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四、婚姻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的婚姻类型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普通婚姻类型和特殊婚姻类型。(一)普通婚姻类型1、聘娶婚—即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以聘的程序而嫁的婚姻形式。(1)聘的含义是什么?聘的含义是:第一,父母之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具有决定权聘娶婚成立的根本条件:是家长的同意《孟子·滕文公》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第二,媒妁之言媒妁就是两家缔结婚姻的中介人,即媒婆、月下老人、红娘等。《诗经》云:“伐柯如何,非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谚语“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唐代法律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第三,非礼勿婚——十分重视礼仪、聘约或聘财古代婚姻重礼轻爱,强调“明媒正娶”《大戴礼·盛德》云:“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妇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道也”。(2)聘娶婚的起源与发展伏羲氏时开始有嫁娶之礼《礼记·世本》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通鉴外记》卷一:“(太昊)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夫妇之义”——标志着群婚的结束“以俪皮为礼”——聘礼的萌芽西周时,聘娶婚在统治阶级中流行起来俪(鹿)皮改为丝帛和雁《周礼》载:“凡天子娶妻,入币纯帛。”西周时期后,聘礼已开始分等级,已成为“婚姻论财”的前导。春秋战国后,聘娶婚逐渐扩展到民间《诗经·齐风·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明朝法令:“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随着聘娶婚的盛行,聘礼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礼记·坊记》载,“男女无媒不交,无贝不相见”。《唐律疏议》也规定:“聘礼先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授聘财亦是。”课题讨论问题之一聘娶婚中的聘礼(彩礼)具有什么样的的社会功能?第一,女家付出了女儿,损失了劳动力,男家以聘财表示某种补偿。第二,男家付出了聘财,耗费了财力,一般不会轻易将媳妇赶出去。第三,聘财多由父母承担,可使父母控制儿子的婚姻。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2、掠夺婚——又称“抢婚”或“劫婚”男子通过掠夺方式获取女子为妻的一种野蛮的强制婚姻类型。特征:1、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夫从妻居向父系公社的妻从夫居过渡的时期;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族外婚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之一娶《易经·屯卦》云:“乘马斑如,匪寇婚媾”“乘马斑如,泣血涟如”《说文》载:“礼,娶妇以昏时……故曰婚”《仪礼·士昏礼》载迎亲时的情况说:“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两乘,执烛前马。”《礼记·曾子问》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掠夺婚按性质及具体的掠夺方式或原因看,大致分为几种形式:第一,通过战争的掠夺夏桀征伐有施氏而掠夺妹喜成婚曹操攻邺城而掠夺袁熙妻给曹丕成婚元太祖征伐乃蛮亦难察汉而夺其妻成婚第二,依靠权势的掠夺卫宣公和楚平王皆抢夺自己的儿媳成婚三国吴孙抢夺冯纯妻入宫封为左夫人唐太宗抢夺儿媳寿王妃杨氏入宫封为贵妃第三,因经济原因的掠夺因婚姻议财不谐而生赵翼《陔馀丛考》载:“村俗有以婚姻议财不谐而纠众劫女成婚者,谓之抢亲”。有婚家女富男贫,男家恐其赖婚也,择日率男抢女,误背小姨以出。女家追呼曰:“抢差了。”小姨在背上曰:“莫听他,不差不差,快走!”——《笑府》古代笑话一则第四,象征性的抢夺这是一种特殊的婚姻礼仪瑶族的“三逃三追”云南苗族的“明抢、暗抢”四川彝族的“搏斗”傣族的“撒铜钱”3、入赘婚——又称“招养婚”或“招婿婚”特征:男家结婚后到女家居住的婚姻形式原始社会从妻居服役婚的遗存与发展人类为何要实现入赘婚?