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塑料袋高产栽培平菇技术及后期增产小窍门
塑料袋高产栽培平菇技术及后期增产小窍门平菇是食用菌的一种,目前,我们国家平菇的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逐渐提高,栽培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它已经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蔬菜和创汇物资。平菇生产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栽培者的经济收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外汇收入的多少。平菇的栽培更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一、袋栽的优越性和特点1.首先是利用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损失少,成功率高。塑料袋是一个保温保湿良好的培养容器,培养料在袋内发菌,四周扎透气孔以满足菌丝发育对氧气要求,还可以减少杂菌污染,第二是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发菌阶段均可堆积管理,可有效的利用空间;三是生产周期短,菌袋在晚秋、冬季、早春采取堆积发酵,有利于自然发酵,增高科温发菌缩短时间;第四便于移动管理,不管室内室外,棚内棚外都可以堆积发酵菌,分散出菇;第五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产量稳定。2.袋栽方法:制袋:种平菇可选用长45――50厘米,宽20――25厘米的塑料袋,使用前,用缝纫机在放菌种的部位扎眼,中间两行,两头各一行,然后再将一头用绳子扎口留用。配料:将100斤干料(包括辅助料)加水120――140斤的比例,石灰或多菌灵也拌入水中,培养不能发霉,用前最好晒1――2天。袋装:首先检查栽培种的质量,万一发现有半点污染的,也要挖去不用,然后从瓶袋李挖出,放于干净盆中掰成花生米至枣大的菌块:再用预备好的空袋,往里放一把菌种撒匀,随即装入调制好的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当装至孔眼时,将料压平后,靠近袋壁放入一层菌种,然后在装料,在孔眼处再撒一层菌种,这样共装两层料,播三层菌种,菌种层正好处于孔眼部位,装好的袋用手托起来以不打弯为好;装袋过紧,透气差,发菌慢,易污染,袋过松,菌丝易拉断,影响产量,装好后,用绳扎紧。3.发菌管理。此期管理要点是控制温度,保持湿度,促进菌丝生长,严禁杂菌发生和蔓延。(1)栽培袋的排放。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7-10层,其他季节可单行排列,层次减少。有的地方冬季采用大堆堆放,如此虽提高料温,但若不及时翻堆,堆内易出现高温而发生杂菌。(2)培养料的温度应掌握在20――30℃,短时间内也不应超过32℃,若发现超过32℃时,应立即进行翻堆或散放。菌种接入培养料后,在适温下24小时开始萌发,48小时开始吃料。4――7天内由于料内微生物的活动促使料温增高,如垛间通气不良或堆的太高或受太阳照射时,短时间内料温可升至40℃以上,造成高温烧死菌丝的危险。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堆温的变化,一旦料温升得太高,应及时倒垛散热。菌丝生长阶段,一般每隔7――10天倒堆一次,以利菌丝均衡生长和料内水分均匀。在检查中如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菌丝生长阶段控制温度是栽培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经15――2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3)菌丝体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原因,袋内菌丝未生长或生长缓慢,应检查培养料的温度,再分析其它原因。若温度适宜,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A、培养料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不足;B、培养料湿度过小,不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C、培养料压的过实;D、已污染杂菌;E、菌种衰老,生活力弱,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给予解决。4.出菇期管理。菌丝体经过生长发育达到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菌丝是否达到了生理成熟,应根据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有的可自然出菇,若不能自然出菇可创造条件促进出菇,这叫催菇。