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新方式
·112·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新方式——基于一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的思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邢利红提要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层面就评价理念、评价机制、评价方法、评价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以北京市一所小学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为案例,较为详细地剖析了这种评价方式背后所蕴含的一些思想、过程、技巧等,并就如何更好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主题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共同建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多样”、“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积极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念、意义、评价内容、评价机制等问题,而教育实践层面也不断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评价方法、评价方式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本文以北京市一所小学开展的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为案例,较为详细地剖析了这种评价方式背后所蕴含的一些思想、过程、技巧等,并就如何更好地组织这种评价方式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一、实践案例: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为了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践,北京市郊区的一所镇中心小学规定,每班一学期有4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全校范围内尝试探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学校整体设计和指导下,四年级王老师结合班级教育活动安排组织了一次“学生思想道德评价课”。第一阶段是主持人进行自我评价示范。自愿申请的两名同学担任此次评价课的主持人,他们围绕评价内容陈述自己的实际表现,并据此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例如,一名主持人说“我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一名同学随机拿出了纸屑、废旧电池等物品让主持人现场进行分类,看到主持人能很准确地垃圾分类,全班其他同学均举手表示他可以得到3颗星。第二阶段是小组评价。由前后桌的同学组成评价小组,每一个小组4-6人不等。每名学生轮流就评价表中的每一项评价内容给出自我评价结果并阐述理由,其他同学提出质疑或者认同,最后共同商定小组评价结果。期间,老师会不停地查看、指导学生的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评价同学,对不足之处既明确指出,又要表达自己相信他能够改进。有一名同学说“我有一次和好朋友约定周末去他家玩,但是我忘了,只能在诚实守信方面得1颗星”,小组有些同学就提示说“他平常总是能做到守信,偶尔一次没有做到,可以得到2颗星”,最后小组共同讨论他在“诚实守信”方面得到2颗星。按照顺序,每个小组的同学·113·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均完成了小组评价的任务,并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出自己能得到几颗星。第三阶段是展示评价结果。每个小组得星星最多的同学可以到教室前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评价结果情况,并被授予思想道德大使的荣誉称号;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事先采集的几个学生家长对孩子期望的录音,让学生意外地感受到有时候“面对面交流”无法获取的信息。第四阶段是拓展和提升。主持人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思想道德小知识?”的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很多同学能够就此次评价课的主题提出更多具体的行为,例如“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能够帮助他人”等。教师也适时地予以肯定或者纠正,当学生提出“帮助他人”时,教师随机指出要学会辨别他人的动机,对于陌生人提出带路的请求时要及时与家人、老师联系,不要盲目地想着帮助他人而导致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第五阶段是反思。学生围绕“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进行总结和反思,纷纷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做过的最满意的一件事,唤起了学生成功的情绪体验。最后,老师宣布下次评价课的主题,由主持人通过抽签的方式从全班学生中选取了下一次主持人,并传授、交流主持评价课的经验和体会。***学校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表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家长期望体贴父母()颗星()颗星()颗星爱护小同学()颗星()颗星()颗星遵守纪律()颗星()颗星()颗星诚实守信()颗星()颗星()颗星学会保护自己()颗星()颗星()颗星能对垃圾进行分类()颗星()颗星()颗星……()颗星()颗星()颗星(说明:表中每项评价内容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均采用3等级评价方法,即用3颗星、2颗星、1颗星的方式表示评价结果;家长期望则是用语言描述的方式陈述家长的期望。其中,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在评价课上完成填写,家长评价和家长期望则是由教师把评价内容做成星级评价表,提前发给家长,家长在评价课前的一阶段时期内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监督,填写评价星级,写出期望)二、案例分析1.建立了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融教育和评价于一体本文案例中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以评价课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的问题,即在固定的时间里(每学期四节课)由专人(班主任教师)负责组织特定范围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特定的内容开展评价课,通过“家长提前评价——自我评价示范——小组评价——展示评价结果——拓展和提升——反思”评价流程,规范学生评价课,可操作性较强,这种常态化的评价课能在减轻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达到教育目的。在评价课前,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国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目标·114·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和要求,精心选择和制定的评价内容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计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不断地检视、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功能;评价课期间,通过陈述自我评价、聆听同学的自我评价、小组内同学相互评价,学生对评价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客观、真实,有利于学生后续提升行为的跟进。评价课后,评价结果作为学生阶段发展状况的总结,也是下一步发展的起点,基于此制定的学生发展目标将更为可行。2.聚焦、细化评价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综合素质是由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本文案例中学校开展的评价课是依据《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思想道德”,结合小学四年级的教育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生活习惯等具体问题细化了评价内容,聚焦在体贴父母、爱护小同学等几个方面。