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美法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
我国的教育制度分为四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初等教育目的,被社会公认的和初等教育相关的组织或体系。初等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初等教育的学制•初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初等教育的学制:•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学制之始。——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2级。•辛亥革命后,于1912~1913年陆续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初等教育段(7年),分初等小学堂(4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2级•一战后,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与高小(2年)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初等教育学制:•①普通小学,招收6~7周岁的儿童入学,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修业年限5年或6年,实行一贯制。•②成人初等学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科;扫盲识字班,吸收文盲、半文盲入学,以学会1500~2000个常用字为扫盲标准。•在改革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各机构中的权限却没有明确的划分,权限高度集中于高层级的行政机构中:教育管理权、资源分配权高度集中,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必然结果。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完备的教育行政体制。但这么多年来,教育行政体制也经历了的多次变革,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解放初期,实行军事接管体制。•1952—1957年,实行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1958—1962年,实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1963年至“文革”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文革后至1984年,基本上恢复了“文革”前实行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强调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威。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属于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是一种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以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学习好坏来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老的观念.旧的思想.把每一个学生变成一个个学习机器.•应试教育变本加厉。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了,事实上却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认为学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特点:•联邦制的国家•美国宪法不涉及教育,教育权限归属各州•无统一的小学教育目的显著的差异性及多样性原因:初等教育学制大学前学制“K—12”各州小学学制一般是6年,有的是8年。美国法律规定,学龄儿童应入学就读,并提供义务的中小学教育,以初等教育来说,美国的小学生有将近90%就读公立小学。美国初等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的教育行政体系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州的教育行政地方的教育行政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本宪法未授予联邦而又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限,分别保留给个州人民”。由于宪法中未提及教育,所以,教育行政和法律责任在各州,联邦政府没有直接领导和管理教育的权力,而只有授助、指导、起服务性质的作用。联邦政府可根据国会制定的教育授助法,通过补助拨款等形式,把联邦政府的政策和意图传达到各州和地方,从而起到间接调整和统一全国50个州的教育的作用。联邦教育部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法规、财政支持和信息传播对各州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管理联邦教育经费的分配、拨发提供经费进行有组织的新教育方法及教材的研究开发,并向教育相关者广泛传播。管理一个州不能承担的教育服务,如:对学校提供咨询性的辅导帮助,编写和发行各种出版物,召开各种全国性讨论会等。甄别教育方面的重大事项和问题,使全国的关注点聚焦于这些事项和问题。在接受联邦资助的项目和活动中,禁止歧视和片面强化联邦的地位,确保人人平等地接受教育。1、州政府和州议会州政府——实际监管学校的能力州议会——教育立法,制定教育法案2、教育决策机构——教育委员会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监管学校日常运作3、州教育局编订各年级教学大纲及教材、定出学术水平要求及相关考核标准,向各学区分发联邦和州政府的拨款。各州都设地方学区,学区是美国地方教育行政区域。学区制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特色,是管理公立学校的基层行政单位。学区在美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利”。各个学区都会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符合本学区需要的教育政策决定。教育决策部门:学区理事会。理事会的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受居民委托,依法决定学区内有关初等教育、教学政策,负责审批学区预算案。学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长”及其所属的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运作并督导学区内学校的教学运作。若干公立学校美国初等教育行政的利弊有利于发挥教育的民主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的管理,强烈地体现了民主自治的精神。教育的管理过于松散、自由,不能统一教学标准,遇到问题会发生相互推诿的情况,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区、理事会、学校董事会中有人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规律,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法国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小学,小学隶属于市政,在行政和财产方面都没有自主权。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6~16岁)的初级阶段,儿童6岁入学(经批准可5岁入学)。法国小学为五年制,在内容衔接上采取学段制:(1985年秋季)第一年:预备阶段第二、三年:初级阶段第四、五年:中级阶段法国小学采取一学年三学期制,学年从9月中旬开始到第二年6月下旬结束(各地区相差最多不超过两周)。暑假大约两个半月。各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每周上课时间为24小时,分为8个半天(周一、二、四、五整天上课,周三放假),每个半天上课3小时。小学的任务是:为中等教育打好基础,小学毕业不经考试直接升入中学。同时,在农村开设高级小学班(11~14岁)和结业班(14~16岁),为不能升入中学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普通教育,为就业打下基础。