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1申论与必备理论---管理学、行政学的运用
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考试必备理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公共管理系主讲人:宋志国公务员考试,应试者被层层筛选,逐步淘汰,要成功,不容易!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拒绝失败!但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如此之多,公务员考试政策也不断变化,我们如何获得公务员考试的成功?!公务员考试难!要过三大“关”第一关: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第二关:《申论》笔试第三关:面试《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古人云:“不谋长远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备考者要有计划、有节奏、有条理地复习备考,为最后的胜利打下坚定的基础。《申论》考试必备理论3我们要有一个什么样备考心态?学习最忌浅尝辄止!虚心而不自傲、认真而不浮躁!应有的备考心态是:你准备好了吗?公务员考试考前辅导《申论》考试必备理论4一、申论考试考前辅导1、必备理论(8课时)2、申论写作具体技法(包括申论的阅读理解、总结概括、方案拟写、文章写作等方面技法)(8课时)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前辅导(14课时)《申论》考试必备理论5备考申论的第一步:学好必备理论第一部分:必备理论概述第二部分:必备理论主要内容许多参加过公考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考试必备理论6第一部分:必备理论概述一、什么是必备理论?二、必备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三、为什么要掌握必备理论?《申论》考试必备理论7《申论》考试主要综合测查考生的四种能力:①阅读和理解能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读懂、读通全部给定的背景材料)②分析和概括能力;(把握背景材料所反映事件的性质,准确地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③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④文字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给定材料,紧扣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申论考试中如何真正读懂背景材料、找准材料体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申论》考试必备理论8掌握并运用一定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申论必备的主要理论知识《申论》考试必备理论91、管理学、行政学有关知识。2、哲学原理。3、政策理论(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政策理论)。申论考试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范围广,社会性、现实性较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问题均可以涉及。《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0政治问题:服务型政府;节约型社会;政绩观;暴力拆迁问题;解放思想;基层民主建设;户籍改革引发的问题;稳定房价政策;群体事件、突发事件的处理;电子政务;社会(政府)诚信;华南虎照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煤矿事故、通钢事件的思考等等。经济问题:税费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农业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手机资费调整,反垄断行业、服务霸王条款;物价上涨问题等等。文化问题: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奥运会的影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范跑跑”事件、网络文明、文化产业、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等等。《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1社会问题: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引发思考;水价改革思考;社会保障;政府(教育)乱收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高考移民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和谐城乡关系;社会公平与正义;住房问题;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等等。应考者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社会热点或媒体关注的焦点要关心、认识、了解、思考。要善于运用哲学的原理、政策理论来思考、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才能以较高的思想水平提出对策、论证问题。申论材料范围虽然广泛、复杂,但中心却很突出。材料除了体现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还有一个出题原则,就是:体现政府理念和政府行为。《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2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近几年申论材料涉及的问题:2004年:公车改革难的原因及对策2005年:粮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2006年:新农村建设问题2007年:烟花炮竹“禁改限”政策问题2008年: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问题考生提出对策时,要站在政府角度来思考问题,体现政府决策。要达到这个要求,没有一定的管理学、行政学知识做基础,是不行的。《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3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近几年申论材料涉及的问题:2003年:城市交通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问题)2004年:三农问题2005年:经济社会安全稳定问题2006年: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2007年:科学发展问题(土地合理利用)2008年:科学发展问题(怒江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4提出对策、分析问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符合政府机关的角色要求,提出的方案不偏不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表述准确。考生备考时应认真学习一些有关学科知识,以弥补知识的欠缺。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一、管理学、行政学基础知识《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51、管理学基本知识《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6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过程。(管理的内容)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①计划(决策):确定目标、制定具体行动方案、选出合理方案。(做什么)②组织:确定机构实施方案。(谁做)③领导:在具体实施决策时,领导作用的发挥,抓住工作的重点,注意沟通的方式,运用激励措施等。(如何做)④控制:确保目标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防止和纠正偏差等。(做后怎么办)《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7在运用管理学知识提出对策、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一是计划、决策工作(做什么)二是组织工作(谁做)三是领导工作(如何做)四是控制工作(做后怎么办)案例分析1:《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8某省的一次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是有关“乡镇政务公开”话题,要求概括材料内容,针对问题提出对策。①政务公开取得的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1、材料主要内容:(成效、问题两面)《申论》考试必备理论19②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有高低,发展不一样。在少数地方只是走形式,不主动,不认真;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特别是在财务公开上往往含含糊糊。二是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组成不健全、不规范。部分乡镇人大主席没有参加监督小组;人员偏少,组织不健全;由行政人员参加监督小组,显然不合适。三是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有些地方在公布的内容上,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少有公布或不具体。在公布的时间上,对时间性强的内容未及时公布。在公开栏的设置上,有的设在机关大院,不便大家阅览。有的将相关材料一公布就了事,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认识问题—如何做--领导)(监督小组问题—谁做--组织)(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开、如何公开--做什么--计划)《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0根据上述分析,针对当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从管理学的角度):第四,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计划、决策——做什么)(组织——谁做)(领导—如何做)(控制—做后怎么办)第一,政务公开目标要明确,内容要确保真实、及时、贴近群众。第二,进一步健全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第三,要统一认识,突出抓好财务公开与监督。2、行政学基础知识《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1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行政管理特征:①行使公共权力。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机关行使的是合法的公共权力。②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③谋求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服务,追求公平和公正。《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2行政学就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行政学知识主要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监控、行政立法、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重点学习:①行政职能。如: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②行政决策。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③行政方法。如:群体事件、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④行政执行。如:行政执行不力问题、行政问责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党的十七大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4如: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政府网站建设与优化(电子政务)以上资料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5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民主责任;法治信用;有限开放;协调精干;公正透明;高效廉洁。1、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政治)《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6二、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3、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客观需要。(文化)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5、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国际)三、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71、从公共利益出发。(服务目标)2、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定位)3、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内容)4、在不断创新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服务方式)(目标、定位、内容、方式)近两年以来,一些地方陆续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国家主席、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必须强化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8△完善行政问责制度2008年9月以来的数起责任事故中,有关官员被处理的密集程度、被处理官员的级别多年罕见。仅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就先后处理了8名高层领导干部。2008年5起重大事故中,有169名责任人被严肃处理,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一些还是高层领导,掀起了08年问责风暴。有职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将在今后成为中国政坛的一种常态。行政问责制度是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它是现代政府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申论》考试必备理论29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就是以明确的指向、刚性的措施、有效的手段、快速的反应来监督和约束政府的权力,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依法办事。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行政不作为,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一,审视权与法的关系,消除权大于法的障碍。不能以权压法、以权代法,必须回归法律应有的尊严,坚持以法制权,而不是相反。《申论》考试必备理论30第二,审视权与民的关系,消除权力只对上级负责的障碍。政府的公共治理权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民众负责。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就是要审视“三种关系”,消除“三大障碍”:第三,审视权与责的关系,消除只热衷于权力而漠视责任的障碍。要使行政官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和危机意识,如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个人行为失当,或者违法、渎职、失职等,对其后果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权力和责任、义务的平衡。问责依据不统一,操作困难;(统一的问责制度规范?)《申论》考试必备理论31二、行政问责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1:问责主体单一,惟上是从;(立法机关、公众?)问责范围狭窄,唯过是问;(决策失误、用人失察?无为?)问责方
本文标题:1申论与必备理论---管理学、行政学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1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