旧时入赘婚的目的:从女家来说,一是缺乏男性继承人,招婿是为了传宗接代,继承祭祀和家业;二是缺乏劳动力,招婿是为了养老抚幼,维持家计和管理家产。从男家来说,一是家贫无力为子娶妻,借此为子成家;二是贪图女家富贵,将子让给女家。4、服役婚——又称“服务婚”男子婚后在妻方劳动一段时期的婚姻形式特征: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时期服役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服役婚产生的原因:1、妻方父母不愿意无偿嫁女,以此补偿妻方劳动力的损失;2、对求婚的男子进行考验和磨练。服役婚起讫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婚以后开始服役,至约定时间为止;二类是将服役分成婚前婚后两个阶段进行每个民族服役婚的时间长短不一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5、表亲婚——原始社会族外婚的残余表亲婚分为两类:(1)平行从表婚——又称“直表婚”—同姓同胞所生子女间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堂表婚”、“姨表婚”(2)交错表婚——又称“交表婚”或“姑舅表婚”—异性同胞所生子女间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姑表婚”和“舅表婚”——“姑舅表婚”课堂讨论问题之一表亲婚成立的依据是什么?表亲婚成立的依据是:一是亲族间固有的感情基础;二是兄弟姊妹间在财产继承上的某种关系;三是古老的姑舅观念,即认为舅家娶姑家女儿为媳是对当初姑的出嫁的一种赔偿或互换。姑舅表婚——姑与舅的子女互为婚配,这是一种近亲婚配方式。世界上不少民族中一直认为,姑舅联姻是“亲上加亲”,可以使本族的财产不外流。姑舅表亲的基本形式(1)交错姑舅表婚即舅舅的独生子可以优先娶姑家的女儿,而姑家的儿子也可以优先娶舅家的女儿,双方机会均等。(2)单向舅表婚即姑家的儿子可以优先娶舅家女儿为妻。而舅家的儿子却不能娶姑家的女子。舅舅的儿子为何不能娶姑妈的女儿?舅舅的儿子是不能娶姑妈的女儿的,这叫“血不倒流。——人们认为姑母和父亲的血脉相同,娶姑家的姑娘为媳妇便是“回头婚”。中国南方俗语:“骨肉还乡,家败人亡”(3)单向的姑表婚-即舅家的儿子有优先娶姑家女儿为妻的权利。土家族有句顺口溜:“姑家女,伸手娶,舅舅要,隔河叫”。姑舅表婚的特征:1、姑舅表婚是亚血缘婚的遗留形式。2、姑舅表婚是以父系与母系来划分的姑表婚是以父系来划分的,就是按父亲的血统来划分,父亲兄弟与姐妹之间的子女可以通婚;舅表婚则是以母系来划分的,即母系兄弟与姐妹之间的子女可以通婚。6、转房婚—又称“收续婚”-是寡妇改嫁给原夫亲属的婚姻形式。为何会产生“转房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女子出嫁被视为夫家的财产,而寡妇必须留在夫家内转嫁。转房婚的类型:第一,平辈间的转房婚—即“夫兄弟婚”,又称“妻兄弟婚”《三国志·吴书》载:“(苗族)交趾糜冷、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第二,非平辈间的转房婚—即子可以收娶父妾,侄可以收娶婶母或伯母。《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父死,妻其后母”。7、续嫁婚——又称“续弦婚”-指男子丧偶后续娶亡妻未婚姊妹特征:原始社会群婚制的残余8、指腹婚—又称“胎婚”特征:古代中国的一种包办婚形式元代称为“割襟”或“割衫襟”锡伯族称之为“蛋婚”9、自主婚(自由婚)西汉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东汉的“梁鸿与孟光相爱”《诗经·卫风·氓》曰:氓之蚩蚩,抱布货丝。匪来货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二)特殊婚姻类型1、尚公主婚——古代娶帝王公主为妻的婚姻形式“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多数人都不愿意娶公主是为何?2、童养媳—指女方在童年时即被男家收养,长大后成亲的婚姻形式。两种情况:一种是,男子有儿子后抱养或买进别家幼女为养女,达到婚龄后与本家儿子成婚,养女转为儿媳。另一种是,男家婚后暂无子女,先抱养或买进别家幼女为养女,待生子并达到一定年龄时再将养女转为儿媳。——又叫“等郎婚”四川的民歌“小女婿”十八女儿九岁郎,晚上抱郎上牙床。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北京有首儿歌说:有个大姐正十七,过了四年二十一,寻个丈夫才十岁,她比丈夫大十一。一天井台去打水,一头高来一头低,不看公婆待我好,把你推到井里去。客家人的“等郎婚”歌谣:天上乌云超白云,自叹出身穷家门,阿爹说我八字衰,七岁就把嫁别村。嫁到李家去等郎,捉只雄鸡同拜堂;人间畜牲结夫妇,还说规矩是这样。