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跌出来的诗句元朝时,江苏海盐有个姓沈的人,迷上了诗,以至到了神情恍惚的地步。有一年春天,他到山上登高,读屈原的《离骚》,觉得这样的诗能放声朗读,才有意思。读完《离骚》,诗兴大发,要作一首绝句。很快想出两句:丛兰芳芷满东皋,闲步春风读楚骚。(楚骚,即离骚)下两句该写什么,怎么也想不出。走啊,想;想啊,走。诗苑花絮不知不觉地“噗嗵”掉下了悬崖。幸好悬崖不算太高,附近又有人,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他刚站起来,就连连喊着:“好了!有了!”大家莫名其妙,原来他这一摔,倒把那后两句诗想出来了:忽忆灵均发幽愤,坠崖几折沈郎腰。(灵均,即屈原)这个小故事,我们也不妨解证为“挫折出诗人”“命愈穷而诗愈工”。张可久散曲二首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80一约1348),号小山。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李开先:“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的散曲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朱权称其曲“如瑶天笙鹤,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誉为“不羁之材”,“词林之宗匠”(《太和正音谱》)。散曲集有《_________》。现存小令855首。小山乐府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在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攒.(cuán)吼.(hǒu)命窘.(jiǒnɡ)沾粘..(zhānnián)囤.(dùn)馄饨..(húntun)二、字形辨认贬贬义砭针砭绝绝对决决定阴阴天荫荫庇三、词语释义①绝顶峰攒.雪剑:______②倚树哀猿弄.云尖:______③阴洞吼.飞廉:______④人皆嫌命窘.:______⑤清廉贬.人睡馄饨:_________聚集冲击呼啸困窘被鄙视2.资料链接【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用曲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正宫·醉太平】无题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七、文本对译【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绝顶峰雪剑聚集,悬崖上悬挂着冰帘似的瀑布,靠着树哀猿弄云尖。哀鸣的古猿声高达云脚。绝顶峰:指华顶峰,天台山最高的山峰。攒:聚集。雪剑:山峰积雪如剑。挂冰帘:形容方广寺瀑布奔腾直下,奇险寒峻。弄云尖:指猿声凄厉,响彻云霄。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杜鹃啼血,阴森的山洞中冷见呼啸。血华:血花,即血。杜宇:杜鹃。飞廉:传说中的风神。比人心山未险。与人心比较天台山还不算险。山未险:天台山还不算险。【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理解内容本曲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在“山”上吗?前五句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最后一句(“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最后一句则是卒章显志的点睛之笔。奇妙景物描写“险”前两句写实,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恶。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渲染更为惊心恐怖的氛围。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前五句极尽描写之险后,笔锋急转点明主旨,意在写人心之险,用景衬情,用重笔刻画山景来突出主旨。可谓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奇特的艺术构思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飞,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归纳主旨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正宫·醉太平】无题【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们都埋怨命运不好,处境困窘,谁见了钱不觉得亲切?窘:困窘。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水晶环进入面糊盆,刚沾水粘盆便滚得一塌糊涂。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比喻清白人在污浊里,一下子就被熏染而变坏。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文章用来糊盛钱的囤柜,出生门庭被改做赌场、贬入睡馄饨。妓院,清廉的人被看作无知的糊涂蛋。囤:用竹篾或其他材料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馄饨:同“混沌”,懵懂。胡芦提倒稳。糊涂倒反安稳。胡芦提:糊涂。稳:安稳。这首曲描绘了哪些的社会现象?“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水晶环人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文章糊了盛钱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蛋。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葫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2.《【正宫·醉太平】无题》中,作者以“胡芦提倒稳”为结句。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看?【提示】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态度未免消极颓废,其实这只是诗人愤激不平的反语。作者对这个社会风气是痛心疾首的,他不愿失足掉进这个社会大染缸里去同流合污,但个人又无法扭转乾坤,为了解脱,只好无可奈何糊涂,但求独善安稳了。这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消极反抗的普遍情绪。[细剖·深析][思考]:《【正宫·醉太平】无题》表达了愤世嫉俗的主题。请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一思想。[讨论]:(1)、运用比喻。写哪怕你像水晶环一样晶莹纯洁,在如同面糊盆一样的大染缸里,也会被污染,被滚得一塌糊涂,沾染各种恶习,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2)、运用反语。在混浊污秽的社会里,作者主张“胡芦提倒稳”,即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是最稳妥的方法,宣扬“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实际上是反语,表现了悲愤的情绪。(3)、正反对比。“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自己命运不济,都恨不得能够发横财赚大钱,无论谁都见钱眼开,拼命攒聚。一正一反,高度概括了当时某些人的贪婪性、铜臭味。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金钱主宰一切,扭曲了人们的心灵。关于主旨和主要表现手法张可久的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帐恨之作。这首曲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本曲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和“鼎足对”。张可久散曲特点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帐恨之作。如【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而且丽、竽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元散曲特点:通俗又高雅以《天台瀑布寺》《无题》为例说明“通俗又高雅”的具体表现(课后练习三)参考答案通俗——即语言平浅易明高雅——立意高深文雅,内涵丰富“既通俗又高雅”指用语言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意义深刻的主题。《天》和《无题》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通俗易懂,其中《无题》的语言全为俗语;《天》所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也是为人所熟悉,主旨句“比人心山未险”也如同口语。两曲的“高雅”体现在:《天》名为写景,实则以景之险衬托人心之险,意境浑圆。《无题》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文雅的鼎足对的形式,主题上对世风败落的种种现象讽刺深刻。【总结】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更多来源于底层的知识分子,更多地写出了百姓的心理和生活。我们从本篇文章中对元曲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元曲,它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四、名句积累①兴亡千古繁华梦,______________(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②白雪关山暮,______________(张可久《可侍郎奉使日南》)③__________________,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九日》)④__________________,醉乡中壮士磨跎。(张可久《读史有感二首》)诗眼倦天涯黄云海树秋人老去西风白发故纸上前贤坎坷⑤人生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张可久《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二首》)⑥世间有万古青春,______________。(张可久《湖上春晚》)⑦_________________,掩孤篷羞见青山。(张可久《舟行感兴》)⑧不堪回首,东风还又,______________。(张可久《怀古二首》)⑨伤心秦汉,生灵涂炭,______________。(张可久《怀古二首》)流光一瞬华表千年花前换几度游人为虚名消尽朱颜野花开暮春时候读书人一声长叹
本文标题:《张可久散曲二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8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