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
1《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1.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2.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5.右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0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6.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a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②c中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③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④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c增多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7.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肾小管内的液体B.消化道内的液体C.突触间隙的液体D.线粒体内的液体8.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纤维素B.氧气C.钙离子D.葡萄糖9.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11.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1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13.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2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14.人体的绝大部分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生长激素等C.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D.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1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7.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会降低,会引起哪一部分增多?18.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氨基酸合成蛋白质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⑤⑥⑧⑨19.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2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1.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d表示液体,A、B、C表示结构。(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A、B、C,其中B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2)a、b、c、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试以箭头将四者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向表示出来。2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3)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2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2分)(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4试卷答案1.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即由①②④组成,A错误;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①②③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C错误;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血浆中,血浆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2.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4.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剧烈运动产生乳酸发生在肌肉细胞内(细胞内液),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内),内环境的组成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5.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分析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据图分析,甲表示组织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A正确;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肝细胞的细胞膜,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二氧化碳是是自由扩散离开细胞,先由肝细胞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D错误。6.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组织液渗透进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依据此可以确定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b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消化酶只能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细胞外液;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如各种蛋白质类激素等;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从血浆渗透得到更多水,最终导致c增多。7.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的概念。肾小管内的液体是原尿;消化道内液体是消化液;线粒体内液体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位于细胞内液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8.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5分析:本题考查糖的分类和分布及血浆的化学成分.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的糖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血浆的化学成分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各种代谢产物、气体、激素等.解答:解:A、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不会出现在人体内,A正确;B、氧气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B错误;C、钙离子是血浆的组成成分,C错误;D、葡萄糖是血浆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对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9.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B、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B错误;C、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C错误;D、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中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A【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较容易。胰蛋白酶在消化液中,消化液不属于人体体液。11.C【考点】本题以具体组织图解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物质过膜、体液调节、稳态维持的理解与分析,试题难度较大。图示⑥为细胞内液,④为血浆,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经过2层线粒体膜、2层毛细血管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共5层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②是毛细淋巴管,③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而毛细胞血管不能,②通透性大于③,但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不穿过生物膜,C错误;组织液中没有淋巴细胞,血浆和淋巴中有淋巴细胞,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通过毛细
本文标题: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0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