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蛙泳教学法成都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第一节蛙泳技术蛙泳技术的发展演变第二节蛙泳教学蛙泳技术分析腿部技术的教学臂部技术及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的教学完整配合技术的教学蛙泳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结束一、蛙泳技术的发展演变第一阶段(1896~1936)第二阶段(1936~1952)第三阶段(1952~1956)第四阶段(1957~1986)第五阶段(1987年至今)蛙泳是模仿青蛙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是人类最古老的游泳姿势之一。据史料记载,在几千年前的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已有类似蛙泳的游泳动作。在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自由泳比赛中,运动员们游的都是各式各样的蛙泳或蛙式蹬腿、爬式划水的“特拉金式”自由泳。其后,其他泳式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上下打腿的爬泳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游泳竞赛的水平。蛙泳则因速度较慢而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到1904年第3届奥运会时,蛙泳成了一个独立的比赛项目。德国运动员创造一种被称为“平航式”蛙泳,并且在20世纪10~20年代多次刷新了蛙泳的世界纪录。日本运动员创造了一种被称为“高航式”的蛙泳技术,在1932年第10届和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07年匈牙利运动员巴伦忌采用两臂向后划至大腿旁,两腿收到腹部再向后蹬水的“跑马式”蛙泳,创造了当时1:24.00的100米蛙泳世界纪录。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200米蛙泳比赛中,全部运动员都采用了蝶式蛙泳,因此传统蛙泳面临着绝迹的危险。三十年代以后,出现了蝶式蛙泳。其特点是,两手划至大腿旁,然后提出水面经空中向前移臂。1936年国际游联对蛙泳竞赛规则进行了修改,允许在蛙泳比赛中采用蝶式蛙泳技术,于是在蛙泳比赛中出现了传统蛙泳和蝶式蛙泳同池竞技的局面。由于蝶式蛙泳加长了划水路线并显著减小了手臂在水中前伸的阻力,游进速度明显快于传统蛙泳,故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放弃了传统蛙泳转而采用蝶式蛙泳。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后,国际游联作出决定,把蝶式蛙泳从蛙泳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竞赛项目,称为“蝶泳”。从此,蛙泳技术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早在1936年日本运动员就曾尝试过用潜游的技术,但那时“蝶式蛙泳”占明显的优势,因此并没采用。随着蝶泳的分离,于是“潜水蛙泳”又兴起来了。1956年第16届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古川就采用潜水蛙泳技术夺得了男子200米蛙泳的金牌。出于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便于观众观赏、活跃赛场气氛的考虑,第16届奥运会之后,国际游联修改了规则,对潜水蛙泳作了限制,规定除了在出发和转身后允许做一次长划臂和一次蹬腿的潜泳动作外,在整个游程中头部的一部分必须始终露出水面。从此,各国运动员相继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特点发挥己之所长,改进传统蛙泳,形成了众多的蛙泳流派。1957年,我国运动员戚烈云采用“高航式”蛙泳技术,率先打破了国际泳联新规定的100m蛙泳世界纪录,成了我国第1个游泳世界纪录创造者。1958~1959年间,我国运动员穆祥雄采用“半高航式”蛙泳技术,先后3次打破了100m蛙泳的世界纪录。1960年,我国运动员莫国雄采用“平航式”蛙泳技术,再次刷新了100m蛙泳世界纪录。1961年,美国运动员切特·贾斯特仑斯基用一种窄划水、窄蹬腿、晚吸气、快频率的“活塞式蹬水”技术刷新了蛙泳世界纪录。这种技术突破了蛙泳以腿为主的概念,强调臂、腿并重,窄收窄蹬,加快频率。这种技术给后来蛙泳的发展以很大的启示。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蛙泳中更加强调发挥手臂划水的作用。运动员凭借有力的划水动作,配合快速窄蹬腿和晚吸气的技术,使上体升出水面很高。