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狂人日记鲁迅•《歌德谈话录》:•一种思想往往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继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的文学地位•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写作背景•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来的集子。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总结: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就顺路去看望了这个年轻人。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作者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叙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在他生病之前没有发生或者不敢想象发生的现象,于是在极度的紧张和恐慌下开始疑神疑鬼,在梦魇中胡言乱语……作者在回去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狂人日记》。关于《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狂人日记》为什么在白话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构成了怎样的两重叙述?从结构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统:(1)作为整理者的文言文题叙系统,在这里,交代了狂人发病的始末和这本日记的由来;(2)整理过后的白话狂人日记系统,这里记录了狂人在病中的种种独特的发现、思想挣扎和心灵感受。课后练习二“意识流”表现手法主要特点是:淡化故事情节,轻视环境描写,强调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且常常带着隐喻、暗示、象征等色彩。课后练习二①着重表现“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②使读者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课文:在文章中,最能够直刺你的心灵,引起你震撼甚至触目惊心的是什么呢?“吃人”狂人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吃人”这一现象,那么,是什么诱使他发现这一现象的呢?“月光”:明亮、皎洁、烛照万物。它是引发狂人发狂的契机。在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时代,月光其实是有所指的,应该是一种启蒙主义者所获得的思想武器。月光照亮了狂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使他有所觉悟,然后引起了精神的愉悦,开始发病了。在现实意义上,他是被众人认为“发了疯了”,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由此觉醒,成为一个启蒙者。但狂人却由此而害怕。在不觉悟的时候,尚可浑浑噩噩、昏昏沉沉地过活,视“吃人”为正常,可一旦觉悟,看清了周围环境险恶的真相,他就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恐慌和紧张了。“吃人”事例1、身边的见闻感受。“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出了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了心肝来,用油煎了吃,……”(“狼子村”?——狼子野心,象征了一种野蛮的部落,具有现实的代表性。)狂人在路上的种种遭遇:大家看着我的眼光和窃窃私语;赵家的狗(百家姓上第一家,是当时皇族权威的象征。);街上女人指桑骂槐的打孩子;家里人的表现如此等等。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3、对历史追本溯源。“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吃……”“……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迟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有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又是哪些人在吃人呢?1、大哥。这是一个主谋者象征:封建家长——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2、陈老五和何先生。帮凶。3、他们。被压迫者。“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侯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里面,对“他们”的发现,是最让人惊悚了。可以说,他们是无意识的一群,是被启蒙者,在社会上处于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地位,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却也念念不忘要吃人,真是令人悲愤而苦闷。(联系《药》)故此群众的极度不觉悟就成了革命者发狂的真正根源。鲁迅也说:“群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暗示:批判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对于将要被吃的人,这些吃人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1、仁义道德的表面文章,这是社会上吃人的方法。2、愚民思想中的孝悌观念,这是家庭伦理中吃人的方法。3、巧立名目找口实:“发了疯了”。一个社会和家庭都能够接受的妙法。4、历史的因袭,毫无原因,无须原因,只要有前例。“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这可说是统治者更为厉害的“国粹”,即强权的专制主义原则。鲁迅: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可恶罪”)吃人”的内涵——很明显地,“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性含义。“吃人”的内涵就深刻的多了:(1)封建礼教吃人;(2)封建制度吃人;(3)封建政治统治吃人,封建愚昧思想吃人;……总结“吃人”的意义: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残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是:A.《祝福》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断魂枪》(c)2.对《狂人日记》的主题,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B.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C.狂人“对人类的深层批判”。依然是通过“狂人视角”关照周围世界的真相:敢于对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扼止的恶性循环: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于是狂人呼吁人类和睦相处。D.对人类整体的批判正是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B)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拯救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小公主”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日记体•第一人称“我写我”的日记体形式为随心所欲、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营造了无比广阔、自由的天地。•“吃人的是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换成“他想:吃人的是他哥哥!他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大约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那么,《狂人日记》是怎样创造性地借鉴外国文学的呢?考察鲁迅先生的有关著述,对《狂人日记》直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外国作品,最主要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我是猫》的主人公是正直清高,既值得肯定、同情,又令人可怨可悲的英文教师小沙弥,他高谈阔论、嬉笑怒骂、指斥社会、诅咒人生;他“每天都在斗争着”,却毫无结果,只闹得自己焦头烂额,苦闷、惊恐、愤懑、绝望。小说勾勒剥削者的穷凶极恶、“罗织虚构,陷害忠良”的嘴脸;嘲讽人际的冷漠,揭示出社会的穷途末路,不可救药,它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现实的忧愤情结,与鲁迅忧国忧民的一贯思想是息息相通的。•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俄国的一个部里,贵族出身的九等文官书记员波普里希钦,因不能飞黄腾达而产生种种幻想,最后终于发疯。波普里希钦固执地以为自己是一位贵族,一定会“步步高升”。他幻想部长的小姐一定会爱他,结果却受到刻薄的嘲弄,她侮辱他是一只“麻袋里的乌龟”;他又幻想自己成为一位将军,还梦想做西班牙的皇帝,结果被关进疯人院。•鲁迅先生塑造的“狂人”与果戈里笔下的“狂人”在对现实的批判上确有相似之处,作者都是借主人公狂放不羁、荒诞杂乱的言语写胸中块垒,倾吐不平与愤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日记体形式。但中外文学上的两个“狂人”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典型。前者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礼教斗士,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俄国官场的某些黑暗,归根结底却是渺小的个人主义者。前者的“救救孩子”是要掀掉“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延宴”,后者更多的却是力图挽救自己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鲁迅曾经学医,对医学上的“强迫妄想症”有相当的了解。他笔下的“狂人”千真万确地是“迫害狂”患者。小说中,作者用逼真、传神的笔触描写了“狂人”变态的心理、虚幻的错觉、混乱的逻辑、荒谬的推理,以及他的惊恐、焦燥、疑心、忧虑。赵贵翁奇怪的脸色、路人的“交头接耳”或“笑了一笑”、小孩子对他的观望、妇女教训孩子的一句生气话、村里人对“我”的眼光,直至碗里张着嘴的蒸鱼,在他看来,都包含了准备“吃我”的恶意。更有甚者,大哥带了个戴眼镜的医生要替他诊一诊脉,告诉他要“静静地养几天”,也被他认定是对他“揣一揣肥瘠”,养肥了可以杀更多的肉。这一切,都无不活画出迫害狂畸形的心态。“狂人”是“真狂”。然而,他又有“不狂”的另一面,或者说,他并非一般的“狂人”,而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思想者。
本文标题:狂人日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3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