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愚公移山-基础练习(1)
八年级《愚公移山》基础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年且.九十()2、惩.山北之塞.()()3、出入之迂.()4、聚室.而谋()5、毕.力平险()6、指.通豫南()7、杂然..相许.()()8、其妻献疑..()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0、如.太行、王屋何.()11、且焉置...土石()()()12、荷.担者()13、叩.石垦壤()14、箕畚..()15、孀妻..()16、始.龀()17、寒暑易.节()18、始一反.焉()19、甚.矣()20、汝之不惠.()21、毁山之一毛.()22、愚公长息..()23、固不可彻.()24、曾不若..孀妻弱子..()()25、虽.我之死()26、无穷匮..也()27、何苦.而不平()28、亡.以应()29、惧其不已.()30、一厝.朔东()31、无陇.断焉()二、翻译重点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7、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9、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0、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三、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B、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这篇寓言开篇交待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地理位置,与故事情节没有关联。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带有迷信色彩。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闻讯赶来制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是情节的发展。B、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于被搬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C、太行、王屋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的力量来移山,加上路途遥远,耗时久远,还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帮助,可见愚公的“愚”,无法表现愚公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D、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可见愚公的“大智若愚”。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训讽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C.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对待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D.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
本文标题:愚公移山-基础练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7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