聚焦评价内容并提炼出来的几个关键性行为,一方面贴近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并付诸实践,使得评价内容能够较为容易地从学校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抓手,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变成了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让学生“有得说”、“可以评”,每名学生都能很容易地从身边发生的点滴事件出发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3.体现了多方主体参与、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过程与以往学生只是作为被评价者被动地接受他人评价不同,本文案例中评价课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共同组成了评价者,他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持有的价值观均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较为全面、客观地描述了学生的发展状况,能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并通过肯定优点、发现缺点来剖析自己的发展现状,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能不断督促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评价过程中各参与评价主体的观点可能会有偏差或者不一致的地方,但评价结果不是由某个人或者小组强加给学生的,也不是由学生本人决定的,而是学生本人、同学共同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讨论协商建构的评价结果。这个过程符合了第四代评价理论的观点,即“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评价描述的并不是事物真正的、客观的状态,而是参与评价的人或团体关于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性认识,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建构’”[1]。各评价主体在充分论述基础上通过协商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即形成了共同建构。即使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也会形成“没有达成共识的共识”,他们(尤其是被评价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碰撞,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对个人发展的理解都有所变化。4.做出评价结果时比较重视事实依据无论是学生做出自我评价,还是小组评价时对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表示支持或者否定,本文案例中学生均会罗列或者阐述理由,即用发生的事实或者事件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做到了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做出评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把评价课当作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草率地做出判断,忽略了评价课的督促、教育功能,使评价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攀比而盲目地拔高或者降低评价结果,或者因为晕轮效应、从众心理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因此,做到了基于事实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说服力。例如本文案例中的评价课上一位学生自评时说“我有一次和好朋友约定周末去他家玩,但是我忘了,·115·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只能在诚实守信方面得1颗星”;另外,有同学提出要帮助他人,并对班级里一位同学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他提到“我作为‘灯管员’,有一次忘了关闭教室里的灯,是***帮助我关灯的,他乐于助人”。5.有效地吸纳家长参与了评价,让家长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家长是支持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案例中学校在开展评价课之前,提前将评价内容表发给了家长,让家长在一阶段时期内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监督,填写评价星级,写出期望。通过家长了解——观察——评价,实现了家校合力,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工作及对孩子发展的要求,能够在校外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注意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另一方面家长的评价是一段时期内通过观察孩子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孩子在人际交往、户外活动表现等方面的实际行为表现做出的综合评价,而非一般性凭感觉得出的结论,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且提出的期望较为贴近学生发展需求,避免了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或者泛泛而谈的空洞之词,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三、反思和展望1.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评价方法和技巧作为评价课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评价的认识、掌握的评价方法和技巧等均对评价课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其科学的评价观念和一定的评价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①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评价及评价结果。美国评估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曾明确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一观点强调了评价的改进功能[2]。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用来攀比,而是从不同角度审视判断学生的现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对自己和同学的一种激励和帮助,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蓄意夸大或贬低。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评价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明确每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的主题,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代替综合素质,更不能以偏概全地做出评价;其次,在日常交往和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同学,可以利用轶事记录法对偶然观察和遇到的事物做出记叙式记录,搜集学生的突出表现,作为评价时的主要依据。轶事记录法多用于搜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个性特点等方面的评价的信息,例如,同学在班级活动中能够积极承担各种任务、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制作了精美的手工作品、堂上的学习行为表现等;第三,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自己或者同学的进步状况,即以学生原有基础为参照点进行评价,而不以他人的表现作为参照,指出表现较为突出、值得发扬的方面,以及需要改正、克服的方面。第四,小组评价时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仔细聆听他人的发言,不要打击或者任意附合他人。尽可能吸收各方对评价课的意见和见解,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形成所谓的“共同建构”[3]。2.把握评价课的时机,评价主题体现“计划性”、“及时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额外附加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负担,而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学校、班级的学期教学计划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体现了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新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1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