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诗词,美不胜收•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苏东坡在玉堂署任职时,有个幕客擅长歌咏,于是问:“我的词跟柳永比怎么样?”幕客回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是关西的大汉,(用)铜的琵琶,铁的绰板,歌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完放声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从幕客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词豪放遒劲,而柳永词缠绵婉约。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领略他的婉约词风。课堂导入柳永雨霖铃1.北宋词人。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卿。3.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4.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语言通俗,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5.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走近作者知人论世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慢词之祖,婉约之宗1、倡导长调(慢词)创作,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2、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雅俗共赏。3、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浑的特点。命途多舛,牢骚惹祸柳永屡考不中,忍不住写那首著名牢骚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宋仁宗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考取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于是,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并不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命途多舛,牢骚惹祸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理解内容;2、发挥想象,理解意境,感悟情感。3、思考探究,学习手法,体会妙处。反复诵读,认真思考1、读准字音,品味节奏;2、结合注释,理解句意;3、把握意象,感受意境;4、联想想象,体会情感;5、思考探究,鉴赏手法。整体感知,分清类型1、雨霖铃,词牌名。2、背景,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所写。3、这首词共102字,属于长调、慢词。4、离别诗—借…(特点)景,抒…思情。5、手法,容情入景,虚实结合。6、角度—被送者离开者。7、顺序—别前-别时-别后。学习上阕2.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给上阕拟一个标题。1.文有文眼,词有词眼。《雨霖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请同学们朗读并找出本词词眼。学习上阕2.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给上阕拟一个标题。1.文有文眼,词有词眼。通过阅读,我们知道《雨霖铃》这首词的词眼是——“伤离别”,那么整首词是如何围绕“伤离别”来写的呢?“执手相看,泪眼相向”长亭离别画面。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抓住了哪些意象来描写景物?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融情入景,勾勒出凄清冷落的离别画面,为全词奠定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揭开了离别的序幕。意象:寒蝉长亭骤雨作用: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出了离别时的什么心理?“都门帐饮无绪”,写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留恋处,兰舟催发”,细节描写,更突出了离别之人那种欲走还留而又不得不走的矛盾心理以及无奈。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分别在即,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的伤心失魄之状,直抒胸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什么?有何作用?“念”字有何作用?写别后思念的预想。作用: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挥之不去无边无际浓得化不开。2.这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之意,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的无限凄楚。上阕小结“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词人的笔下,一景一物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学习下阕1.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请结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谈谈你的看法。上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开头写情,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离别”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拓展了词的境界,下面写别后设想就水到渠成了。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想象之景是怎样写出离情愁苦的?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融情入景的写法。第一,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这几句想象之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这就更添一层离情愁苦,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想象之景是怎样写出离情愁苦的?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虚设”“便…更…”有何特别意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虚设”指在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由于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也如同虚设;“便……更……”是让步假设,说即使自己面对良辰美景,能有诸多“风情”,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虚设”“便……更……”把词人的思念之伤感之意推进一层,显得更细致入微、至尽至极。“更与何人说?”用反问句结尾,让作者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得余味无穷。下阕小结下阕写的是别后愁思,这是虚写,由此我们得出,这首词另一个突出表现手法就是虚实相济,词人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因情设景,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缠绵。深度探究1.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上阕在凄冷环境衬托下,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是对别后思念和凄凉的设想。全词既写了眼前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景为情设。整首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在情景交融中,意境缠绵,凄凉清丽,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2.有人认为《雨霖铃》中也运用了点染的手法。你能举出一例来说说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为“点”,点出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更点出在这“冷落清秋节”中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染”,写推想之景,抓住“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凄清的气氛,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比古人更深的离别之伤。比较阅读运用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雨霖铃》做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江南柳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运用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雨霖铃》做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课堂小练1.理解性默写。(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4)《雨霖铃》下片中,,这三句写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5)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心思。如柳永《雨霖铃》中“?,”更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雨霖铃》是如何体现虚实之美的?寒蝉、长亭、暮雨、兰舟,是词人的眼前景、是实景;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景,是虚景。实景与虚景的结合,表现了词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离别后的担忧相思。3.借鉴《雨霖铃》中虚实结合、缘情设景的手法,为词人(柳永)和恋人设想一个由期盼到相聚的场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描写这一场景,200字左右。答案示例:孤独的客船,已经装满我三年的思念;明朝,我就要返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汴京,去和她相见。想当年,长亭送别的景象,又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清秋暮雨,衰草寒蝉,四目相对,泪痕阑干,是船夫一声声的催促割断了遥送的视线,是江天暮雨拉长了分别时无言叮嘱,是执手泪眼掩埋了无可奈何的嗔怨。今夜无眠,无眠的还有远方的明月,在明月下,花香袭鼻,清风拂帘,她一定也夜不成眠,眉儿频画,窗儿频眺,碎步辗转。盼晓星早早出现,望层层叠叠的远山,哪一个明白,此时的我,正归心似箭。
本文标题:《雨霖铃》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0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