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打造生态文明新村_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打造生态新村建设幸福家园打造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这是由于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带来了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呼吁实行生态革命,建设生态文明,确保生态安全。农用化学投入品和农业动力机械“三大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冲击,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这种被称之为“石油农业”或“化学农业”,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叶谦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生态农业理论奠基人、西南农业大学终身教授叶谦吉先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在1987年全国生态农业讨论会上,他呼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随后在《中国环境报》报道了他的这个主张。他今年已经99高龄,仍笔耕不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古不朽。(二)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是贯彻中央、省、市、县精神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五个统筹之一,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和省生态发展区的发展要求,我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名城”的工作部署,我县以“环境友好”理念建设生态名城,打造宜居城乡,从绿色经济构建、人居环境改善、自然资源保护及文化理念深入等4个层面对生态村建设进行规划。二、我县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成就2006年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发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村级篮球场建设、“三通七化”为重点村庄整治、以毛竹和名贵树木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等系列扶持政策。在全县的努力下,新农村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了一大批生态村。例子: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329万元,办起8批114个新农村示范点和2个示范区;全县种植名贵树木1万亩,新种和抚育毛竹11万亩;发展农村沼气用户14507户、太阳能用户1837户,新能源用户覆盖率33.5%,直接受益群众5万多人;全县97个行政村有118块篮球场。例子: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镇村创建活动,2008年蕉城东山村、新铺长江村、蓝坊蓝坊村、南磜左槐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从植绿开始启动。去年植树节期间,31名县领导与县直单位党员干部进农村,共种植枫树、樟树、桂花、罗汉松等名贵树木4350株。县直单位纷纷开展“种树建园”的行动,走进挂点村兴办生态园,以无偿提供名贵树木苗、建结对友谊园等形式,种植名贵树木苗,并为困难群众、党员等免费赠送种苗,为群众储蓄“绿色金库”三圳镇芳心村,2009年建起了两个生态文明园,由挂点的县委组织部无偿把名贵树木种到村里,进行了园林式建设。像这样的生态文明园,在我县农村不断涌现。县直单位近期纷纷进村办生态文明园,把“生态文明名城”建设延伸到农村。据了解,去年我县规划创建44个生态文明村(居委会),2010——2012年共建48个,届时有近九成的行政村将成为生态文明村。目前,我县三圳镇大部分行政村已开始园林式种植名贵树木,蕉城、新铺、长潭、文福、广福等地的村庄走向园林化规划建设生态村,把名贵树木种到村头屋旁,与此同时,县财政投入农村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向县农信联社融资2500万元,专项用于种植户购买名贵苗木的贷款支持,并由县财政给予50%贷款利息奖励,加速“走生态路、建新农村”的进程,引导群众奔康致富。目前,向农信社推荐贷款的种植户有16户,推荐贷款总金额518万元,发展名贵树木完成土地集约11409亩,种植5873亩,百亩以上的种植园区有37个,种植樟树、桂花、降香黄檀、罗汉松等名贵树木227万多株三、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所面临的困难通过近年来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虽然村容村貌有了显著变化,但离生态文明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一)农民思想保守,建设热情不高.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政府发挥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而真正的主力军则是群众,一方面由于部分群众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较大,缺乏干大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他们认为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主要靠国家和政府投入,我们应该“座享其成”,从而忽略了自我建设的能力和内在潜力的发挥,致使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进度缓慢。(二)产业规模较小,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缺乏产业拉动力。农村集体产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农业难以满足农民工就业要求,大部分群众仍靠外出打工扩大增收空间。按社区现行小康住宅建房要求而言,每户建房除国家优惠政策补贴外,仍需资金7-8万元左右,而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部分农户而言,只能望而却步。(三)资金不足是制约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发展的瓶颈。乡镇税革后,镇财政收入几乎全部依靠县财政拨付,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面临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投入,社区品味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及科学管理,良好的民风习俗培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来保障支撑。集镇建设、产业投入、环境改善、村组干部的福利都需要大量资金支出,很难挤出更多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制约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快速发展。(四)村级组织发挥纽带作用有待提高。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发挥阵地建设作用是生态文明新村的有效载体。而就我县农村而言,没有很好地发挥服务中心、服务农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在建设用地、房屋拆迁、规划设计等方面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力量比较弱,“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的氛围不浓。(五)村庄美化、亮化有待提高猪舍的建设垃圾的堆放(白色污染)鸡、鸭等圈养问题生活污水的排放树木的乱砍乱伐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目标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四、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县生态村建设实际,我认为,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步伐,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应做到“五个必须”。