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1动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分值2022182020100得分得分评阅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人体寄生虫有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黑病原虫)、血丝虫。2.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等七个阶段。3.腔肠动物中以内胚层形成生殖腺的动物是钵水母纲、珊瑚纲两个纲。4.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为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原生动物以包囊渡过不良环境。5.腔肠动物的特有细胞是刺细胞,其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6.在动物的个体发育中,海产腔肠动物有浮浪幼虫期;海产扁形动物有牟勒氏幼虫期;海产环节动物有担轮幼虫担轮幼虫幼虫期;海产软体动物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幼虫期。7.盲肠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装……………………订…………………………线……………………………………………………28.鲤科鱼类第五对鳃弓特化出咽头齿;爬行类的同型齿分为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9.中华鳖属龟鳖目;带鱼属鲈形目;团头鲂属鲤形目;大鲵属有尾目;扬子鳄属鳄目;现存鱼类种类最多是鲈形目;中华大蟾蜍属有尾目。10.软骨鱼类排泄粪便的孔道叫泄殖腔孔。11.鳝鱼有口腔黏膜辅助呼吸;泥鳅有肠的辅助呼吸。12.脊椎动物中羊膜卵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13.原索动物包括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其中原索动物中的海鞘又被称为被囊动物。14.水栖脊椎动物特殊的感觉器官是侧线。得分评阅人二、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1.海胆的内骨骼由下列哪种结构分泌而成(D)A.外胚层与内胚层B.中胶层C.外胚层D.中胚层2.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D)A.草履虫B.绿眼虫C.痢疾内变形虫D.腰鞭毛虫3.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A.与生殖有关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4.通过河蚌的心脏作一横切面,可见心脏周围有一腔此腔为(C)A.肠腔B.初生体腔C.次生体腔D.混合体腔5.蚯蚓常需保持体表湿润,以利于(D)A.运动B.摄食C.排泄D.呼吸6.经皮肤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是(A)3A.日本血吸虫B.华枝睾吸虫C.姜片虫D.肺吸虫7.苍蝇能形成物像的视觉器官是(C)A.单眼B.集合眼C.复眼D.单眼和集合眼8.甲壳纲区别于节肢动物其它各纲的某一特征是(D)A.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B.用鳃呼吸C.全部水生D.有两对触角9.水管系统这一特殊的结构存在于(A)A.棘皮动物B.腔肠动物C.软体动物D.海绵动物10.无齿河蚌的肾口开口于(A)A.围心腔B.身体腹面C.内鳃瓣的鳃上腔D.口附近11.昆虫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是由于外骨骼含有(B)A.几丁质成分B.蜡质成分C.石灰质成分D.硅质成分12.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C)(A)具有脊索、背神经索和心脏;(B)具有脊索、辐射对称的身体、鳃囊;(C)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鳃裂;(D)有鳃裂、头骨、四肢。13.海鞘的生活方式:(A)(A)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B)幼体固着生活,成体自由生活;(C)幼体自由游泳生活,成体飞翔生活。14.文昌鱼类称为头索动物是因:(B)(A)它的脊索伸到头部之外而得名;(B)脊索纵贯全身,前端伸到背神经管之前而得名;(C)脊索被脊柱代替;(D)脊索仅纵贯于背神经管的腹面。15.鲫鱼和鲤鱼的鳞是:(A)4(A)骨鳞中的圆鳞;(B)硬鳞或盾鳞;(C)骨鳞中的栉鳞;(D)盾鳞、硬鳞和骨鳞。16.鱼类中有剧毒的鱼类是属:(G)(A)鲇形目;(B)鳕形目;(C)鲽形目;(D)鳗鲡目;(E)鲨目;(F)鳐目;(G)鲀形目;(H)银鲛目。17.两栖动物对人类的最大意义是(D)(A)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类;(B)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药用动物;(C)为人类提供优美、轻捷的、悦耳的观赏动物;(D)吃掉大量的昆虫,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8.羊膜动物的胎膜是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包括有:(D)(A)胚膜、腹膜、鼓膜;(B)视网膜、结膜、浆膜;(C)结缔组织膜、血管内膜、脉络网;(D)羊膜、浆膜、尿囊。19.鸟类的嘴形和足形都很多,形成这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E)(A)飞翔生活;(B)游泳和潜水;(C)防敌害;(D)生命周期的长短;(E)食性不同、运动方式不同以及主要生活环境不同。20.鸟卵的卵细胞膜是:(A)(A)卵黄膜;(B)蛋白膜(蛋清部分);(C)卵壳内外膜;(D)卵壳。21.哺乳动物的下颌骨是由:(C)(A)前颌骨、齿骨、偶骨组成;(B)齿骨、关节骨、夹板骨组成;(C)齿骨组成;(D)下颌骨、齿骨、方骨、关节骨组成。22.