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第二课时复习内容:《短文两篇》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3、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内心感受。《短文两篇》一、目标一: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1、复习指导一复习内容:文言知识:字词解释:念无与为乐者相与中庭空明一词多义:何夜无月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夕日欲颓古今异义:月色入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晓雾将歇复习方法:朗读、识记课下注释,归纳整理。复习时间:5分钟《短文两篇》一、目标一: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复习检测一字词解释:念无与为乐者:相与:中庭:五色交辉:交相辉映空明:一词多义:何何夜无月:何陋之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古今异义:月色入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考虑一起,共同院里形容水的澄澈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什么名词作动词,散步古义:门今义:窗户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有贬义,常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补救强化练:•l、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2、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①五色交辉•译文:•②沉鳞竞跃译文:四季散尽坠落参与这里指欣赏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短文两篇》二、目标二: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复习指导二:复习内容:全文背诵,重点句子翻译,默写复习方法:背诵、口头翻译复习时间:8分钟《短文两篇》二、目标二: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复习检测二:(1)背诵:(2)默写重点句子:(3)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造型,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译文: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3)翻译下列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补救强化练:•(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短文两篇》二、目标三: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内心感受。复习指导三:复习内容:(1)赏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如何理解文章末句的“闲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复习方法:小组讨论,整理答案。复习时间:5分钟《短文两篇》三、目标三: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内心感受。复习检测三:(1)赏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如何理解文章末句的“闲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明确: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倒影比作水中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竹柏倒影之清丽淡雅,描绘出一个空灵摇曳似真亦幻的境界。想象奇特,笔墨简练。明确:“闲人”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能欣赏到月光之美;二是指屡遭贬谪之人,表现苏轼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全文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失意的感慨。总之,表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的情怀。•补救强化练•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短文两篇》四、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户:⑵盖竹柏影也。盖:⑶止午、未、申三时。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⑵安可为俗士道哉?3.⑴仅仅,只是窗户原来美妙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短文两篇》四、当堂训练: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⑵描写方法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短文两篇》复习课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