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沉淀了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底蕴。而我们的文化民俗却在渐渐淡化,久而久之便会被遗忘、流失。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异彩纷呈,包罗万象。传统文化有很多积极方面,也有其消极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财产,也是世界宝贵的财富。关键词:中华文化历史兴衰传统民族继承取舍流失自信心尊严创造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沉淀了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追溯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我们古老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编织起今天我们引以为豪的华夏文明。而今,这根深蒂固的文化在她的炎黄子孙的继承,发扬,取舍,创造之下,呈现出了一派崭新的面貌,使得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底蕴。而可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民俗在渐渐淡化,久而久之便会被遗忘、流失。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首先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在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心态发生着强烈的改变,很多过去的行为习惯也失去存在的理由。其次,我们的城镇化正在加快,环境规划的专家们只注重对物的关注,在城市规划设计上更多的是追求技术和实用主义,这也使城市的民俗存在越来越淡化,那种建筑风格下的深层底蕴也永不存在,人们很难再从城市的布局建设上找回昔日文化的倩影。再者也是最为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正在受着西方文明的严重冲击,很多年轻人崇洋媚外,喜欢过洋节,穿洋装,而对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不理不睬,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普遍在80后,90后的青年心中滋生繁殖,对民俗的继承发扬构成严重威胁。另外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教化不通,很多的文明(例如语言文字)只能言传,却没有记载下来,这也使得更多民俗在面临遗失,灭绝的危机。鉴于这种种原因,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已迫在眉睫,不容迟缓。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博学鸿儒,古今学者通力合作,全面深入挖掘,整理,收集,将古今文明编纂成书,为后代的学习继承留下宝贵的资源。有名人曾说过“记忆对于一个民族的创造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遗产,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灵感和智慧的源泉。”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恰恰是我们民族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所以,我们应珍藏这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我们国家已经不断的申请,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传统文化申请列为世界物质、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族文化的地位有了保证,文化振兴有望可待。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异彩纷呈,包罗万象。首先从礼教思想上看去,我们祖先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来教化人民,这短短12个字却道出了最本质的真理,将君臣、兄弟、父子、夫妻、朋友等等社会复杂的关系统统包含概括进去。试问世界上还有哪种语言能够如此?其次学说流派之论,更有诸子百家。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更有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说说我们高雅的艺术文化。琴,有鼓、萧、笛、古筝、琵琶,曲有《平沙落雁》、《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棋有象棋、围棋;书有文房四宝,篆刻印章;画有国画,水彩,敦煌壁画。戏曲有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饮食方面我们也堪称一绝:川菜(四川菜)、湘菜(湖南菜)、粤菜(广东菜)、苏菜(江苏菜)、鲁菜(山东菜)、浙菜(浙江菜)、闽菜(福建菜)、徽菜(安徽菜),道道别具一格。体育方面我们中华武术飞檐走壁,名扬四海。还有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不胜枚举。再者,民间百姓也有许多民俗文化流传于世,例如剪纸、皮影、刺绣、风筝、京剧、彩陶、祥云图、泥人面塑、中国结,这些个饱含中华特色的字眼每每引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深的影响着人的感情,经历,成长。是所有中华儿女的魂魄,血脉,是我们的根。最后,再说说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传统文化最多、最广的形式之一。传统节日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春节等,每个节日又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纪念方式意义,无可取代。现在年轻人趋向过西方娱乐狂欢性质的节日,那是他们对自己国家节日的文化背景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故而认识的肤浅驱使他们追风时尚,舍本求末,结果中西节日都是流于表面,青少年不能了解、学习这种文化,着实令人悲哀。传统文化有很多积极方面。首先它能感化召唤人们纯洁的心灵。传统文化的根本任务核心内容体现在充实主体自我精神世界,完善主体自我人格境界,实现主体自我道德价值。从此看来,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要每一个公民都对国家的兴衰荣辱负起责任来,培养公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在集体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要牺牲自我利益,舍己为公,顾全大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它在无形中形成的这种集体主义至上,其次才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另外“路不拾遗,修身养性,吾日三省乎吾身”等等这些道德理论也在左右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促使人们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对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抵制眼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有积极作用。其次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伟大的民族自信心。不能不说现如今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文化大不信任。认为我们那些空洞酸腐的文明比起西方电子信息高科技来说落伍的厉害。崇洋媚外想必也由此而来。民族自信心的丢失是民族衰落的开始。我们不要忘记侵华战争的耻辱,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好多人抱着必为亡国奴的念头消极应战,甚至变为汉奸走狗帮着外国欺负自己家人。我们丧失了民族自信不败而败。所以说没有自信的民族永远不会强大。而民族自信的建立靠的是坚守民族文化。最后,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层面的尊严。无论从文化立场,价值立场还是审美立场,我们都有必要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尊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辉煌灿烂,她教育我们应该怎样修身治国平天下,她教育我们沉稳内敛,而非浮躁气盛,武力永远不可能征服世界,文化修养才能使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当我们能静下心来研究透祖先留下的文化,我们就会变得自信丰富,我们对民族国家有了信心,才会更热情的投身祖国建设事业,那样我们的民族才会富强,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尊严。到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外国人会走进中国,愿意学习中国文化,就像我们当初对西方文明趋之若鹜一样。传统文化也有其消极方面。我们不可否认有那么一些消极的思想妨害了人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比如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心”,过分强调人的主导作用,忽略对自然的改造;还有,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遵守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也是束缚人性,对个体自由自主扼杀的表现;道德至上的价值体系阻碍了人们对利益合理的追求;讲求尚中求和,中庸之论压制了人们的竞争意识,稳中求和,不思进取;保守,封闭,缺少怀疑、批判的态度使得整个民族缺少创新精神。这种种弊端也在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首先,对那些唯古至尊,认为祖宗留下的一切不能改变这种想法给予否定。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强烈的时代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学会取舍,批判继承,才能永葆传统文化的青春活力。另外,有些人又存在盲目反封建迷信,以至于将民俗等传统文化也作为腐朽封建反掉了。这种过激的行为显然不可取。很多人强调创新,但是创新必须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能打倒自己的文化,高举别人的文化喊创新。百家讲坛中于丹新解论语,把几千年前孔子的言论用于当今时代,不仅不过时,反而折射出先哲们思想的光辉和远见。今人至今诵读帝王千秋,不也是想在讳莫如深的政治谜团中寻取为君为臣之道吗?这便是文化的创新之举。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文化一定能呈现出新的内涵,从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长江,黄河,大漠,孤烟。我们有景泰蓝,我们有桃花扇。丝绸茶叶名扬海外,中医之道万古流传。是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财产,也是世界宝贵的财富。作为她的继承人,保卫她永久流传于世是我们炎黄子孙骄傲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的任务。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大全》马约尔:《文化与遗产》《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
本文标题: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5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