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
我国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先正达技术培训会2010年1月23日内容一、玉米生产概况二、地下害虫三、刺吸式害虫四、食叶与蛀茎害虫一、玉米生产概况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左右。2007年,播种面积为4.386亿亩,总产1.523亿吨;2008年为4.479亿亩,总产为1.659亿吨。此外,还有约600万亩甜、糯等鲜食玉米和2500万亩的专用青贮玉米。总产和单产均位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2008年种植面积跃居第一位。中国玉米种植带中国玉米种植带•北方春播玉米区:自北纬40°的渤海岸起,经山海关,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山,直至陕西的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分,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玉米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以平播为主,少数地区地膜覆盖。近年来推行高留茬保护性耕作栽培。•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等。此外,草地螟、粘虫有些年份为害重。局部害虫如玉米旋心虫、旋幽夜蛾、蛀茎夜蛾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涉及黄河、海河和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西、陕西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区域。分别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6.8%和36.1%。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且多集中于玉米生长发育季节。多为小麦-玉米两熟制。阶段性干旱与病虫草害对玉米生产的威胁很大。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苗期害虫蓟马、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叶螨、棉铃虫、桃蛀螟为主要害虫。地下害虫耕葵粉、二点委夜蛾是当地新发害虫。此外,粘虫、蜗牛、麦根蝽、金龟子等西南山地玉米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全部,陕西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山区和甘肃的一小部分。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8.4%,总产量占13.4%。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200-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经常发生春旱和伏旱。间作套种是本区的重要特点,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兼而有之:高寒山区1年1熟春玉米,或春玉米同马铃薯间作;丘陵山区间套复种玉米,主要是早春作物如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或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种玉米;平原地区以玉米为中心的三熟制,例如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水稻,绿肥-玉米-水稻等三熟制,有间作套种,也有复种,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构成的旱三熟制推广面积最多,增产作用最大。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弯刺黑蝽)、玉米螟为主,玉米铁甲虫局部为害重。此外。大螟、条螟与桃蛀螟与玉米螟混合为害。南方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鲜食玉米为主。玉米螟、大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等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叶螨,北疆三点斑叶蝉、金龟、棉铃虫。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主要害虫食叶害虫刺吸式穗部害虫钻蛀性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双斑萤叶甲草地螟旋幽夜蛾玉米铁甲虫地下害虫玉米螟桃蛀螟条螟大螟蚜虫叶螨灰飞虱叶蝉赤须盲蝽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灯蛾类金龟子蛴螬金针虫旋心虫耕葵粉蚧地老虎二点委夜蛾蝼蛄弯刺黑蝽造成经济损失的虫害有50多种二、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也叫土蚕、切根虫,杂食性害虫,可为害棉花、玉米、烟草、芝麻、豆类、多种蔬菜等春播作物,也取食黎、小蓟等杂草。黄地老虎A.segetum:为杂食性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蔬菜和杂草等。大地老虎Tracheatokionis: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一般密度比小地老虎低。1.地老虎(blackcutworm)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33一45毫米,头部黑褐色,有不规则深褐色网纹,体表多皱纹,臀板有两大块黄褐色斑纹,中央断开,有较多分散的小黑点。为害状:初孵幼虫在小苗上取食,心中出现了许多半透明的小斑点。幼虫长大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白天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使田间缺苗断垄。大龄地老虎危害造成空心苗。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地老虎2.蛴螬(grub)俗名白地蚕,为金龟总科幼虫的统称。金龟子分类上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为害玉米的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东北大黑鳃金龟H.diomphalia、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exoleta等。为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形态特征: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白色到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头部黄褐色到红褐色,上颚显著,头部前顶每侧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具胸足3对。为害状:终年在地下活动,取食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根茎,常导致地上部萎蔫死亡。害虫造成的伤口有利病原菌侵入,诱发病害。蛴螬发生规律: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金龟一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为害特点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为害玉米根部和茎基部,使植株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形态特征老熟幼虫20~30mm,细长圆筒形,体表坚硬而光滑,淡黄色到深褐色,身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宽。3.金针虫(wireworm)叩头甲虫、铁丝虫、姜虫、金耙齿等,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的总称,常见有沟金针虫Pleonomuscanaliculatus和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cicollis。