等郎等了十年长,姑娘不曾等到郎;好比天旱望落雨,好比天黑望太阳。年纪小时受折磨,皮烂肉痛容易过;等到年岁渐渐大,河岸照影心事多。三更半夜细思量,想起终生就痛肠;旧伴成双又成对,自己还是守空房。隔壁有个好人才,见面相向笑颜开;自己怕人说长短,心想口开头难抬。高山岭顶种昙花,等到花开花又谢;等到郎来自己老,青春红颜变泥沙。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对岁抱来跟我共枕眠,好比星子配太阳。十八妹子对岁郎,好比儿子对亲娘;日里喂他贪羹饭,夜里抱他上眠床。夜里醒来哭呼呼,吵得人心乱如麻;不是怕担人命罪,一脚踢他落下床。辽宁等地妇女有句心酸的谚语:“宁嫁穷汉子,不嫁孩蛋子!”3、招夫婚—又称“接脚夫”或“接脚婿。特征:一妻多夫的变异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产生的原因有两种:第一,已婚女子的原夫死亡,遗有年幼子女需要抚养。——又称为“招夫养子”第二,已婚女子的原夫病重,无法处理家中事务。——又称为“招夫养夫”4、典雇婚—又称“典妻婚”或“承典婚”。特征:丈夫将妻子典雇给他人作妻妾的临时性婚姻形式。——又称为“借妻生子”5、冥婚—是男女两家或一家为死亡子女联姻的婚姻形式。特征:一种封建的、迷信的婚姻形式冥婚有三种形式:第一,娶死者为妻,称作娶鬼妻。第二,嫁死者为夫,称作嫁鬼夫第三,男女双方死亡后举行婚礼,称为鬼娶鬼五、婚姻观念婚姻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婚姻观念——主要指择偶观念,侧重于婚前。广义的婚姻观念——除了择偶观念外,还包括贞操观念、生育观念等(一)择偶观念1、门当户对世界各国的婚姻文化中,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源远流长,又长盛不衰。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十分强调门当户对而世代通婚,称之为“望族通婚”,结果有的变成了表兄妹、表姐弟之间的血缘婚。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望族通婚起码有三项成绩:第一,产生了一批书法家王羲之七子有六人精通书法第二,产生了一批美男子。裴凯、陆云、王龚….第三,产生了一批辩才卫玠、王衍、李绘….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贱民)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婚姻门第观念也相当严重清代时,云南苗族以宋、蔡、罗、龙四姓门第最高,通婚只在四姓以内。西藏的藏族中,等级森严“王室阀阅之家,其女不适下嫁人民,苟不得相当之偶,宁送其女子于僧院尼庵也”。2、郎才女貌郎才女貌的标准反映了一种什么关系?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中“郎才女貌”的婚姻观念仍很流行男子的“五员”要求容貌像演员身体像运动员声音像播音员态度像服务员烹调像炊事员女子的“四高”要求个子高才华高职业高工资高某些男子的“三心牌”标准看见了“恶心”提起来“伤心”留在家里“放心”3、拜金主义婚姻中的拜金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的汉代拜金主义在婚姻中就表现出来魏晋以后,强调门第高低,婚姻愈发抬高价格现代中国有许多说法70年代:“三转一响”80年代:“三金狗”、“四十八条腿”90年代后:“三子”有些少数民族古代婚姻“论财”也相当严重苗族的“身价钱”满族的“小定”与“大定”蒙古族的“九字数”二、贞操观念从贞操的历史演变看,秦始皇是较早提倡贞操的人。他为巴蜀寡妇筑“女怀清台”,并在会稽刻石中提倡贞操:“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有人认为,中国的贞操观念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春秋至宋以前—贞操观念形成及广泛化的时代宋至明——贞操观念急剧转变及严格化的时代清——贞操观念宗教化的绝顶时代(一)严守贞节宋代理学家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浙江石浦林家之女与名医张竹汀人命事件。傣族未婚青年男女相处,有“只准动口不动手”的不成文规定。广东新娘回门携带“金猪”的习俗(二)从一而终“从一而终”的说法在历史上起源较早《序卦传》云:“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礼记·郊特牲》云:“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隋代规定:九品以上妻和五品以上妾不得再醮宋代开始表彰节妇元代、明代提倡和奖励贞节到清代中期,一度不仅婚后丧夫者不许改嫁,即便订婚尚未成
本文标题:中国婚姻家庭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