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要点整理(吐血整理)
锈吐血整理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GDP与GNP(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二)各种GDP1、名义GDP(货币GDP):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潜在GDP(充分就业时的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3、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4、GDP缺口:潜在GDP与实际上所生产的GDP的缺口。二、国民收入核算1、支出法: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出口X-进口M)净投资+重置投资(资本折旧)=总投资2、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DP=GDP-固定资产折旧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4、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C+I=C+S锈吐血整理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C+I+G=C+C+T四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对外贸易)C+I+G+(X-M)=C+S+T+KrI+G+(X-M)=S+T+Kr课后习题: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脑洞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折旧)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折旧=800-300=500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由GDP=C+I+G+(X-M)(X-M)=GDP-C-I-G锈吐血整理净出口(X-M)=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净税收T=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BS=T-G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国民生产净值NDP=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净税收TDPI=ND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DPI-C=3310-3000=310(亿美元)。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私人储蓄S=DPI-C=4100-3800=300(亿元)(2)I=S+(T-G)(政府储蓄)+(M-X+Kr)(国外储蓄)政府储蓄=政府预算盈余=-200外国储蓄(M-X+Kr)=100I=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储蓄=300+(-200)+100=200(亿元)(3)GDP=C+I+G+(X-M)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i=s即非意愿性存货投资为0二、凯恩斯消费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或β)=∆c/∆y(dc/dy)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消费函数:c=α+βyα是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消费函数的经济含义:消费是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2、储蓄函数s=s(y)边际储蓄倾向MPS=∆s/∆y(ds/dy)平均储蓄倾向APS=s/y现行储蓄函数s=-α+(1-β)y3、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第二,APC+APS=1,MPC+MPS=1。锈吐血整理四、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c+ic=α+βy求得均衡国民收入:y=(α+i)/(1-β)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I=s=y–cs=-α+(1-β)y得均衡国民收入:y=(α+i)/(1-β)3、乘数论乘数k: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k=1/(1-MPC)=1/(1-β)=1/MPS五、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1、均衡收入y=c+i+g=α+β(y-定量税T+转移支付tr)+i+g1Ttrgiy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先不管转移支付,则:y=c+i+g=α+β(y-T)+i+g,T为定量税β11gkgy3、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β1βtTky4、投资乘数:11ikiy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β1βrtrkty课后习题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锈吐血整理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7.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而不是y=c+i+g+tr+(x-m)?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8亿元。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13.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1)由方程组c=100+0.8ydyd=y-t+try=c+i+gy=100+0.8(y-t+tr)+i+g=1000,故均衡水平为1000亿美元。(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i=1/1-β=1/1-0.8=5政府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β/1-β=-0.8/1-0.8=-4转移支付乘数:𝑘𝑡𝑟=𝛽1-𝛽=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5+(-4)=1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函数:i=i(r)(满足di/dr<0,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线性投资函数:i=e-dr(e自主投资)2、资本边际效率MEC: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锈吐血整理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nnrRR)1(0nnrJrRrRrRrRRn)1()1(...)1()1(133221如果r大于市场利率,投资就可行。3、资本边际效率MEC递减:投资量(i)和利率(r)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二、IS曲线1、IS方程的推导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总供给=总需求:i=ss=y-cc=α+βy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α+i)/1-β又i=e-dry=α+e−dr1−𝛽r=𝑎+𝑒𝑑−1−β𝑑𝑦2、IS曲线的推导锈吐血整理3、IS斜率:1−β𝑑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越敏感。4、IS曲线的经济含义: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三、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L1=L1(y)=ky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L2=L2(r)=-hr2、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3、货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要点整理(吐血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5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