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1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深圳市南华中学就其人的身心发展而言,人作为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是“生物人”与“社会人”不断提高、变化的过程,个体由出生到走向逐渐成熟再到衰亡,一般要依次经历乳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青春期则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社会性接近成熟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时间长、变化快、动荡大、矛盾多,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又是他们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从青春期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俗地讲即半大人、半孩子特征。所以说,青春期,一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开始成熟的时期,是性成熟和性意识觉醒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尤其随着性机能的逐渐发育成熟,女学生开始出现月经初潮,男学生开始出现遗精现象,并且第二性征也相应表现出来,外在形象向成人的姿态过渡。二是,青春期不仅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开始成熟的时期,而且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伴随其生理的急剧变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要求平等相待,渴求独立自主,参与成人活动的心理明显增强,成人感的出现导致青少年摆脱师长依赖性的愿望也与日俱增,要求社会承认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在青春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平等意识、自立意识、参与意识等方面内容,无一不同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相联系。因此,研究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规律,是揭开他们内心活动秘密的钥匙。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意识。这是一种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意识。人能够认识到自我,并把个体从客体中区分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活动状况,能体验到自身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这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自我,作为主体的自我,指向自我以外的事物,以自然和社会为反映对象。作为客体的自我,指向自我本身,以自我为反映对象,被自己所不断认识、体验和调控。自我意识的心理构成,包含着知、情、意三种成份,其中,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判断、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想象等形式。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贱、愧疚等形式。自我意志包括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命令等形式。从总体上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体验为核心,以自我调节为条件,促使自我意识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具体言之,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成人感的产生成人感是指由于个体独立性增强而产生的一种成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人,渴望成为成人,同时也要求成年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是成人。因为在从儿童向成人逐渐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掌握成人的行为标准、评价方式和行为倾向,产生超越儿童化的心理动因,试图摆脱在社会环境中的不独立、不2平等、不自由的依赖和服从地位,寻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型的与成人的关系。伴随独立性的增强,成人感的产生,他们与成人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有时这种对立还十分尖锐。表现为与师长的顶嘴、吵架、怄气、执拗或者嘟囔、人为损坏物品,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的发生。此外伴随他们成人感的产生,青少年还能通过模仿成人行为方式,通过各种社会环境和教育渠道,通过文学艺术途径和新闻媒介,通过与成人的各种交往,通过参加社交、娱乐、体育、生产劳动等活动,获得成人的形象、品质、知识和技能。最终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还未真正走向社会和迈进成人行列,但在精神世界上已超前产生了成人的心态。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经的发展阶段,为完成这一蜕化脱壳的变化过程,他们选择了多种多样走向成熟的途径。一是模仿成人的外表是他们认为最容易、最便捷的途径;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认识活动以获得成人的品质、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大众传媒的宣传,已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的工具,通过这种特殊形式使他们参加到成人生活中去,掌握一些他们暂时还不可能获得的有关社会关系和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成人感的产生标志着青少年与周围人们关系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他们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型的青少年与成人的相互关系。此时,他们开始拒绝接受某些过去愿意服从的要求。如果成人依然以小孩子、长不大的标准去对待他们,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服从,就会引起青少年的不满甚至冲突,他们会产生成人不了解他,并且不可能了解他的想法,从而造成与成人疏远的现象,也使成人失去了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另外,当青少年与成人的关系越是不顺利的时候,他们越是要超出成人监控的范围,寻求与同龄人的交往,与同伴建立独立的生活圈,渴望得到同伴的慰藉与尊重。2、闭锁心理的出现由于青少年认识能力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提高,他们开始将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内心生活,他们逐渐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我”与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为此,青少年的心理逐渐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随意将自己内心活动表露出来,既使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往往也能被控制而不表现出来。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于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了对父母、教师等成人的封闭性,有心理话不愿意同长辈讲;对兄弟姊妹的直接性,对同伴朋友的开放性,喜欢在友伴之间窃窃私语,还愿意以通信、上网、约会、串门、逛街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密,并试图以记日记、写诗歌的方式对自己倾吐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心事。但日记既是真实的,又有删减、虚饰的成份。日记不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完全真实的记载,而是诗与真实的混合物,他们在记录自己,又害怕暴露自己,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尊重青少年的这种私秘感,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军事禁区”,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实际上青少年心理闭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积累、沉淀、升华、走向成熟的过程。青少年的闭锁并不是彻底的自我封闭,而只是对成年人、陌生人的闭锁,对同伴和朋友是开放的,并不存在闭锁现象。