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Ⅱ)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专题学习目标】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通过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通过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的学习,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习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点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特点。【专题学法指导】整体感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西德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聚焦重难点重点: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2、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学法引导以每课的重点为主线,首先把握每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1)宏观把握近一个世纪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2)认识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改革的实质(3)有意识地联系其他国家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的适当调整,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若干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比较。一“自由放任”的美国知识能力目标: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影响;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角色伴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到大海里;把小麦、玉米当柴烧、把牲畜宰杀埋在地里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1、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股票纷纷抛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3)表现: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4)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5)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体现,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③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各国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⑤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2)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3、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2)失业人口大增,1932年全国有约200万人失业,1933年近1700万人。(3)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4)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二罗斯福新政知识能力目标: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过程方法目标: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到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1、实干家罗斯福(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传统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就任美国总统。(2)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各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2、“罗斯福新政”(1)两个阶段:1933年3月至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下令银行停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饥荒;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管理和控制。调整农业政策: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复兴工业: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造林、土壤保持、筑路以及田纳西河流域水利改造等工程。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共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社会保障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3、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据人教版)(1)实质: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经济主张的不同;概述自杜鲁门至克林顿历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措施及其得失;美国“新经济”的含义、表现和认识。过程方法目标:善于借助史料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运用比较法,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比较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同等。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经济改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计划、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表现: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的不同:美国垄断资本实力雄厚,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不像西欧国家那么尖锐;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推动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3)实质:虽然美国政府在新兴工业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关键生产部门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3、著名的经济学理论(1)凯恩斯主义:认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如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在位时期的经济政策。(2)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3)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注意: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4、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9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