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论文定稿2
1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学生姓名:何跃红学号:10091109专业:涉外文秘班级:10文秘(1)班指导教师:武维潇2013年4月25日2目录一、礼仪文化的内涵..................................................3(一)礼仪文化概说..............................................3(二)礼仪文化解读..............................................4二、人格塑造的内涵分析..............................................5(一)人格的界定................................................5(二)人格塑造的内涵............................................61.人格塑造的重要性...........................................62.当今社会对人才人格塑造的要求...............................6三、礼仪文化在人格塑造中的价值......................................7(一)礼仪文化在道德型人格塑造中的作用..........................71.道德型人格的释义...........................................72.礼仪文化对道德型人格塑造的作用.............................7(二)礼仪文化在审美型人格塑造中的作用..........................81.审美型人格的释义...........................................82.礼仪文化对审美型人格塑造的作用.............................8(三)礼仪文化在创新型人格塑造中的作用..........................91.创新型人格的释义...........................................92.礼仪文化对创新型人格塑造的作用.............................9四、结语...........................................................10参考文献...........................................................103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人们在逐步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个体的人格塑造上。人格塑造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社会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个体的人格,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礼仪文化在个体人格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具有内在联系,本文就个问题首先从礼仪文化和人格塑造的有关概念及内涵入手,然后分别从道德型人格、审美型人格、创新型人格来阐述礼仪文化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关键词】礼仪文化人格人格塑造一、礼仪文化的内涵(一)礼仪文化概说礼仪文化是同人类文明一起诞生的。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历经尧舜时代及夏商王朝,礼仪经历了萌芽、产生、继承与发展几个阶段,直到周代,礼制逐步系统化,并趋于完备,成为后世的典范。“礼”是内核,“仪”是形式,二者互为表里。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不仅有一套宏大的内在的“礼”的思想,还有一套宏大的“仪”的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的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在《周礼》、《仪礼》、《礼记》这些传承礼仪文化的典籍中,容纳了上至国家下至庶民百姓的所有相关内容。其中有祭祀鬼神的“吉礼”,有邦国内部以及邦国之间的相处与互助的“宾礼”和“凶4礼”有威慑邦国与百姓的“军礼”,当然还有“嘉礼”,它还包括一个人从生至死的诞生礼、成年礼、婚丧嫁娶礼仪以及社交往来礼仪……其内容之博杂、仪节之繁复细致,令后人叹为观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二)礼仪文化解读礼仪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何为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道德是宇宙整体的自然法则、自然秩序、自然纲领。人在世间如能顺随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就是科学的、自在的生活。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德是局部运作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伦常礼仪的作用,管窥礼仪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功效之一斑:在伦常关系中,守道德伦常与失道德伦常的社会效果是决然相反的:夫妇关系守道德伦常,则夫唱妇随,家庭和睦;失道德伦常,家庭矛盾加剧,离婚率攀升。父子关系守道德伦常,则父慈子孝,共享天伦之乐;失道德伦常,就会出现父母“孝养”孩子,自身却老无所养的人伦颠倒。兄弟关系守道德伦常,则兄友弟恭;失道德伦常,就会兄弟淡漠,甚至反目为仇。由此可见,礼仪文化中的道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它既没有意识形态之冲突,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决不是人为的筐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如果我们都能做到顺道有德之人,则各种家庭、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中国礼仪文化的基本精神,从本质上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尊祖宗、重人伦、尚礼仪;求和谐、行中庸、推善举;崇道德、重孝廉、铭恩耻;讲天人协调、求道法自然。礼仪文化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思想。礼仪文化尊重人性人情,重视生命的价值。儒家礼仪文化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礼既基于人性和人情,又用以规范和限制人性和人情。儒家的“敬始而慎终”、“视死如生”的原则更深层的意蕴则是从感情上、心理上培养世人重视生存意义、尊重生命价值的观念和意识。这些人生态度以及与之相关的礼仪原则无不贯彻和渗透着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礼仪文化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塑造独特的人格。孔子主张通过主体自身的意志力量来改造人性,当仁德的要求,这就是要体现主体的自由意志5和人格力量。任何人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于道德实践,就能使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断提高。二、人格塑造的内涵分析(一)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是感觉、认识、气质、性格、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诸多要素整合的产物。它是通过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尤其是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来展现的。