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9章-欧洲15-18世纪的建筑(00:00——55:00)
第9章欧洲15-18世纪的建筑9.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9.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一、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欧洲(主要是意大利)从十四到十六世纪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潮流。文艺复兴运动:即人文主义运动,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育婴院、巴齐礼拜堂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代表作—坦比哀多、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17世纪—巴洛克时期:代表作—耶稣会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到欧洲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他们认为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4.2.1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过程主要在佛罗伦萨,威尼斯。(一)初期(1420-1500年)主要是打破哥特式建筑格局,平面逐向集中型制,穹顶作为造形要素来考虑。(二)盛期,把柱式加以总结,把古代古典建筑的形式用于其建筑中。(三)衰落,(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巴洛克)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1420~1434)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平面大体上是拉丁十字式的。穹窿内径42米,高30余米,下面有一12米高的八角形鼓座。连同采光亭在内,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一,穹顶轮廓采用双圆心矢型;二,用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在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又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筑。新穹顶结构:①穹顶与平券相固连接,如同万神庙的混凝土浇灌房顶;②为它建造一个中空的两层外壳,以便尽可能的减轻重量;③模仿哥特式肋拱建筑,将房顶的外层延至由24个肋拱组成的构架;④由于一个尖拱所发挥的效力比一个圆拱所发挥的效力更直接、更集中,所以将房顶盖成一个矢形的外观,而不是类似万神庙那样的球形。穹顶结构综合哥特(肋骨拱)、古罗马(拱券、穹窿)、拜占庭(鼓座)做法。采用双圆心尖拱形穹顶,骨架券结构,双层中空穹顶,并在穹顶下设置了高12米的鼓座等具有创新性的做法,在减小侧推力的同时,创造了崭新的饱满而充满张力的穹顶形象,使穹顶高高耸起,成为教堂的立面构图中心。佛罗伦萨育婴院(1421~1445),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标志性作品,拱廊由科林斯式和上部的半圆拱构成,拱廊部分的顶棚采用了垂拱形式,用铁条克服侧推力,上部的窗顶采用了希腊式额墙。建筑整体构图轻快开敞,修长的柱子顶着圆拱构成的连续拱廊,每个拱的上方是朴素的长方形窗户。建筑立面构图简洁,比例匀称,底层的科林斯柱廊轻快明朗。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檐口薄薄的,轻轻的,所以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而虚实对比又很强。立面的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面以帆拱承接。育婴院建筑的主要特征集中在立面上的拱廊部分。拱廊由科林斯式和上部的半圆拱构成,拱廊部分的顶棚采用了垂拱形式,用铁条克服侧推力,上部的窗顶采用了希腊式额墙。建筑整体构图轻快开敞,在趣味上显示了向古罗马时代的回归,是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标志性作品佛罗伦萨育婴院巴齐礼拜堂(1429~1446)是受巴齐家族的银行家的委托,是一矩形的集中式教堂,正面是一进深5.3米的科林斯柱廊,上面有一小穹顶,中央穹顶直径10.9米。尺度较亲切。无论内外其形式都由柱式控制,风格轻快雅洁,明晰简洁。立面对比丰富,各部分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帅全局的中心,形象丰满完整。。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18.2mXl0.9m)。后面一个小穹顶,覆盖着圣坛(4.8mX4.8m);前面一个小穹顶,在门前柱廊正中开间上。廊子进深5.3m。巴齐礼拜堂主立面。正面柱廊5开间,中央一间5.3m宽,发一个大券,把立面分为两半。并突出了中间。圆锥形的屋顶、圆柱形的采光亭和鼓座、方形的立面,立面上又有圆券和柱廊方形开间的对比。所以立面包含多种几何形,对比鲜明。巴齐礼拜堂简洁纯净,比例和谐。单纯的几何体,圆券实墙与柱廊,产生丰富的对比关系。古典柱式控制着室内外立面的构图。中央的发券突出了轴线关系,使建筑完整统一。同环境和谐,融合在修道院建筑中风格轻快雅洁,简练明晰它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早期的文艺复兴建筑巴齐礼拜堂室内:内部墙面是白色的,但壁柱、檐部、券面等都用深色,突出疏朗的构架。室内以穹顶为中心,形成了颇具变化的内部空间。二.中期----转向宫廷(15世纪中后期)①府邸:这些府邸大多是四合院,3层,临街建造。平面趋向紧凑、整齐,外形上只突出一个临街的正立面。正立面是矩形的,上下左右斩截干净,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度大致成柱式的比例,不再象中世纪的那样自由活泼。窗子也是大小一律,排列整齐。内院则四周一律,不分主次。平面没有轴线。美狄奇府邸(1430-1444),是米开朗基罗为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所建,高将近27米,立面构图为了追求稳定感,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底层以粗石砌筑,二层用平整的石块但留有较宽较深的缝,三层光滑而不留砌缝,檐口较厚,出挑2.5米,其厚度为立面总高度8分之一,与柱式比例相同。内院是宽大的连续柱廊,比例轻快。美狄奇府邸院内走廊美狄奇府邸的室内装修富丽堂皇②建筑师:对建筑学本身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各种构图的规律,制定了柱式及其组合的量化法则,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出现了建筑学术者。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总结了古典柱式并发展成为五种柱式构图。三、文艺复兴盛期---新的高涨(16世纪上半叶)1.