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训练人民版
1高一历史专题二练习题(人民版,必修二)(测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6分每小题3分)1.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官僚资本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2.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A.新中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一五”计划的执行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3.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4.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6.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改革开放7.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A.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实行按劳分配9.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视察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0.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A.以市场调节为主B.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C.完全由市场配置D.通过政府计划实现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①靠近港澳,华侨多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资源比较丰富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3.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有()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士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1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16.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17.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2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8.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19.下列关于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选择B.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C.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D.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20.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21.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22.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二大题,满分34分)一、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欣赏以下春联,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下面是建国以来农家盛行的两幅春联,读后完成下列表格。春联所处时期判断理由(不得摘抄原文)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二、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6分)(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6分)(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过程。(12分)姓名:班级考号:3答案:一、选择题1-5AABCD6-10CAABA11-15BCBDB16-20CABDA21-22AB二.非选择题1.春联所处时期判断理由(不得摘抄原文)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公共食堂、“公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新中国成立时期人民当家作主,获得新生2.(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为了实施材料二的思想,在工业上搞群众运动,开展“大跃进”,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了钢合格率很低。(3)中国工业化进程:①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民(了)初步基础;②1958年实行的“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训练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5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