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黄晓敏用一种“冲潜式”蛙泳技术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200m蛙泳比赛的银牌。1998年第八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曾启亮采用高频率协调配合的蛙泳技术,以1:01.76的优异成绩获得了银牌。1987年,国际游联对蛙泳竞赛规则做了修改,放宽了对蛙泳头部没入水中的限制,在一个动作周期内头部只要露出过水面就可以了,而不必始终露出水面。二、蛙泳技术分析身体姿势腿部技术臂部技术完整配合技术(一)身体姿势胸部自然伸展,稍收腹,微塌腰,两腿并拢,脚尖伸直,两臂并拢尽量前伸,全身拉伸成一直线。在游进过程中,身体位置会按一定节奏上下起伏。在划水和抬头吸气时,上体会向前上方抬起,肩和背部的一部分上升露出水面,此时躯干与水面的角度较大。当两臂前伸,两腿向后蹬夹时,随着低头的动作,肩部又浸入水中,身体回复比较平直的流线型姿势向前滑行。对于初学蛙泳者,不宜过分追求在划水和吸气时拉高身体的动作。如果抬头过高或过分挺胸,会造成下肢下沉,迎角增大,使身体在前进方向上的投影截面增大,身体形状变差,从而增大游进时的水阻力。(二)腿部技术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代蛙泳技术强调以臂为主,但腿部动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蛙泳腿的技术可以分为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紧密相连的动作阶段。收腿:收腿时,腿部肌肉略为放松,大腿自然下沉,两膝开始弯屈并逐渐分开,小腿和脚跟在大腿后面向前运动。踝关节放松,脚底基本朝上,脚跟向前收的过程中要落在大腿的投影面内,以避开迎面水流,减小收腿的阻力。收腿动作应柔和,不宜太用力。在收腿的过程中臀部略下降。收腿结束时,两膝内侧的距离约同肩宽;大腿与躯干约成130~140°角,大、小腿折叠紧,小腿接近于与水面垂直,为翻脚和蹬夹做好准备。许多优秀运动员收腿时大腿的动作幅度变小,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的夹角增大至150°左右,小腿更加靠近臀部。这种技术收腿的动作较快,有利于加快动作频率,同时有利于减小收腿时的水阻力。翻脚:当收腿使脚跟接近臀部时,大腿内旋,两膝稍内扣,小腿向外张开,两脚背屈使脚掌勾紧向外翻开,脚尖转向两侧,使小腿和脚的内侧面向后,形成良好的对水面,为蹬夹动作做好准备。翻脚的目的在于使腿在蹬夹时有一个良好的对水面。翻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蹬夹的效果。翻脚实际上是收腿的结束动作和蹬腿的开始动作。不是收好腿再翻脚,翻好脚再蹬腿,而是在收腿接近完成时就开始翻脚,翻脚快完成时就开始蹬腿,在蹬腿的开始阶段继续完成翻脚。蹬腿:蹬腿是在翻脚即将完成时开始的。由于翻脚的惯性,脚在后蹬的开始阶段是继续向外运动,完成充分的翻脚。随后由腰腹和大腿发力,依次伸展下肢各关节,两脚转为向后向内运动并稍下压,直至两腿蹬直,完成弧形的鞭状蹬夹。蹬腿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动力来源。蹬腿动作的推进效果主要取决于蹬腿时腿的运动方向、对水面的大小及运动速度。蹬腿时,下肢各关节的伸展顺序是保持最大对水面的决定因素。正确的顺序是,先伸髋关节,后伸膝关节,最后伸踝关节,直至两腿伸直并拢。蹬夹开始时,主要是大腿向后运动,膝关节不宜过早伸展,以使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对水的有利姿势,避免出现小腿向下打水的错误。在蹬夹过程中,脚应保持勾脚外翻姿势;在蹬夹将近结束时,脚掌才内旋伸直,完成最后的鞭水动作。如果先伸踝关节,则会破坏翻脚所形成的良好对水面,形成用脚尖蹬水的错误。蹬腿时要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加速。蹬夹开始时,动作应比较柔和,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脚掌的动作则要快速有力。在蹬腿过程中,脚相对于静止的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复杂的三维曲线,既有向后的运动,又有向外、向内、向下的运动,水对腿部动作的反作用力f由蹬腿升力l和蹬腿阻力d构成。在蹬腿过程中,蹬腿升力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由于小腿和脚的内侧面是向后对水,且相对于自身来说腿部向后运动的幅度较大,故蹬腿阻力对推进力的贡献更大些。这就要求大腿内收肌群在蹬腿过程中积极工作,限制腿脚过分的外张,以保证蹬腿方向主要向后。滑行:蹬腿结束后,腿处于较低的位置,脚距离水面约为30~40cm。此时两腿伸直并拢,腰、腹、臀及腿部的肌肉保持适度紧张,使身体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准备开始下一个腿部动作周期。(三)臂部技术蛙泳手臂的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因素,现代蛙泳尤其重视发挥手臂划水的作用。