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饮食体质养生及精神保健第一节饮食养生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饮食养生: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归经: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五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概述中医上火“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水果饮食与四气水果:寒凉水果有: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热性水果有:龙眼、荔枝、芒果、榴连。平性水果有: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樱桃、桑椹。食品: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茶:一般都是喝绿茶和红茶。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肝火主要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食疗法: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饮茶:“枸杞菊花茶”,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肺火表现症状: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稠痰及鼻腔热烘火辣、流鼻血等。食疗法1:将10克桔梗和5克金银花冲泡饮用,对肺火引起的鼻部疖肿、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喉肿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食疗法2:将10克陈皮放入500毫升开水中,浸泡约10分钟左右后饮用。可止咳润肺、保护气管,并能促进肠胃对食物的吸收。肾火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此外用大蒜预防外感和腹泻;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预防伤风感冒。一、饮食养生的作用1、强身、防病饮食调摄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可以防老抗衰。一、饮食养生的作用2、益寿、防衰在食物选择上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在饮食调配上在饮食调配上,则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养生健身功效,而且可以收到治疗效果。一、要“和五味”三、要注意饮食卫生二、要“有节制”二、饮食调养的原则四、要因时因人而宜“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1、合理调配“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用之五宫,伤在五味”“是以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紧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2、饮食有节定量定时早饭宜好晚饭要少午饭宜饱3、饮食卫生(一)饮食宜新鲜(三)注意饮食禁忌(二)宜以熟食为主“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之。生果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注意饮食禁忌“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4、因时因人制宜胃酸偏多的人,宜适当多食碱性食物;而胃酸缺乏的人宜适当选择偏于酸性食品。体胖之人,多有痰湿,故饮食宜清淡,而肥甘油腻则不宜多食;体瘦之人,多阴虚内热,故宜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而应忌辛辣燥烈之品。三豆汤酸性食品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碱性食品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三、进食保健进食宜缓进食宜乐食宜专致四、食后养生食后摩腹食后漱口食后散步第二节体质养生一、体质学说与养生体质养生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上之偏,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体质: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气质: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即神的特征。体质特点如果你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适应能力:较强。那么,恭喜你,你是健康的,不过还需要努力保持下去。养生原则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健康体质二、体质学说与养生“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二、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性别因素先天因素年龄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三、不良体质的养生阳虚阴虚气郁痰湿湿热气虚血瘀血虚养生法则精神调养体育锻炼环境调摄饮食调养药物养生血虚体质养生法气虚质:要防反复感冒特点:平时怕冷、怕热,怕风,很容易感冒。属这种体质的人,容易成为反复感冒的受害者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食疗法:黄芪童子鸡、山药粥。气郁质:要防抑郁症特点:多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失眠、健忘。饮食上: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此外,他们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群体性活动,更多地融入社会,不能总待在家里。食疗法:橘皮粥。阳虚质:保暖最重要特点:怕冷,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尤其是上腹、背部或腰膝部总觉得有风,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手脚却冰凉,吃饭喝水总喜欢热的,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性格多属于沉静内向型,喜欢安静。饮食上: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的食物。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上腹、下腹和足底部位。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食疗法:当归生姜羊肉汤。阴虚质:不宜洗桑拿特点:大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特别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想喝水,大便也偏干燥,容易失眠。饮食上: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食疗法:莲子百合煲瘦肉。湿热质: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特点: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皮肤还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他们多性格急躁易怒,对又潮又热的气候较难适应。饮食上: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食疗法:绿豆藕。痰湿质:必须控制体重特点:体形肥胖,更重要的是腹部肥满松软。眼皮微肿,脸上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常感到胸闷,痰多,动不动就会觉得四肢酸困沉重。性格上一般比较温和。容易患上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饮食上:注意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海带、冬瓜等。运动时通常需要达到出汗水平,衣着应透气散湿,要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食疗法:山药冬瓜汤。(利水、消痰、清热、解毒)胖人与痰湿质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胖人都属于痰湿质。在《黄帝内经》里,肥人被分为三种:膏人、脂人、肉人。膏人:指的就是类似肥胖症的人,腹部肥满松软,汗多且黏;脂人:类似杨玉环的那种,体形丰满而匀称,没有其他不适;肉人:是像运动员那样,也许体重超重,但体形基本匀称,肌肉结实,腹部不大。而需要减肥:只有第一种。血瘀质:提防心脑血管病特点:大多体形偏瘦,性格急躁,容易健忘。面色、口唇偏暗,常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瘀斑。不仅如此,他们头发易脱落,还常感到这疼那疼的。血瘀质的女性多是痛经的受害者,容易出现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饮食上:多吃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免气血行不畅。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第三节精神调养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的方法。遗传因素周围环境医疗精神状态及生活方式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情绪—保健良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精神愉悦不仅可以食欲好,睡眠香,而且头脑敏锐,精力充沛。情绪致病情绪治病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金--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水--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木--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火--喜伤心者,以恐胜之土--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怒对身体影响最大爱发怒者的死亡率,比有愉快情绪的人要高出6倍。因此要想“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必须“制怒,以情制情”。1.保肝;2.培养乐观主义精神;3.遇事冷静;4.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防怒于未然。制怒的措施司马懿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生活中的应激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1.配偶死亡100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442.离婚7312.妊娠403.夫妇分居6513.性功能障碍394.坐牢63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39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315.业务上的再调整396.个人受伤或患病53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7.结婚5017.好友丧亡378.被解雇4718.改行369.复婚4519.夫妻多次吵架3510.退休4520.中等负债31配偶死亡100离婚73夫妻分居65拘禁63家庭成员死亡63外伤或生病53结婚50解雇47复婚45退休45家庭成员患病44怀孕40性生活问题39调换工作39经济状况改变38夫妻不和35中量贷款31子女离家29司法纠纷29个人突出成就28妻子开始工作或离职26生活条件变化25个人饮食改变24与上级矛盾23搬家20转学20娱乐改变19宗
本文标题:饮食养生与保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8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