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建筑公司技术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一、工程技术12项管理制度1、施工图纸会审制度;2、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3、施工作业指导书制度;4、技术交底制度;5、施工原始记录制度;6、隐蔽工程验收制度;7、技术复核制度;8、工程技术档案制度;9、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0、施工技术总结制度;11、技术核定制度(参考执行);12、科技推广应用制度(参考执行)。二、一般规定1、公司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必须强制执行技术管理制度第1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参考使用。2、用语解释:项目经理------代表我公司与甲方或分包人履行合同的被授权人,即我公司派驻工地的授权代表;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我公司在工程项目的技术方面的总负责。公司未派驻人员时,分包人必须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为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履行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现场负责人----分包人派驻工地的享有人员、经济决策权的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在工程项目负责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环保工程师、资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监理人--------业主方委托的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也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三、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㈠施工图纸会审制度1、图纸会审目的了解设计意图,将施工设计图文件的矛盾、错误、数据缺漏解决在开工之前,杜绝返工等技术事故。图纸会审结果以“图纸会审纪要”为准。2、图纸会审组织承包人自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参建各方的图纸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人、监理人、承包人参加。3、图纸会审程序(1)图纸自审由项目部各级技术人员从底层到高层,从专业到综合按顺序逐步进行。会审分为专业会审、综合会审、阶段会审,中小型项目可直接采用综合会审。(2)专业会审由项目技术员负责,对所承担项目的施工图纸进行复核,在会审中提出的问题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3)综合会审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相关技术人员、质检员、安全员参加,大型工程项目可邀请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参加;综合会审后仍存在的设计疑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总形成“施工图纸会审纪录”报送监理人,由监理人分送业主、设计人。(4)业主适时组织会审,设计人、监理人、承包人参加。承包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参加会审。会审时一般先由设计人进行设计交底,然后承包人、监理人分别进行质疑。(5)设计人针对承包人“图纸会审纪录”作出逐项书面答复,或以“图纸会审纪要”通过业主、监理人转发承包人实施。4、图纸会审内容:(1)设计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是否有相抵触,总体设计是否满足环保、水保功能;(2)施工图纸、设计总说明、施工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3)与相邻标段线位数据闭合或附合结果的协调;(4)平面图所标注坐标、高程是否存在计算错误;(5)建筑物与管线交叉是否准确,是否仍有新发现的地下管线;(6)桥涵、堤坝、隧道等大中型结构物位置、结构型式是否有方案比选建议(如桥涵或堤坝移位,桥梁是否采用标准跨径或通用图);(7)基础设计与地基处理是否与现场相符,排水系统高程是否畅通;(8)构造物平、立、剖面图各部位平面尺寸是否准确;预埋件的位置及构件平面、立面配筋图有无错误,是否符合构造要求;(9)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10)设计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在地形地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安全生产方面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方便施工(可以在会审时提出提出部分工程变更的建议)。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1、施组设计目的(1)科学论证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工人、机械、物资、资金,指导项目按工期、质安目标履约;(2)编制年(季、月)计划的基础,以及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安排的主要依据。2、实施性施组编制程序(1)一般项目的施工方案部分(施工顺序、物资设备资源配置、施工方法选择等),由项目总工主持,项目经理及现场负责人、各专业工程师参加讨论、确定;(2)特殊工程的施工总体方案,由公司总工主持,邀请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现场负责人以及公司资深专家讨论确定;(3)施工方案确定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内业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编制文字初稿,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初审;(4)初稿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定稿;(5)项目部上报监理人审批;(6)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交底。3、编制步骤(1)计算主要工程量;(2)提出施工整体部署,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3)编制施工进度图或网络图,计算关键工程工期;(4)根据各分项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计算人工、材料、机械设备需求量,编制人工、机械、材料需求计划;(5)编制临时工程计划,进行临时工程设计;(6)工地、场内运输组织;(7)布置施工平面图;(8)确定各类危险源及预防措施;(9)进行项目成本分析,判断项目盈亏平衡点。(10)编写文字说明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字编制(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2)工程概况,履约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4)主要施工顺序(5)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质量通病防治措施;(6)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及框图、保证措施,安全紧急预案;(7)保证工期的措施;(8)特殊季节施工措施;(9)其他说明;(10)附图附表①施工组织机构图;②施工计划横道图、网络图、斜率图;③施工平面布置图;④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流程图;⑤劳动力需求计划;⑥主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⑦主要材料供应计划;⑧资金需求计划;5、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变更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及时组织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6、实施性施组交底(第一级技术交底)(1)经监理人审批后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专业工程师、班组长进行一次技术交底,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平面布置、施工方法、进度要求、各项管理措施;(2)项目经理颁布进度、质量、安全奖罚办法(若有);(3)施组交底后,原件、复印件交项目资料员归档保存。㈢施工作业指导书制度1、作业指导书目的施工难度较大、技术较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为基本依据,采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2、组织与实施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组织技术人员、内业人员进行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印发给相关技术人员、质检员、安全员、相关作业班组长实施。3、作业指导书内容(1)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工序作业基本要求、操作要点;(3)施工进度计划;(4)机具设备计划;(5)劳动力计划、劳动组织;(6)主要材料供应计划;(7)技术组织措施,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雨季及冬季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㈣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另见安全管理制度)1、技术交底目的在工程正式施工前,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工程的特点、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工程难点、施工操作要点、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2、三级技术交底制度(1)第一级交底: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人批准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所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2)第二级交底:工程技术人员对班组书面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核心,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3)第三级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工人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4)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被交底人签字)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3、技术交底的一般性规定(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2)整个施工过程、所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还必须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被交底人签字。(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4、第一级技术交底的内容(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3)重点工程在交叉作业过程中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4)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6)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7)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8)冬、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9)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5、第二级技术交底的内容(1)施工图纸;(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4)不同系统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6)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8)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承重模板及侧模板拆模时间、卸架时间等。(10)预制、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套筒连接要求。(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埋设标高等。(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13)砼、砂浆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快的取样、养护方法等。(14)焊接程序和工艺。(15)打桩、构件校正、试水记录、砼冬季施工和沥青玛蹄脂的测温记录,设备开箱、设备试运转记录、测试打压记录等填写方法。㈤施工原始记录制度1、施工记录目的施工过程的最原始的记录(包括工程日志),是工程竣工若干年后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2、施工记录形式(1)《工程日志》、《工程交接班记录》应按照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基本单元,由项目部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逐日记载,并定期交给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直至工程交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完整性。(2)属于施工记录表格类的,由技术人员按照部位、时间按时填写。3、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1)工程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2)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记录;(3)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4)日常质量、技术抽样检查的结果;(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㈥隐蔽工程验收制度1、隐蔽工程验收目的隐蔽工程是指地基、基础、管线、钢筋等需要覆盖、掩盖,完成后目视无法达到的工程项目。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其目的在于防止隐蔽工程隐蔽后发生质量问题,造成返工等经济、工期损失。2、隐蔽工程验收程序(1)隐蔽工程必须执行“三检”(自检、复检、交接检)制度;(2)一般隐蔽工程由技术员自检、质检员复检,并由质检员报送监理人并邀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邀请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参加。(3)隐蔽工程经四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技术员或该项工程施工负责人填写,四方代表共同会签。
本文标题:建筑公司技术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7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