3、自我意识开始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心理诞生期。由于青少年体力和智力的明显增长,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们对自己的作用,能力、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他们开始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试图真正发现自己。这些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当一个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并能3确立起真实的自我观念,这是人生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4、能够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的特点是:①从评价别人过渡到评价自己,因此,评价别人比较清楚,评价自己则比较模糊。②从轻信别人的评价过渡到自我独立的评价。③从注重评价外部表现过渡到评价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④评价能力不高且不稳定,往往表现为评价不够全面、客观和准确。对自己的分析还没有达到全面而深刻的水平。5、世界观初步确立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世界观又是自我意识的结晶和核心,调节着主体的一切活动。青春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世界观的形成又是人心理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时期,形成于青年时期,整个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时期。青少年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是与他们对世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相联系,集中解决关于人生的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的问题。但对青少年而言,解决确立科学世界观的问题,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青少年阶段还仅仅是刚刚开始。6、男女学生由疏远期向接近期发展。男女学生之间在幼童时代那种两小无猜的纯真,开始遇到来自主客观因素的挑战,昨日熟悉的身影今天变成了陌生的面孔,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小秘密。朦胧的异性效应,使男女学生之间人为地设置了一道心理屏障,心中交织着防御冲动的理智感与探索奥秘好奇心的矛盾。受自身生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少年的性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1)产生朦胧的性意识。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年,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的真正差别,并不仅仅是服饰和身体外形的不同,而且还有彼此生殖器官及副性征的不同和两性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对性的初步认识,使他们开始产生羞涩感,女性变得腼腆、矜持,男性变得拘谨、窘态。(2)产生暂时疏远异性的否定倾向。疏远异性的闭锁性和亲近同性的开放性,使异性少年之间的心理产生距离,外在行为有一定的界限。有的少年甚至产生厌恶异性的心理,如女性的骄气、男性的淘气,都可能成为讨厌对方的原因。(3)产生了解异性的好奇心理。少年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促使男女双方越来越关心性方面的知识,尤其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有时甚至以逞能、奇异、荒唐、恶作剧的手法,探寻异性的反映,或通过影视、文学、艺术途径了解异性的秘密。(4)产生模仿性的爱慕心理。少年时代还不是播种爱情的季节,尚存稚气的半大孩子,在花与梦的年华,也崇拜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士,也羡慕丰姿俏丽、秀美诱人的女孩。由于对两性关系的心理体验的逐步增强,那种单纯、幼稚、盲目的爱慕心理也随之产生。但是这种爱并不是成熟的爱,而是模仿性的浪漫的爱7、逆反心理的产生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所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一般表现为对辈分不平等的反抗,对待遇不公平的反抗,对不合理事物的反抗,对合理事物的错误反抗,对法纪规章的消极抵抗。逆反心理是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物做出的一种心理上的抗拒反应和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心理现象。它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和矛盾性,又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但是,逆反心理并不是引起反应的原因,而是引起反应4的结果。青春期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观原因是由于自身存在着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导致身心发展要素的不平衡和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的不平衡。为此,使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经常持怀疑、排斥、对立否定的态度,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但逆反心理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有着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有着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反叛传统的特点。表现了他们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视角审视社会和关注人生。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看到逆反心理消极因素的一面,还应看到其积极因素的一面。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阶段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人生发展的其它阶段也同样会有逆反心理现象的出现。所以,逆反心理不是用在青少年身上的专有名词,也不是用来否定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贬义词。此外,人们一谈到逆反心理,就必然讲到代沟问题,似乎代沟问题是造成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了《代沟》一书,专门论述了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区别与隔阂。此后,代沟一词即作为用来形容代际关系、代际差异的专门术语被广泛使用。代是一个年龄和辈分的概念,又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它是指由于年龄所规定的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所造就的具有一定社会特质和时代烙印的人群。由于年龄、辈分不同所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代,以及由于社会性差异所形成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代,二者相比主要不是年龄的差异,而主要是社会性的差异。同一代人,有的人在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与过去的时代同步合拍,与新时代格格不入;有的人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与新时代同步,与下一代合拍。虽然二者生活年代相同,但所确立的时代观念却不同。米德曾把代际间文化类型的演变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后成型,主要指下一代人首先从上一代人那里接受教育;二是共成型,主要是指两代人可以同时进行学习,同时接受新事物;三是前成型,主要是指上一代人也可以从下一代人那里学到知识,吸取营养。任何社会都是由各种年龄层的人组成并相互作用的体系,并不是由某一代人组成的社会,而是由一代人为主体,同时由几代人共处于其中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也正是一辈接一辈、一代接一代连续发展的结果。代的差异正是共处同一社会之中相邻几代人之间的差异,是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构成的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标题: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9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