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明初“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1)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2)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法语》)。•(3)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1)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2)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传统文学观念向来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明代俗文学的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剧《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第一章明代诗文2、刘基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著名诗文家。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卖柑者言》是传世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语言犀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于元末。《狙公》章较为著名。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曲折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色彩。3、高启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院编修。性情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四库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二、台阁体与茶陵派1、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2、于谦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其《石灰吟》《咏煤炭》借物言志,清新刚劲,质朴无华,明白如话。3、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李东阳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三、前七子的复古诗文1、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2、李梦阳: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是:①不满宋人“理语”,推崇民歌“真情”:他认为“宋人主理,作理语”,宋“无诗”(《缶音序》)“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论学上篇》)。“真诗乃在民间”“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序》)②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明史·李梦阳传》:“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李梦阳说:“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再与何氏书》)李梦阳诗文创作:总体成就不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梦阳“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并重,未免怵于盛名。”歌行诗《石将军战歌》《林良画两角鹰歌》,讲究结构章法,描议结合,笔力雄健。散文《游庐山记》《梅先生墓志铭》,或写景状物,或刻画商人,清新生动,是较好之作。3、何景明:“前七子”领袖,提倡复古与李一致,言论偏激:《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在学古途径、方法上,何不像李那样“尺寸古法”,而主张“领会神情”、“不仿形迹”,提出学古要“舍筏登岸”,“不相因袭,而相发明”,从而达到“自创一堂室,一户镛,成一家之言”的目的。(《与李空同论诗书》)第二节明后期诗文一、后七子的复古诗文1、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2、李攀龙总体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其持论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2、王世贞:号弇(yǎn)州山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史·王世贞传》:“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20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王世贞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读书后》8卷,诗文集合计接近400卷。王世贞文学影响极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王世贞《四部稿》有《艺苑卮言》12卷,全面反映他的文学主张。王世贞也是个复古主义者,他继承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理论,曾说:“诗必盛唐,大历以后诗勿读。”(《艺苑卮言》卷3)王世贞诗歌:早期多模拟《诗经》《乐府》以及李、杜,佳篇不多。中后期始不满于死板模拟,表现出才力雄健、学识富赡的特点。但过于贪多求博,锤炼不够,不免泥沙俱下。五律《登太白楼》写得天空海阔,气势豪迈,体现出与太白精神相接的自我意识;《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模拟《孔雀东南飞》之体表现严嵩专权误国,嬉笑怒骂溢于言表,拟古并非亦步亦趋,时代气息浓烈。二、归有光和唐宋派1、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2、归有光号震川,昆山人。家世寒儒,自幼苦读,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有《震川集》。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归有光宗奉传统儒道,酷好司马迁,爱讲“龙门家法”,对宋元文也不排斥。他重抒情,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也”,这“至情”即“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观点显异于唐、王。归有光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记叙往事、哀悼亲人之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最为人传诵。这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从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加以锤炼,以简淡之笔,传人物之神,表真挚之情。《项脊轩志》:题虽写轩,实则怀人。借一轩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虽笔触很清淡,却感情极真挚。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归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三、公安派和竟陵派1、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2、袁宏道在三袁中成就最高。其文学主张:①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称其弟文“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好诗好文都是“任性而发”。②主张表现自然之“趣”“韵”:“趣得之于自然者深,得之于学问者浅”,“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序陈正甫会心集》)。稚子“叫跳反掷”,醉人“嬉笑怒骂”,因“理无所托”,所以“自然之韵出”(《寿存斋张公七十序》)。③推崇“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序小修诗》)。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不用典故,多用俗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④将“性灵”神秘化,有唯心倾向。袁宏道认为:“心灵无涯,搜之愈出”(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说它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袁宏道诗文创作诗歌成就不高。游记、随笔等小品,以抒情叙事为主,笔调轻快洒脱,清新自然,给人以活泼爽朗之感。如《满井游记》、《虎丘记》等。3、竟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4、复社和几社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文字简洁,感染力强。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允彝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陈子龙: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秋日杂感》十首表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夏完淳: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14岁参加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其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散文《狱中上母书》都悲壮感人,堪称千古不朽的杰作。5、小品文不具体指某一特定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是指体制短小、轻隽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最著名小品文作家是张岱,其《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均脍炙人口。另外,王思任、徐弘祖小品也相当知名。第二章明代杂剧•明杂剧成就: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523种,可考者349种。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2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