鱼类的脊椎包括:(A)5(A)躯干椎和尾椎;(B)颈椎和躯干椎(C)荐椎和躯干椎;(D)荐椎和尾椎1、保虫宿主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有的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他动物,并且这些动物可将病源随时传给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2、ScienceName学名(ScienceName):国际上统一使用。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二名法:属名+种名+定名人,如RomanomermiswuchangensisBao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3.真体腔次生体腔,即真体腔。如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是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层带,继而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壁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具有体腔上皮或体腔膜4、逆行变态:动物在生活史中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这是由于幼体和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如海鞘。5.同源器官:得分评阅人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6在表面上并不相似,功能上也并不尽同,但是在基本结构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上、胚胎发生的来源上却彼此相似的器官。如鲨鱼的盾鳞与哺乳动物的牙齿。6.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秋季南去越冬的鸟类成为夏候鸟,如家燕、黄鹂等。得分评阅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从演化的角度,比较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无神经系统(海绵动物等);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2.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1)环境治理:通过改变动物的栖息地来控制害虫。(2)化学防治:包括化学农药的利用,昆虫信息素的诱杀和干扰繁殖,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等。(3)生物防治:天敌生物的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病原微生物等天敌。(4)遗传防治: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作物品种、培育不育雄虫干扰交配,降低繁殖率。(5)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射线照射使昆虫不育。合理利用多种方法防治害虫,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容许危害的水平以下,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3.现存两栖类分几个目?试述其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要点:无足目:身体蚓状,无足。鱼螈、蚓螈。有尾目:有四肢,终生具尾。东方蝾螈、大鲵。无尾目:有四肢,成体无尾。泽蛙、沼蛙。4.挖掘出一具完整的骨骼化石,怎样判解它是爬行类还是哺乳类。7要点:爬行类具有单一的枕髁;颈椎分化为寰椎和枢椎;双凹型、前凹型或后凹型锥体;颈椎、胸椎和腰椎的两侧皆具肋骨。哺乳类有枕髁2个;单一齿骨;颈椎7枚;双平型锥体;颈椎、腰椎不具肋骨;封闭式骨盆。得分评阅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河蚌的形态结构对其生活方式的适应。河蚌是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底泥沙中的常见种类。以微小生物及有机碎片为食,它行动迟缓,生活被动与此种生活方式相适应,它在形态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无明显头部及感官,神经系统不发达。(2)体被两片沉重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3)足多呈斧状,适于掘铲泥沙;伸、缩足肌可使足缩入和伸出;前、后闭壳肌可使河蚌遇敌害时关闭两贝壳。(4)两片外套膜构成外套腔及出、入水管,鳃、触唇及外套膜上的纤毛摆动,引起水流穿行,使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2、试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呼吸系统的演变。答: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咽部的两侧,软骨鱼在两个相邻的鳃裂中间有发达的鳃间隔,由鳃弧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鳃裂外露。在硬骨鱼类,鳃区有鳃盖保护,呼吸作用主要是由鳃盖的启闭运动来完成。低等两栖类和蝌蚪也用鳃呼吸。从两栖类开始,肺已成为专门的呼吸器官,但两栖类的的肺非常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或囊中稍有隔膜而已。爬行类肺的内面积由于有很多隔层而大为增加,并开始出现了支气管和胸廓。8鸟类的肺非常致密,除内腔隔膜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之外,还形成了特殊的支气管网。同时,肺还与发达的气囊系统相连通,能进行特殊的“双重呼吸”。哺乳类的肺结构最为复杂,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标准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
本文标题: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7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