此外,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Melanotuscaudex。发生规律一般2~5年完成1代,因种和地域而异。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或越夏,每年4~6月份和10~11月份在土壤表层活动取食危害。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雌虫飞行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金针虫类4.蝼蛄(molecricket)华北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和东方蝼蛄G.orientalis两种。形态特征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9~45mm,东方蝼蛄成虫体长31-35mm。体灰褐至暗褐色,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发达,腿节片状,胫节三角形,端部有数个大型齿,便于掘土。为害状直接取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根茎,咬断处呈乱麻状,造成植株萎蔫。蝼蛄常在地表土层穿行,形成的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蝼蛄发生规律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分别2~3年和1~2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当土层10cm以上地温在8℃以上时,开始活动。地温升至10-12℃时开始取食返青小麦和春播作物等。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猖獗。喜在轻盐碱地、无植被覆盖的干燥向阳地埂附近或路边、渠边和松软的水渍状土壤里产卵。有趋光性。5.玉米耕葵粉蚧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agrestis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山西、辽宁等省,我国玉米上的新害虫。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4.2mm,宽1.4-2.1mm,扁平长椭圆形,两侧缘近于平行,红褐色,全体覆白色蜡粉。雄成虫小,深黄褐色。为害特点:以雌、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及根部刺吸寄主的汁液,密集为害,被害玉米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生长发育缓慢,下部叶片干枯或根茎变粗,造成全株枯萎死亡。玉米耕葵粉蚧发生规律: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以卵在卵囊中附在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1年发生3代,以第2代发生时间长、为害严重,主要为害玉米幼苗。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是药剂防治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6.弯刺黑蝽弯刺黑蝽Scotinopharahorvathi四川、重庆和湖北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形态特征:成雄虫体长8~9mm,雌虫9~10mm。前胸背板暗黄色,后足胫节中部黄褐色,身体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前角尖长而略弯,指向前方,其侧角伸出体外,端部略向下弯。体表密被短毛,成虫常粘满泥土,呈黑褐色。若虫4-6龄。为害状:成、若虫在茎基和根部刺吸汁液。苗早期被害,心叶常枯死;5叶后被害,叶片上出现排孔或心叶卷曲、皱缩、纵裂,或生长点受损导致植株矮化畸形或呈丛生状。弯刺黑蝽为害状弯刺黑蝽心叶扭曲枯心苗7.玉米异跗萤叶甲玉米异跗萤叶甲Apophyliaflavovirens鞘翅目叶甲科,俗称玉米旋心虫、黄米虫等。辽、吉、晋和豫局部重。形态特征老熟幼虫8~11mm。头褐色,腹部姜黄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节均有黑褐色毛片,中、后胸两侧各有4个,腹部1~8节两侧各有5个。为害症状以幼虫从苗基部蛀入。蛀孔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重者常造成花叶、萎蔫枯心或形成枯心苗,分蘖较多,植株畸形,俗称“君子兰苗”,不能正常生长。发生规律:北方每年l代,以卵在玉米田土壤中越冬。5月下至6月上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幼苗期可转株为害,苗长至近30cm后,很少再转株为害。幼虫为害期约1个半月左右,于7月中、下旬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茧化蛹,蛹期10天左右羽化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夜晚栖息在植株间,一经触动有假死性,成虫很少为害玉米,啃食叶肉,只留下表皮,少量将叶片咬成孔洞。玉米异跗萤叶甲8.玉米蛀茎夜蛾玉米蛀茎夜蛾Helotrophaleucostigmalaevis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大菖蒲夜蛾、玉米枯心夜蛾。分布在东北、华北。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形态特征:末龄幼虫体长28-35mm,头部深棕色,前胸盾板黑褐色,胸足浅棕色,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灰白色,毛片、臀板黑褐色,臀板后缘向上隆起,上面具向上弯的爪状突起5个,中间1个大,是该虫主要特征。发生规律:1年l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5月中旬卵孵化。幼虫危害玉米苗,由近土表下的茎基部蛀入,向下取食心叶,蚕食茎髓。先使茎叶萎蔫,后全株枯死。幼虫可转株危害多株玉米幼苗后,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一般每株只有l头幼虫。玉米蛀茎夜蛾二点委夜蛾Athetislepigone防治技术-地下害虫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或用好年冬颗粒剂播种时沟施。用48%毒死蜱或4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然后浇一遍水。或傍晚茎叶喷雾(小地老虎幼龄期)。毒土、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g,拌炒过棉籽饼或麦麸5kg,傍晚撒在作物行间(地老虎、蝼蛄)。捕捉幼虫:清晨拔开萎蔫苗、枯心苗周围泥土,挖出地老虎、蛀茎夜蛾等大龄幼虫。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诱杀成虫(地老虎)。防治技术-地下害虫发生严重时可浇水迫使害虫垂直移动到土壤深层,减轻为害(金针虫)。翻耕土壤,减少土壤中幼虫存活数量。应用蛴螬型白僵菌防治蛴螬。三、刺吸式害虫1.蓟马(Thrip)主要有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obscurus、禾蓟马Franklinielletenuicornis和稻管蓟马Haplothripsaculeatus等,均属缨翅目,前两者属蓟马科,后一种属管蓟马科。形态特征体长一般为1~1.7mm,通常具两对狭长的翅,翅缘有长的缨毛。蓟马黄淮海夏玉米重要的苗期害虫,近年来发生较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2135万亩,以晚春玉米、套播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田受害重。全省中等发生,平均被害株率40.7%,百株虫量452头。聊城和东营大发生,被害株率100%,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12
本文标题: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7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