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流通过程:将生产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流通的功能:1.克服供需之间的所有权的距离,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2.克服供需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3.克服供需之间的时间距离,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生产决定流通,流通是生产的前提条件购销信息信息流活动流通活动:运输储存包装物流活动装卸加工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物流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物资是对人们有用的物质,对人们无用的物质资料是物质而不是物资。商流:是物资在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通过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物流和商流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点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资的物质实体的流动,商流是物资的社会实体的流动。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物流和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发生的先后和路径都可能互不相同。物流和商流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统一,二者和谐地共处于流通过程之中,互补地共同完成流通的功能。物流活动的构成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商流活动包装活动包装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包装大体可分为商品包装与工业包装。装卸活动装卸活动包括物资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活动。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活动伴随物流活动的始终。运输活动运输活动是将物品进行空间的移动。物流部门依靠运输克服生产地与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因而在很多场合,把它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储存活动储存活动也称为保管活动,是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距离而形成的。物品通过储存活动产生了商品的时间效用。保管活动是借助各种仓库,完成物资的保管、保养、堆码、维护等工作,以使物品使用价值的损耗下降到最小的程度。流通加工活动流通加工活动又称之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配送活动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物流信息活动物流信息包括上述各种活动的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相关联的费用情况,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物流的性质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没有物流,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物流的生产性质: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物流同样具备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物流的社会性质:物流的社会性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物流的服务性质:物流的核心是服务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物流的作用无论是生产资料商品还是生活资料商品,在其设备进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前,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始终是潜在的。为了能把这种潜在变为现实,物资必须借助其实物运动即物流来得以实现。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从生产资料的物流上看,物流具有将生产资料按质、按量、及时、齐备、均衡地供应给生产单位以各种物资的功能。从生活资料的物流上看,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能否实现最终还需要取决于物流的畅通。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物流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料,对于消除迂回、相向、过远等不合理运输,节约运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物流,还可以减少库存,加速周转,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物资的效用。第三方物流社会化的物流需求是物流资源配置非常重要的动力,它的结果是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能提供最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是能够为物流需求承担完整的物流服务商,现在一般称为“第三方”。“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先进形式。第三方物流通常又称为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签定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围之内。狭义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有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物流服务的企业素质可以向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化服务的物流活动。不是向货主提供的一般性物流服务,而是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信息网络化、关系合同化、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优势: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资产型物流公司:以提供运输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司;以提供仓储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司;以提供终端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司。非资产型物流公司:以提供货物代理为主的物流公司;以提供信息和系统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司;以提供物流增殖服务为主的物流公司。企业业务外包即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其关键业务上,即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虚拟企业,将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伙伴完成。从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看物流外包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物流外包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及灵活性;物流外包可以避免物流设施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企业对合同物流作业的监控;快速反应和零库存的压力。物流服务的供给方近年来,第三方物流服务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欧美许多运输与仓储公司已演变成了广泛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大多数国家,公路运输行业成为越来越具竞争性的行业,资金回报下滑,利润率降低,通过改造成综合物流公司,形成进入门槛较高的细分市场,以保证与客户的长期合同;成功的物流业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如果决定外包,就要注意: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明确列举服务要求、合理选择签约方式、共同编制作业流程、积极理顺沟通渠道、明确制定评估标准。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听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供需网络。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早期供应链的概念局限于企业内部操作层面,关注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其后,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是供应链的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供应链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增值链;供应链是由若干供应链集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得系统在成本最小的目标下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将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送达到正确的地点。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供应商与厂商的关系;厂商与批发商的关系;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关系;物流业与供应商、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关系供应链中合作成员要通过信息公开、信息共享、计划共有、业务共同化等,积极为合作者提供利益合作成员的风险分担对消除供应链瓶颈,取得合作利益具有积极意义供应链管理的四个要点: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至计划失真。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贸易伙伴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如标识ID代码、条形码、POS扫描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实现管理目标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扩大,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的原则。供应链设计的原则:上下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有主管高层作出战略规划和决策(战略规划和决策的依据来自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然后由下层部门实施决策。因此,供应链的设计是自上向下和自下而上的综合。简洁性原则:为了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该是尽量简捷、具有活力的,便于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互补性原则: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选择应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以实现资源外用的目的。协调性原则:供应链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因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企业关系模型是实现供应链最佳效能的保证。动态性原则:不确定性在供应链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必然会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因此要预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延迟和失真。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实效性对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性原则: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要产生一个创新的系统,就要用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战略性原则: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供应链要充分体现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对未来的预见性。供应链的系统结构的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相一致,并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供应链设计的过程: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分析企业现状,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分析供应链的组成,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供应链战略管理:集中型控制战略和分散型战略。在一个集中型的系统中,中心机构为整个供应链作出决策。在一般情况下,集中型控制能够导致全局最优,而在一个分散性系统中,每一个机构寻找出最有效的战略,而不考虑对供应链其它机构的影响。因此,分散型系统只能导致局部优化。供应链战略经常可划分为推动型系统和拉动型系统。推动型供应链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可能会导致当某些产品的需求消失时,供应链库存将过时,从分销商到仓库接到的定单的变动性要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大得多,即牛鞭效应,由于需要大量的安全库存而引起过多库存,更大和更容易变动的生产批量,无法让人接受的服务水平。拉动型供应链中,生产是由外部需求驱动的,因此生产是根据实际顾客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进行协调的。供应链使用快速信息流机制把顾客需求信息传送给制造机构,这将导致:通过能够更好地预测零售商的定单而缩短提前期,零售商库存的减少,因为零售商的库存水平随着提前期的增减而增减,由于提前期的缩短,系统变动性的减小,尤其制造商面对的变动性变小,由于变动性的减小,制造商的库存降低。供应链联盟战略供应链联盟战略是指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的企业之间的一种典型的多方位的、目标导向的长期合作关系。供应链联盟战略会为合作双方带来长期战略利益。零售商-供应商联盟战略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的联盟战略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体。一头是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计划,另一头是寄售方式,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必须在原先可能相对抗的供应商与零售商关
本文标题: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5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