教育行政机构教育督学制度总体上分为三个系统教育咨询审议机关各省教育的领导人是学区督学,他是各省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也就是各省的教育局局长。传统的法国初等教育一直属地方管理,所以学区督学的主要职能在初等教育方面。其主要职能有:决定学校及班级的开设,管理教师,审查学校的计划、卫生、财务等。(书本P115)中央地方法国全国的教育工作是在国民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的,它是法国主管教育工作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法国将本土行政省划分为26个大学区(大学区不是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大学区是法国中央以下一级教育行政单位,其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大学区总长。在初等教育方面,他主要职权是:管理学校和班级的开设与关闭,教员的任命,最高惩罚的执行等。省大学区法国为了防范中央集权的弊端,在各教育行政机构之外,设立了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各种咨询审议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省初等教育委员会(设立于1886年),由省长和学区督学分别任正、副主席。委员会监督小学教学大纲的执行和学校的卫生工作,讨论本省初等教育的组织(数量、性质、布局等等),对各省初等教育的政策和实际发展具有全面影响。法国教育行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上到下建立了一种完善有效的督学制度。各级督学辅佐各级教育行政首脑,视察、监督和指导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省督学处负责督导小学教育工作。在法国,中小学校教师都要定期接受教学性督导,督学按照要求到学校实地观察课堂教学,听完课结束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还给教师教学业务情况进行分数评定。从教育行政的权利分配上看,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利很大,不仅管理的内容广泛,而且管理的还十分具体。从教育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关系方面看,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独立型的体制。从教育领导者、决策者的素质方面看,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专家管理型的体制。比较中、美、法三国初等教育学制共同点:1.进行初等教育的教育机关:小学2.教学内容:国语、算数、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艺术学科、体育等3.入学年龄:6-8岁,强制性、义务性质不同点:1.法国和中国有着全国统一的初等教育学制,教育目的明确;美国各州的教育学制不统一,也没有正式的、一致的教育目的2.中国实施九年制的义务性教育,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教育都是免费的;美国实行的是“K-12”的义务性教育,从小学到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是免费的,而幼儿园、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学费颇为昂贵;法国的教育各级都是免费的,即使大学也只象征性的缴纳少量的注册费用;3.美国的小学除了按年龄分班,还会按能力分出天才班、无学年制班等适应学生个性化;中国和法国的小学几乎都是按照年龄分班,法国的分为一年的预备班、两年的初级班和两年的中级班,中国按学年分为一到五或六年级3.美国的小学课程重视人格、认知和创造力的培养;法国的小学进行基础性课程,旨在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了道德教育;中国的小学课程除了传统的智育和德育外,近来加强关注美育比较中、美、法三国初等教育行政中国:中央集权和分级管理美国: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法国:中央集权和专家治理优点:【美】有利于发挥教育民主珠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的管理【法】确保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保证了教育的质量【中】有利于全面的制定教育的方针政策,确保了职能充分的实施缺点:【美】教育管理松散,无法确保教育质量;教育机构中有些人不懂教育进而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质量【法】使学校自成体系,很大程度上与社会隔离,办学渠道单一,学校教育缺乏活力【中】教育的治理缓慢而缺乏时效性,教育的监督和保障难以到位在教育行政上,逐步趋向体制多样化。主要有两种,一是原来实行分权制的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例如美国通过专项经费等途径来加强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控制,使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能体现国家的需要。而另一种趋向则是原来实行高度集权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上部分分权,赋予地方更多的教育自主权,以便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教育改革能有效地进行,例如法国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减政放权,将中小学教师由国家管理改为由学区管理。不同的初等教育行政体系变化比较中、美、法三国初等教育行政《提升每个孩子的教育幸福感:上海基础教育酝酿转型》——文汇报8版(王柏玲、李雪林)11年3月15日来源:文汇报3月14日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要将“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十二五”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海基础教育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教育价值取向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评价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将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应举措:宏观方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功教育”、试行“SAT”+“TP”招考模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体验学习的快乐教育评价标准带动学生学习幸福指数和成就发展指数以“幸福感”为核心的教育转型中的理论和案例探索“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目前看来,社会、家长需要分数,但是校长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分数,简单迎合社会对分数的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留下一点做梦的时间和空间。”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如是说。这位上海市的教育功臣正积极推行“成功教育”——给学习困难学生开出“药方”,挖掘孩子身上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成功,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刘校长主张我们的教育可以通过招考改革的方式来减轻负担,推行类似“SAT”+AP的招考模式,是学生既能有完整的成绩报告单又能保留自己擅长的科目。“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表述。他认为我们要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对教育的发展需求,从成长需求出发,让学生喜爱自己的学校。“上海基础教育应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怎么会对学习感兴趣?怎么会真实地提出自己的成长需求?”尹后庆认为现实社会中往往过度追求功利价值,倚重学科成绩,高度统一标准化的
本文标题:中美法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