片(标有上下箭头的4片应变片中任意一片为工作片)与电桥单元中R1、R2、R3组成电桥电路,电桥的一对角接±4V直流电源,另一对角作为电桥的输出接差动放大器的二输入端,将W1电位器、r电阻直流调节平衡网络接入电桥中(W1电位器二固定端接电桥的±4V电源端、W1的活动端r电阻接电桥的输出端),如图1—9示意接线(粗细曲线为连接线)。图1—9应变片单臂电桥特性实验原理图与接线示意图⑵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电源开关,当机头上应变梁自由端的测微头离开自由端(梁处于自然状态,图1—7机头所示)时调节电桥的直流调节平衡网络W1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为0或接近0。⑶在测微头吸合梁的自由端前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测微头的读数为10mm左右(测微头微分筒的0刻度线与测微头轴套的10mm刻度线对准);再松开测微头支架轴套的紧固螺钉,调节测微头支架高度使梁吸合后进一步调节支架高度,同时观察电压表显示绝对值尽量为最小时固定测微头支架高度(拧紧紧固螺钉,图1—9机头所示)。仔细微调测微头的微分筒使电压表显示值为0(梁不受力处于自然状态),这时的测微头刻度线位置作为梁位移的相对0位位移点。首先确定某个方向位移,以后每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一周产生0.5mm位移,根据表1位移数据依次增加0.5mm并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填入表1中;然后反方向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电压表显示0V(这时测微头微分筒的刻度线不在原来的0位位移点位置上,是由于测微头存在机械回程差,以电压表的0V为标准作为0位位移点并取固定的相对位移ΔX消除了机械回程差),再根据表1位移数据依次反方向增加0.5mm并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填入表1中。*注:调节测微头要仔细,微分筒每转一周ΔX=0.5mm;如调节过量再回调,则产生回程差。表1应变片单臂电桥特性实验数据:位移(mm)-8.0……-1.0-0.50+0.5+1.0……+8.0电压(mV)⑷根据表1数据画出实验曲线并计算灵敏度S=ΔV/ΔX(ΔV输出电压变化量,ΔX位移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用最小二乘法),δ=Δm/yFS×100%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相对总位移量。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六、思考题:1、ΔR转换成ΔV输出用什么方法?2、根据图4机头中应变梁结构,梁的自由端往下施力时上、下梁片中应变片的应变方向(是拉?还是压?)。3、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消除测微头的机械回程差?提示:实验步骤⑶中不设0位位移点,直接从位移最大处单方向调节测微头。
本文标题:应变片单臂特性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