(一)必须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重视生态新村建设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党的十七大把GDP翻两番的目标除了由总量改为人均外,特意强调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其中“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是新加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这个要求,一方面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各级领导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还要有衡量政绩的具体标准,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全国390县委书记进中央党校集训“绿色GDP”如果仍然是以GDP来决定干部晋升,来评价其优劣,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变成不可能,甚至是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据悉,新考核办法中,经济增长的指标只占整个考核指标的不到30%,而且不同地方不一样,将区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其中最高不超过30%。此举旨在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1、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本地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主动筹集建设资金,在无任何项目的情况,采取以地融资,开发经营等多种形式超前启动一些基础设施工程,为社区发展奠定基础。2、积极整合项目资源捆绑使用,把国家生态移民搬迁、安居工程、沼气建设等新村建设紧密结合,各级资金涉农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支持生态文明新村建设。3、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针对村容村貌存在脏乱无序的突出问题,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整治,建垃圾池,拆除断壁残墙老屋,粉刷墙壁,改厕,修建主村道。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治,村容村貌就会得到美化,生态文明新村就有新气象。同时,要通过开展以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农村生态型农林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完善水利、林业、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工程,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三)必须科学合理布局,抓好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确保整体效能发挥。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我们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在项目论证资料详实可行的前提下,形成例如《某某村社区建设项目建议书》、《某某村社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征求辖属村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后,在全镇召开人大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献言献策,做到论据有力,规划可行,符合群众意愿和法定程序,做到切实可行。为确保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观大方,符合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对生态新村进行整体规划,邀请和委托地方等地的规划设计单位实地考察、评估论证,充分考虑区位、地形、生态、土地等因素,遵循人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规划设计,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房、沼及产业的布局,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到位,切实做到建设规划引领新潮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田园农庄和农村社区。同时按照功能齐全、格调一致、特色鲜明、结构牢固、面积适中的原则,专门为群众免费设计多套实用美观的建房图纸,实现依靠规划搞建设的全覆盖。布局上实施“两户一联,四户一线”“以线串点,由占带面”联动开发,路房互惠,相得益彰,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又利用了房屋空间,节约了资金投入。同时,在层面上实行前厂后脊、前排托后排,改变过去村庄“天女散花、横七竖八”状况,形成错落有致,造型新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新村气象。在风格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多方考虑,在考虑农户实用,简洁、明快、格调新颖,形成“一户一个景、两户一幅画、三村一集镇”的布局风格,全面提升农户住房档次。(四)必须大力推进绿色科技革命建立生态文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大力推进新的科技革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贡献率。新的科技革命也可称为绿色科技革命,是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革命。包括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生物酶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生物净化环境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等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树立大功能观由农业的物质生产单一功能转为物质、保健、文化、能源等多元功能,并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生物链,把保护各民族的原生态生物基因资源与文化基因资源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综合效益。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次流动)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循环经济)(五)必须壮大主导产业,增强生态村建设后劲。就我县各村而言,基础比较薄弱,要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必须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壮大主导产业促增收。我们紧紧抓住土地这个农村基础,在农村主导产业上做文章,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壮大产业规模提质达效。二是拓宽渠道促增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以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素质提高为重点,结合“人人技能工程”、“科技下乡工程”,做强劳务输出市场品牌。三是培植产业促增收。以农村社区自身为基础,开展好社区服务产业,整合社区资源,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开发大棚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商品零售、产业服务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就业创业路子。按照“东毛竹西名树北烤烟南茶果中蔬菜”的格局,发展壮大粮食、水果等9大特色基地。发挥三圳市级输蔬菜技术创新和新丰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辐射带动石窟河沿岸有机蔬菜的发展,打造梅州市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六)
本文标题:打造生态文明新村_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1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