人格一词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原意是“面具”或“脸谱”,指的是在戏台上表演显示给观众的脸面,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当时一些注重心理研究的学者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为表现和特质的模式显露往往反映某一类人的真实品格,正像戏台上不同类型角色所佩带的面具一样,向观众显露着这个角色的自我本质。于是“面具”一词被喻义并被借用为“人格”。然而,人格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受到诸多学科的共同关注和大量研究,从而使得人格的概念渐趋丰富、深化和系统。不同学科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层面和侧重点对人格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可解释为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生活志趣、认知方式和能力、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结构的综合。从论理学角度来说人格可解释为一个人所具有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即是对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质的总称。从哲学角度而言人格可解释为人的本质的综合表现,是对众多学科人格理论的高度概括,由人的本质所决定。它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存在状态和行为特征。综合来说,人格指成为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个人行为特质所表现的统一性和固定性的配合形式,是面貌的总体特征。6(二)人格塑造的内涵人格具有可塑性,因而,人格是可以被塑造的。人格塑造,是指采取一定措施对现有的不同类型、不同特质的人格进行取舍、建构、培育、优化、创新,从而削弱消极因素,扩充其优良品质和积极的成分,培育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完善人格模式。1.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格塑造在很大意义上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参照系。如果一个社会忽视了人格塑造,那么它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精神支柱。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良好的人格是自我发展、事业有成的需要,也是时代的精神呼唤。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强大、文明、发展的优秀的人才。人格塑造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强大的需要,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应时代需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全球各国间面临着经济一体化、信息共享化、文化交融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滚滚浪潮,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农业化向工业化、工业化向信息化、封闭化向开放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在此大变迁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时代对人类提出的要求以及为了我国能够在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于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宏伟的战略蓝图,尽快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飞跃,从而完善人才的人格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2.当今社会对人才人格塑造的要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促使我国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必然会对人才的人格塑造提出新的要求:社会要求当下人才的人格发展需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先锋,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并努力为社会历史的进步奉献聪明才智,要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和打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做一个立志持志、情感饱满、自我磨炼的生命强者,要做一个适应环境、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要做一个锐意创新、善于创造7的先行者。总之,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不断推进社会化的进程,个体要努力满足社会对其人格塑造的要求。三、礼仪文化在人格塑造中的价值礼仪文化以提高人的价值为宗旨,它与人格塑造有着内在联系。大力加强礼仪文化建设是塑造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它必将使个体的人格塑造普遍得到提高。(一)礼仪文化在道德型人格塑造中的作用1.道德型人格的释义道德型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它既是道德客体自觉接受和内化道德规范的结果,又是接受道德熏染的心理基础。2.礼仪文化对道德型人格塑造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结构中,人格主要是一个伦理范畴,有道德即有人格。在我国古代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所提倡的贤人、君子、圣人等基本上都是指道德人格。而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崇尚高尚的道德型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可以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素养,促进人才的道德型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古人云:“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从小的方面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从大的方面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的反映。礼仪文化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秩序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不像法律,违背了要受法律的制裁。礼仪规范不具强制性,礼仪是靠自愿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它能唤起人内心的自我约束,人真正的责任感出自自律。一旦礼仪文化中被社会所尊崇8的规则、价值和美好的事物被人们所认同、遵从,有关的规范就会为人们所接受和照办,人们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羞耻和窘迫。总而言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礼仪文化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通过使人的意识觉醒而产生自觉地对高尚的
本文标题: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论文定稿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1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