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剪辑技巧轴线关系:轴线,又称之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象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所谓轴线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先知在同一侧。轴线一般被分为三种:1、运动轴线2、关系轴线3、方向轴线1、动作轴线动作轴线也叫做运动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2、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关系轴线的核心是视线。3、方向轴线方向轴线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能看到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剪辑点:在镜头组接中,两个镜头画面相连接的那一点就是剪辑点。剪辑师也就是通过这一个个剪辑点,构成段落,最后架构出整部影片的结构。所以剪辑点的挑选和组接,对于剪辑师来说,至关重要,他是影片具有精致的叙事架构和巧妙地视觉转换的前提。一个个准确的剪辑点,有的悄无声息地将剪辑的痕迹从观众眼前抹去,让银幕上移动的影像流畅连贯,有的则有意地通过两个镜头并置引发强烈视觉跳跃或情感冲突,使观众内心发生相应的反应,将故事和情绪推向高潮。将剪辑痕迹抹去不让观众看到,专注于镜头流畅性的剪辑点是看不见的剪辑点。而有意识通过镜头并置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又不会带他们出故事的这种剪辑点,是让观众能感觉到的镜头切换,所以是可见的剪辑点。一般来说,对于剪辑师,不可见的剪辑点较可见的剪辑点容易把握,这类剪辑点是针对物理时空和动作的连接而言的,主要强调的是流畅性,能顺利地推进叙事,这些点本身有着一定的物理规律。例如在动作连接上,通常是根据景别变化和视觉感觉在上下镜头中将动作进行分解,组合,或是将一个动作平均分成两半,进行上下镜头间不同景别的组接,或是上下镜头成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分解组合,只要熟练掌握构图,光影,运动,景别,轴线,遵循一定的匹配原则,动作分解匹配,轴线匹配,相似性匹配等等,一般都能完成的不错。剪辑极为流畅,丝毫不觉得跳,这得益于其剪辑点遵循了无缝剪辑原则,引导了观众视觉思维的连贯性。在时空转换中则严格遵守了运动轴线,所以两个镜头正好在时空上,动作上都是连续的,在运动轴线上也是一致的。在动作分解和景别设置上完美清晰,组接时遵循的动作匹配切换(运动轴线)让剪辑点几乎看不到痕迹,但整体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剪辑的力量所在,这个不可见的剪辑点是把他起身开满的动作分成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在两处中间切开,前一点用特写,后一点用中景,由于中景画面所含内容比特写要多,因此所给的时间也比特写要长,这就是为什么中景选取了动作的三分之二的原因。两个镜头因为动作的连贯性而让观众忽略了剪辑点,抹去了剪辑痕迹。不可见的剪辑点在影片中主要起到流畅地推动叙事的作用,所以只要熟练掌握动作,时空的分解,组合规律,就能较好地进行流畅性组接。而相比起来,可见剪辑点,对于剪辑师来说,则要复杂的多,所以要考虑的东西也多得多。因为通常在镜头组接中运用可见剪辑点,是要强调或是故意造成一种视觉上的跳跃,刺激观众去注意某些东西,因此,剪辑师必须熟知在什么地方剪,剪掉什么,在什么地方接,并置什么才能让观众在哪一点上产生心理上情绪感应,或是怎样通过一组镜头链构成段落,才能形成一个高潮,紧紧抓住观众。在实际的影片剪辑过程中,可见剪辑点一般打在人物心理,情绪,和导演思想的隐晦阐述上,这些点的组接往往不是通过动作和事件发展的逻辑来关联,而是经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或是导演思想的理性表达来剪辑。在影像画面组接上,又具体可以分为“情绪剪辑点”“节奏剪辑点”等,在具体操作中,这些点往往呈现出虚实结合,动静交错,动动错落,景别繁杂的特征。此时镜头间表现出处处是切点,处处皆可组合,结果却大不相同的状态,这就要求剪辑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深入剧作,紧扣立意,把握线索,掌控结构,了解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情绪,控制好镜头的长短和节奏,找到最佳的那个切点。无论是不可见剪辑点,还是可见剪辑点,都要为整部影片的叙事,人物,和主题服务,看不见的剪辑点是为了影片的流畅,为了推进叙事,可见的剪辑点则是要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动荡和刺激,引起观众的注意。两种剪辑点在现代电影剪辑中往往呈现出交替出现,各有作用的状态,剪辑人员要善于利用镜头内和镜头间所产生的含义去唤起观众的体验和共鸣,而不能仅仅是按照工作台本进行简单的技术连缀。剪辑点的分类:按照画面剪辑点来区分,主要有叙事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动作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五大类。A、叙事剪接点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或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为依据,这是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以镜头长度满足叙事要求,以镜头连接表现主题,是电视节目编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正确控制剪接点就要把握好镜头“低限长度”B、情绪剪辑点以心理活动为基础,根据不同形式的表情因素,结合镜头造型特性来连接镜头和转换场面,造成一种情绪的感染和感情的生发。这是构成影视片内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利用情绪剪辑点最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注重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C、动作剪接点以画面的运动过程为基础,根据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和转换场面,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这是构成影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D、节奏剪辑主要以事件内容的性质和发展过程的节奏为基础。根据运动或情绪的节奏以及镜头造型特性,用一种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它要求重视镜头内部动作与外部动作相吻合的有机因素。节奏剪辑点使用的镜头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头,它以事件内容发展的节奏线索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辑。镜头的长度取舍,是画面组接技巧的主要内容,镜头长短对画面效果的强弱都有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利用短镜头来创造一种节奏。E、声音剪辑点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声音与画面的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的衔接。它要求声音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优秀的剪辑有以下4个共同特征:1、在恰当的位置结束上一个镜头2、在恰当的位置开始下一个镜头3、两个过渡镜头之间恰当的转场(能够起到桥梁作用)4、故事发展脉络的清晰展现其实,完美的剪辑很难定性也很难拿出来讨论,因为往往各种剪辑理论会导致剪辑师过度考虑,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大家脑海里充斥的是概念,往往会连最简单、最直接的镜头都过分思考如何剪辑。比如,一场肩部位置以上的对话场景,我们真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思考如何剪辑以符合故事发展的语境么?的确,理论归理论,我们确实是需要确保前后镜头剪切位置恰当,但是,我们很容易对简单的剪辑过度思考,甚至会试图为每个镜头添加意义。剪辑工作是需要达到最大化平衡的,我们需要最有效地从A点过度到B点。“动接动”指的是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1、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就是把上一个镜头的落幅与下一个镜头的起幅组接。2、在上下两个镜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情况下,可以去掉落幅和起幅,在镜头运动当中组接,这是典型的“动接动”。3、故意表现两个镜头主体之间的对立、呼应、面对面奔跑和环境杂乱等含义,可以把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静接静”指的是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要根据画面内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画面造型因素等,来把握镜头组接方式和选择镜头剪接点。静接动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1~2秒。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静接动要保留运动镜头的起幅静接动是动感不明显的镜头与动感十分明显的镜头的衔接方法。静接动是由上一个镜头的静止画面突然转换成下—个镜头动作强烈的画面,其节奏上的突变对剧情产生一种推动。动接静要保留运动镜头的落幅动接静是在镜头动感明显时紧接静感明显的镜头的衔接方法。是镜头组接的特殊规律。相连的两个镜头,如果前一个镜头动感十分明显,接上一个静止的镜头,会在视觉上和节奏上造成突兀停顿的感觉。
本文标题:剪辑中的轴线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2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