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平昌关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党委书记王德现)
1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平桥区平昌关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平昌关镇党委书记王德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此次活动,我以“灌塘村”等联系点作为调研样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座谈、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基本情况平昌关镇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信阳市40公里,距省级重点镇-明港镇10公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交通十分便利。长(台)-兰(店)公路、甘(岸)-平(昌)公路、邢(集)-平(昌)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沪陕高速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19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3800人,总耕地面积70000亩。镇境内有5个小集镇,集镇常住人口9587人。灌塘村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主要联系点,位于长兰路南侧,距镇区约5公里。近年来,该村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特色产业、乡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为信阳市委扶贫建设示范村。尤其是灌塘新城作为平昌关镇淮干滩区移民迁安工程的主要安置点之一,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二、取得的成效自2006年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以来,我镇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信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政策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通过问卷调查,广大农民对当前各项惠农政策和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满意率达90%,对村级公路建设的满意率高达95%,对新村建设的满意率达82%。(二)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近些年来,围绕新农村和信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我镇加大了探索农2村致富门道的力度和方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各村经济增长态势看,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的村,其实力要强于产业化程度低的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村,其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只有第一产业的村,表明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全镇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贸易往来;水利设施得到有效修建或维护;各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了标准化和全覆盖,有效改善了农民就医条件;农民生活用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已投入使用的灌塘村、陈店村和在建的古城、李营、庸墩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方便了群众的生活用水,维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灌塘新城等移民迁安工程的四个居民安置点变化更大,由信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精心设计的运动场地、文化站、卫生所、学校、幼儿园、村庄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警务室、小型超市、文化广场、绿地小品等公共设施基本完成。通信、水、电、路、管、网、线布局合理,和谐美观。(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和信阳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引导下,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通过调研,群众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收入、个体买卖和农产品收入等,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灌塘村的文化广场已经建成,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五)农村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农村社会事业正在步入发展的轨道,被调查的灌塘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98%,全镇达到95%以上;农村“五保户”实行了集中供养,生活有了保障,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户逐步被纳入农村“低保”体系。同时,调查还显示,村民对“4+2”工作法的认同度很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5%,对村里民主议事的满意度达到90%。三、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新农村建设意识淡薄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发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党中央的这些举措都普遍认同,他们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是,他们对党中央精神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究竟建什么、怎么建还不明确,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缺少主体意识。对于信阳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群众对其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的了解也不够,甚至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纯粹的一种新村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的主旨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意识较为淡薄。3(二)经济不发达、资金短缺,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村民们的温饱问题虽然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除去盖房子、结婚、供孩子上学等几项重要开支外,真正能从家里拿得出几万元存款的农户为数不多。村级集体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需要相比还比较薄弱,我镇村办集体企业基本没有,产业缺乏规模,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因自然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单靠村民和村集体投入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经济基础薄弱和资金的短缺,给推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困难,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较弱我镇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虽在平桥区排名前列,但农业的整体素质并不强,经营农业的理念、设施装备及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偏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加上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综合生产力较低,竞争力较弱,致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四)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村容村貌现状不容乐观,人居环境治理亟待加强资金来源不足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农民筹资困难,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在农村生态环境上,一些村庄从面上看,村容不够整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村庄缺乏统一的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设施,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塘,污染水源。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亟待加强,在新城建设中更需注重这一点。(五)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难以满足需要由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服务一定程度上未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村文化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文体活动匮乏。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已成为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四、对策及建议(一)深化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与举措针对当前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观念相对滞后的现状,需结合此次深4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宣讲团和工作小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宣讲活动;借助新闻传媒做好专题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使广大镇村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体会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如何建设;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三农”工作的关系,明确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正确认识建设新农村与农村综合改革的关系,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在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进而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三农”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彻底攻克“三农”难题,如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是摆在广大农村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我镇而言,应组织有关部门及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士和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门研究,充分认识和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客观分析我镇实际情况,全面总结多年来开展“三农”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在新农村建设中思维如何创新、规划如何制定、城乡如何协调、工农如何互动、资金如何筹措使用、资源如何配置利用等重大问题,从而制定出符合各村实际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二)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设新农村千头万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扬长避短,找准符合本地实际、适应市场要求的发展道路,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否则脱离实际,一味追求一个模式、统一标准,盲目“一刀切”,势必劳民伤财,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打击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覆盖农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指标的新的政绩评价、考核体系。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着手研究制定包括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门规划,明确不同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三)结合当前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5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但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当时当地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当前我镇的重点工作就是出山店水库淮干滩区移民迁安工作。我镇出山店水库淮干滩区移民共有2385户,7785人。为了搞好移民迁安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需按照“规划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服务城市化、发展城市化、保障城市化”的要求,积极做好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和建设,以出山店水库移民迁安为依托,积极推进新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四)以产业支撑为第一要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地在我镇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的乡镇企业,形成产业互动。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据调查和了解,平昌关镇有75%的农户家庭,其收入的60%以上来自种植业与养殖业。而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培育壮大龙型经济。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上,应该说有了良好的开端和较好的基础,蔬菜、粮食、生猪为全镇特色支柱产业。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制定出本地农业产业化推进方案,并具体组织落实。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仍然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要发展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区域性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完善各类种养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群众组织,大力扶持发展经纪人队伍;以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农户+经纪人+市场”的协作模式和上下成线、纵横连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筑牢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五)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新农村建设,最需要扶持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切实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问题。科学合理地配比财政资金,突出公共财政的外部效应,逐步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六)改善投资环境,广辟财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一是利用好上级财政投入资金。基于上级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的有限性,镇村两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我镇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并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储备库,及时与上级财政支持对口衔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对相关预算实施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划安排统一投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大胆探索利用农村金融信贷的新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吸取6社会资金,组建民营性质的合作金融信贷机构。三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里办事无经费、花钱无来源,直接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举办。发展乡村集体
本文标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平昌关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党委书记王德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1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