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降低温度给予较强光线,当形成子实体原基时,松动塑料袋的扎口线,以利通风换气,一般2――4天原基就分化为幼菇,菌盖直径2厘米以上时,将袋口伸直或挽起,这时可对料面和幼菇进行喷水,保持料面湿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结合控制温度,通风保证幼菇正常生长。此时,如湿度不足,原基停止生长,反之湿度过大,原基呈水浸状萎缩,如经催菇仍不能出菇时,应检查培养料的湿度,若湿度不足应进行浸水8――20小时,浸泡时间与温度、湿度有关。浸水后控去多余水份,堆放原处再进行催菇,此外,挽起袋口还要注意调整排间和层间短离,避免子实体生长拥挤,妨碍生长。5.子实体生长期管理技术(1)幼菇迅速生长,菇体幼嫩肥大,产量高,品质好,该时期湿度是中心环节,空气相对湿度85――95%。如有管理不当,幼菇生长不正常,则易出现畸形菇,甚至停止生长,萎缩,死亡。常见的畸形菇:A、子实体原基分化不好,形成菜花菇,形似菜花状。原因: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大或农药中毒引起。B、菌盖小而皱缩,菌柄长而硬。原因:温度高、湿度小、通气不良。C、幼菇长或菌柄细长且菌盖小。原因:通气不良,光线不足。D、子实体长或菌柄粗大的大肚菇。原因:通气不良,光线不足,温度偏低。总之,此期在保证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强通风换气,如遭阴雨天,应日夜进行大通风,子实体则迅速正常生长。(2)注意防止袋口料面干燥和污染杂菌。当培养料内湿度不适宜,袋口料面干燥时,常在袋内形成子实体原基,难于长成菇体,影响产量,故应保持料面湿度以利出菇。(3)出菇期水分的管理。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佳。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是适量喷水,桑椹期和珊瑚期若喷水过多,菇蕾变黄,水肿而烂掉。此期应喷雾状水,可多喷、勤喷,但料面和菇体上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料烂菇。(4)光线控制。出菇期需要散光和新鲜空气,散光的强度在以菇棚内能读书看报的光线即可,适当的散射光可培育出个大肉厚,菇形好的优质菇。平菇盖直径6――8厘米即可采收。适时采收,分量重品质好,产量高。采收过迟,因弹射大量孢子影响人体健康且商品价格降低,每茬菇采收后,可将口袋收拢,封好产菇面,保湿养菌,以利转茬。二、后期增产小窍门平菇栽培采用袋式立体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出二、三茬后,栽培袋内部分水份大量散失,培养料内含水量已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后期出菇既少又次,产量降低,要想提高后期产量,就要对料袋补充水分和营养。传统的补水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将菌袋置容器中浸泡补水或将菌袋埋入地下覆土灌水。根据实践,这种方法也有缺陷,采用容器浸泡补水,浸泡后的菌袋结构松散,菌丝体内部损伤严重,易发酵变质,也不易大批量生产。采用埋入地下覆土灌水法,虽能克服以上弊端,但如大批量生产,却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并且要增加大量遮阴保湿设施,而且用工量也大,失去了立体栽培的意义。?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袋栽后期补水方法进行了新的改进,其方法如下:将出过二至三茬菇的料袋脱去衣服,将污染或虫害的处理掉,然后还按照原来排放方式将菌块立体堆垛。为了防止将来灌水时水渗得太快,造成上干下湿水分不均的现象。在堆垛时,每垒两层菌块,要在上面抹一层黄土泥,这样也便于垒卸,垛高7-9层,即1米5左右为宜,长度不限,菌垛垒好后,将垛四周用渗麦糠或碎麦秸的黄土泥抹起来,严密的程度越高越好,泥的厚度以0.5-1厘米为宜,这样就形成了一道菌墙。在菌墙的顶部和四周用泥围一圈,高出墙体5-8厘米,这样上面就形成一个水槽。以后只要经常往水槽内陆续注入清水或营养液,并结合喷水保持菌墙四周潮湿,菇房空间相对湿度90%以上就可以了。如在害虫发生季节,可每隔5天往墙四周喷一次速灭杀丁即可。菌墙经这样处理后,一般7-10天就可以出菇了。根据试验,只要能保持菇房内空间相对湿度达到90-95%,通风透气良好,无论高温或低温均能正常出菇,并且菇丛密集,菌盖肥大,其长势与一至二茬菇相似,从而确保平菇的高产稳产。
本文标题:塑料袋高产栽培平菇技术及后期增产小窍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4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