罗马城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此时达到盛期2.建筑追求雄伟、刚强、纪念碑式的风格;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经常被用来塑造庄严肃穆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3.代表人物与作品:1.伯拉孟特(DonatoBramante,1444~1514)意大利文艺建筑师,坦比哀多1.伯拉孟特(DonatoBramante,1444~1514)意大利文艺建筑师,与莱昂纳多·达芬奇友情甚好。从1480年起就呆在米兰,在米兰公爵旗下服务,在米兰盖了好几间教堂,1499年法国入侵后,逃往罗马,在罗马为新的圣彼得教堂提出了希腊十字式的原始兴建计划。作品:坦比哀多坦比哀多(1502~1510),伯拉孟特设计,文艺复兴进入盛期的标志。建筑为小型纪念堂,圆形直径8m,高13m,16根柱子簇拥着一个穹顶,是文艺复兴建筑的经典之作。1、集中式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其体积感很强。2、几何体的变化,虚实的映衬,形象丰富。比例和谐3、整体效果雄健刚劲。穹顶位于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它的比例极为和谐。它的形体和比例成为后来创做的母本,如罗马圣彼得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巴黎的万神殿、华盛顿国会大厦。伯拉孟特的另一个杰作是威尼斯大教堂。在其正面(右图)我们看到有两个希腊神庙的正面重叠起来,这样原来厅堂式教堂的“山”字形截面一下子生动了许多。2.帕拉第奥(AndreaPalladio1508~1580)文艺复兴晚期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继承其他先驱的传统,创造出一种精致而容易模仿的古典风格,以优雅、对称为最大特色。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1950年出版了《建筑四书》。其对英美两国建筑影响巨大。作品:圆厅别墅;维琴察巴西利卡;奥林比克剧场3.维尼奥拉(G.B.daVignola,1507-1573)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主要建筑师之一。1562年发表了《五种柱式规范》,他对欧洲建筑的影响较大。与帕拉第奥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作品: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晚期府邸主要特点是:第一,平面大多是长方的或者正方的。按照传统,以第二层为主,底层为杂务用房。稍大一点的,将杂务用房设在离开主体的2个或者4个附属房屋里,对称布局,用廊子同主体连接;第二,主要的第二层划分为左、右、中三部分。中央部分前后划分为大厅和客厅。左右部分为卧室和其他起居房间。楼梯在三部分的间隙里。大致对称安排;第三,外形为简洁的几何体。主次分明:底层处理成基座层,顶层处理成女儿墙式的,或者象不高的阁楼。主要的第二层最高,正门设在这一层,门前有大台阶。窗子大,略有装饰。比较大一些的府邸,立面中央用巨柱式的壁柱或者冠戴着山花的列柱装饰,这也是立面构图的新手法。圆厅别墅(VillaRotonda,1552)平面正方形,四面对称布置,四面有门廊,廊中有6颗爱奥尼柱,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个有穹隆的圆形大厅。别墅采用了古典的严谨对称手法,别墅的四面对称的形式对后来建筑颇有影响。圆厅别墅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住居建筑中的尝试,其特点:a、外形由多种明确而简单的几何形体组成,互相对比,变化丰富。b、主次分明,垂直轴线显著,各部分构图联系密切,位置肯定,整个形体统一完整。c、四面的柱廊不仅增加了层次,丰富了阴影,而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渗透。园林: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维琴察巴西利卡(TheBasilica,Vicenza,1549~1614)原是建于1444年的哥特大厅。在改建时在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其巴西利卡体形横向展开,立面采用叠柱式,水平划分明确,大柱子上的檐部转折突出,同其上的雕像,形成垂直划分,打破水平构图的单一。帕拉蒂奥在维察琴的巴西利卡的外面加上一圈围廊的时候,他创造了新的拱与柱的结合方式(左图),这是自罗马人创造角斗场母题和凯旋门母题之后首次有人这么做。后人称之为帕拉蒂奥母题。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梵蒂冈。广场是梯形十字椭圆形组合的复合式广场第三节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圣彼得大教堂建造过程:16世纪初教廷决定建造新的圣彼得教堂;1505年竞赛后初步决定用伯拉孟特的方案(集中式)1506年教廷按照伯拉孟特的方案动工帕鲁齐与小桑加洛任助手1514年伯拉孟特逝世,建设工作暂停1514年拉斐尔被任命为工程负责人(拉丁十字)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1527年西班牙军队占领罗马建设工作再次停滞圣彼得大教堂建造过程:1534年帕鲁齐主持无进展(恢复集中式)1536年小桑加洛主持无进展(拉丁十字)1547年米开朗琪罗主持大局(再次恢复集中式)1564年米开朗琪罗逝世泡达与玛丹纳按照米开朗琪罗的方案完成教堂的穹顶部分同年维尼奥拉设计四角小穹顶17世纪初玛丹纳奉教皇之命改动米开朗琪罗的方案完成教堂部分(集中式受到损害)之后伯尼尼完成教堂前广场部分圣彼得大教堂的方案演进过程圣彼得广场鸟瞰教堂内部构造圣彼得大教堂广场鸟瞰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柱廊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柱廊圣彼得广场同圣彼得大教堂是一组不可分割的建筑艺术整体。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周围是一道椭圆形双柱廊,柱端屹立着140尊圣人雕像,规模浩大,宏伟壮观。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建筑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石碑顶端立着一个十字架,底座上卧着4只铜狮,两侧各有一个喷水池。4.3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巴洛克”(Baroque)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矫揉做作意思。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着重在强烈情感的表现,强调流动感、戏剧性、夸张性的特点。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第四,城市和建
本文标题:第9章-欧洲15-18世纪的建筑(00:00——55: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3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