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1.2.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辩证唯物论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唯物辩证法7.8.9.10.社会历史观11.价值观12.人生观12.《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1.哲学与世界观、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主要内容?2.哲学两大派别及其划分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各自的根本观点及其主要形态3.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4.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举例说明其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5.哲学的两个对子名称、关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理解物质的含义2、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小故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这人又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这人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神父哑口无言……(1)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P29第2段)(1)物质的客观性(2)物质的可知性(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1)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1)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现象(2)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3)“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动物抽象具体表现物质物质的具体形式抽象具体区别:•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万事万物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的物质具体形态中唯一的共同的特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联系: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人类的进化史:古猿猿人新人现代人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30第1段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P30第2段)构成基本要素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十一课)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第五课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注意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小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了解哲学的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3、结合自然实例和社会生活实例,理解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2、结合实例,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3个概念、2个关系、1个原理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家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布朗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P31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刘三的运动、静止图刘三几十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程。几十年内,他是刘三、不是黎四、马五……绝对运动相对静止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P32(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区别:联系: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两种错误倾向(P32第2段)空间位置不变运动静止物质性质基本不变小结:杂乱无章?有规律?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百分数712345610080604020(天数)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P33第1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全面理解规律的科学内涵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注意1:规律与规则的区别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宿命论”:否认规律的可知,宣传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必然性,主张命运主宰一切,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导致消极被动,无能为力。“唯意志论”(创始人叔本华):夸大人的主观能力,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导致盲目乐观。运动物质静止主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遵循规律,利用规律1、“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2、某市出现了洪水灾害。专家指出,洪水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人祸”形成洪灾,这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D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D
本文标题: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9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