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题目:调节功能训练在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中的应用职业(工种):眼镜验光员等级:高级技师姓名:马淑云身份证号:日期:2012年4月10日题目:调节功能训练在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对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进行单眼调节训练,观察弱视眼视力的稳定性以及双眼视的恢复情况,评价单眼调节功能训练在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11例,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0岁,平均年龄13岁,部分患者有视疲劳症状。首先进行全面眼科检查,然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同时视检查、立体视检查、斜视和AC/A检查、单双眼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正、负相对集合的检查以及调节灵敏度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具体包括:一个月单眼调节功能的训练,一个月后合并进行脱抑制训练和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的训练。并随访观察3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弱视眼调节灵敏度明显低于正常眼,并且进行双眼视检查时经常出现单眼抑制现象。患者训练前双眼调节灵活差值为4.90+—1.21cpm,经过一个月的单眼调节功能的训练,双眼调节灵敏度差值为2.25+—0.87cpm。双眼调节水平达到一致后,继续进行脱抑制训练和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的训练,最后观察三个月,发现9例(81.8%)患者弱视眼视力提高后不再回退,不再出现单眼抑制现象,双眼视功能逐渐完善,视疲劳症状缓解,2例患者由于年龄偏大,经过训练后弱视眼调节灵活度有提高,但仍然较正常眼低。结论:单眼调节功能训练使得双眼能在同一调节水平上进行双眼运动,从而有助于稳定弱视眼的视力,有效脱抑制、迅速完善立体视功能。关键词:调节功能训练;弱视;立体视人们希望能看清外界物体,能在任何注视方向、任何距离维持双眼单视,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当双眼中的一眼出现问题,或双眼协同障碍时,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影响正常双眼视功能的建立与形成,甚至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而弱视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弱视治疗中,多以恢复弱视眼的视力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双眼视功能的重建以及视觉训练在巩固弱视眼视力方面的作用,为此我们就观察单眼调节功能训练在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中的疗效做出以下研究。1.1对象收集视光门诊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11例,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0岁,平均年龄13岁,均为单侧屈光性弱视,部分患者有视疲劳症状。1.2方法首先进行全面眼科检查,然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具体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同时视检查、立体视检查、隐斜和AC/A检查、单双眼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正、负相对集合的检查以及调节灵敏度的检查。得到具体结果后,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具体包括:1个月单眼调节功能的训练,双眼调节水平达到一致后合并进行脱抑制训练和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的训练,随后观察3个月,再次做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2结果训练前检查发现弱视眼调节功能的相关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眼,且在进行双眼视检查时,经常出现单眼抑制现象。经过1个月的单眼调节功能训练后,弱视眼调节功能明显改善,各参数与正常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患者训练前弱视眼与正常眼调节灵活度差值为4.00+-1.21cpm,经过一个月的单眼调节功能的训练,双眼调节灵敏度差值为2.00+-0.87cp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7,p=0.002)。表1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训练前后调节相关参数的比较训练前训练后弱视眼正视眼P值弱视眼正视眼P值视力0.90±0.101.00±0.100.1021.00±0.101.00±0.100.684调节幅度3.25±1.25D7075±1.75D0.0027.25±1.50D7.75±1.75D0.126单眼NRA1.75±0.25D2.25±0.25D0.0032.25±0.25D2.25±0.25D0.332单眼PRA-1.50±0.25D-5.50±0.25D0.001-5.00±0.25D-5.00±0.25D0.0882.双眼调节水平达到一致后,进行脱抑制训练和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的训练。随后观察3个月,发现9例(81.8%)患者弱视眼视力提高后不再下降,不再出现单眼抑制现象,双眼视功能逐渐完善,视疲劳症状缓解,2例患者由于年龄偏大,经过训练后弱视眼调节灵活度有提高,但仍较正常眼底(见表2)。表2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训练前后双眼视功能比较训练前训练后存在不存在存在不存在同时视29110立体视01192单眼抑制110110生理性复视110110视疲劳症状740113讨论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学龄前而统计学龄儿童患病率约为1.3%~3%。弱视是一种与双眼视相关的疾病,是在视觉发育早期,竞争性的双眼视觉刺激输入失去平衡的结果,占优势的就成为主眼,劣势的成为弱视眼。故诊断弱视不是单纯根据视力减退,而是根据双眼矫正视力的差异,若是不仅仅表现在中心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双眼视功能的障碍,及同时知觉、融像与立体视的障碍。弱视患者通过屈光矫正、弱视增视训练,能够使视力得到提高,甚至达到正常。但通过多项相关检查可知,此事并不一定具有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但是,通过以往对单眼屈光性弱视患者的观察,通过戴镜遮盖法使弱视眼的视力得到提高后,若无法重新建立正确的双眼同时视且双眼不具备匹配的调节功能,则在视力提高稳定、去遮盖后,弱视眼的视力仍会发生回退,这可能是由于双眼不具备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及匹配的调节,使得大脑仍主要依赖健康眼所传达的视觉信息,继而造成的弱视眼受到抑制,使视力发生回退,影响弱势的治疗效果,具体原因仍不完全明确。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弱视眼的治疗并不能只是单纯的提高视力,还必须具有双眼同时知觉、正常视网膜对应和一定的融合能力和融合范围等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建立和恢复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是双眼视功能达到平衡协调,为弱视眼的视力稳定提供条件。这就需要通过视功能训练来重新建立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以及协调匹配的调节范围。本研究发现弱视眼调节灵敏度明显低于正常眼,且在进行双眼视检查时经常出现单眼抑制现象。考虑弱视眼调节灵敏度差导致在双眼运动时跟不上正常眼的速度和幅度,容易出现抑制,进而影响立体视功能的建立及引起弱视眼视力的回退。本组弱视治愈后无健全立体视患者相关参数中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在训练后明显改善,双眼视功能恢复比例达到81.8%,弱视眼视力稳定达到100%,提示单眼调节功能训练使得双眼能在同一调节水平上进行双眼运动,有助于稳定弱视眼的视力,有效脱抑制、迅速完善立体视功能。由此可见,对于弱视患者,在单纯提高弱视眼视敏度及视力的基础上,应配合有针对性的视功能训练,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脱掉抑制,扩大融合范围,建立正常的双眼单视,同时有助于弱视眼视力的稳定。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视功能的训练,例如,弱视的种类、单侧和双侧、患者年龄及患者双眼视功能情况等。因此,如何筛选适合做视功能训练的患者以及如何制定出针对个人的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王光霁双眼视觉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吕帆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签名:2012年4月10日专家评审意见:
本文标题:高级验光师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6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