游蛙泳时,整个手臂动作都是在水下完成。对于游泳者自身来说,手的划水路线近似于两个相对的“桃心形”。即两手从“桃心”的尖顶开始,不停顿地划动一周回到尖顶。蛙泳的一个划水动作可分为外划、下划、内划、前伸等四个紧紧相连的动作阶段。外划:外划是从两臂前伸并拢、掌心向下的滑行姿势开始的。外划时两臂内旋,两手掌心转向外斜下方,略屈腕,两臂向外横向划动至两手间距离约为两倍肩宽处。外划的动作速度较慢。下划:手臂在继续外划的同时,前臂稍外旋,肘关节开始弯屈,转腕使掌心转为朝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手和前臂加速向下、向后划动。在下划的过程中,手和前臂的运动速度快,幅度大,而上臂的移动不多,前臂与上臂之间的夹角迅速缩小。下划结束时,肘关节明显高于手和前臂,手和前臂接近垂直于游进方向,肘关节约屈成130°角。内划:内划是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随着下划的结束,掌心迅速转向内后方,手臂加速由外向内并稍向后横向划动,屈肘程度进一步加大,肘关节也同时向下、向后、向内收夹至胸部侧下方。两手划至胸前时几乎靠在一起。前伸:当内划接近完成时,两手在继续向内、向上划动的过程中逐渐转为向上、向前弧形运动至颌下。此时两手靠拢,两掌心逐渐转向下,手指朝前。接着,肘关节不停顿地沿平滑的弧线前移,推动两手贴近水面向前伸出。与此同时迅速低头,将头夹于两臂之间。伸臂动作完成时,两臂伸直并拢,充分伸肩,两手掌心向下,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实际上,蛙泳时手相对于静止的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复杂的三维曲线。手在划水时并没有大幅度的向后的运动,而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横向和上下方向的运动,好象是手握着一个固定的把手将身体拉引向前。内划阶段手臂对水面大,手掌平面与手的划动方向约成30~40°的迎角,水的反作用力以划水升力为主。此时胸背部和肩带的肌群亦处于收缩发力的最有利部位,两臂的向内划动可以有很大的加速度。所以内划阶段是蛙泳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阶段。(四)完整配合技术蛙泳是臂、腿交替做动作推动身体前进的,其配合技术比较复杂,是学习蛙泳的一个难点。配合不协调,会直接影响臂、腿的动作效果和游进速度的均匀性。正常蛙泳一般是采用1:1:1的配合技术,即在一个完整动作周期中,蹬腿1次,划臂1次,呼吸1次。配合游时应在充分发挥臂、腿力量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协调、连贯、有节奏,尽量保持匀速前进。呼吸与臂的配合(1)早吸气配合技术:两臂开始外划时,颈后肌收缩,开始向上抬头,下颌前伸,使口露出水面将气吐尽;在两臂下划和内划的过程中吸气;两臂前伸时低头闭气;滑行时在水中呼气。这种呼吸方式利用了划水开始阶段手臂向外、向下划动所产生的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头部比较容易抬出水面,整个呼气和吸气的时间较长,动作比较从容。早吸气配合技术比较适合于初学者采用。(2)晚吸气配合技术:晚吸气配合技术没有明显的抬头和前伸下颌的动作。在两臂外划和下划时,身体仍保持较平直的流线型姿势;在两臂内划的过程中,随着头、肩的上升,口露出水面将气吐尽;内划结束头、肩向前上方升至最高位置时快速吸气;两臂前伸时迅速低头闭气;滑行时向水中呼气。这种呼吸方式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手臂划水的力量,动作紧凑连贯,前进速度均匀。运动水平较高者一般都采用晚吸气配合技术。臂与腿的配合两臂外划和下划时,两腿保持稍紧张的伸直姿势。两臂内划时,两腿放松,两膝下沉,开始收腿。外划腿不动,内划始收翻,伸臂再蹬腿,并拢漂一会。两臂接近伸直时,开始向后快速蹬腿。蹬腿结束后,全身伸直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两臂开始前伸时,迅速完成收腿并做好翻脚动作。对初学者来说,蹬腿后的滑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带滑行的从容游进中,才能掌握配合技术的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节奏。初学者可以经常做长滑行计动作次数的游进练习来检验自己臂、腿动作的效果。优秀蛙泳运动员在距离较短的比赛中,一般都不做或只做很短的滑行。蹬腿动作刚结束,两臂就紧接着开始外划,甚至在两腿的蹬夹动作尚未结束时,两臂就已开始外划,当蹬腿结束时两臂正好开始做下划的动作。这种配合技术,动作紧凑连贯,频率高,臂、腿动作产生的推进力紧密衔接,动作周期间的减速不明
本文标题:蛙泳教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5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