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部分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卫生瓷开裂缺陷,在产品质量中是一种常见质量缺陷,各厂情况不一,按其比例一般占10%左右,多者则占20-30%,因此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原料、成型、烧成三道工序开裂缺陷的初步分析归纳为27种常见开裂缺陷。一、原料工序因加工等项原因造成开裂、以及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1、原料工序裂原料工序裂主要指从原料选料洗料,入磨制整个过程中,原料本身含有杂质,又洗、洗不净,因而制泥后,所含有杂质颗粒,在成型工序注入模型成坯,有时在湿坯阶段开裂,有时在坯体干燥收缩阶段开裂,有时又在产品烤烧过程开裂,这几个阶段的开裂究其原因是属于原料工序所造成,因此统称为原料工序裂。1)原料工序裂的特征:主要是产品经过烤烧后,在某一部位的表面隆起,无规则,在隆起部位开裂。2)原料工序裂的原因分析:这种开裂主要原因是杂质在遇到高温烧成时,坯体内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能有效地同坯体和釉面而结合,因此造成开裂。3)克服方法:a)应该讲究原料质量,要有原料进厂的质量验收制度,不合格原料不允许入厂,更不允许流入下道工序;b)对所使用的原料要进行精选,无论是软质料,还是硬质料,都要经过人工手选,剔除杂质,然后投入使用;c)原料存放要讲究工艺卫生,存料处要干净,不能有木柴、草木、石膏、脏土等物混掺,应该做到按料种不同分类存放;d)运输原料的车辆,制泥的设备要保持清洁,防止杂质混入。4)各种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原料中含氧化铁较多的杂质,使用产品表面灰暗,如沙土,各种原料中的黄色、红色表层和成块原料,这种杂质直接影响外观质量,其颗粒容易导致开裂。有机物质如煤屑、草木屑、石膏粉成块,容易增加坯体收缩、形成隆起部位、造成开裂等。易熔性物质如石灰石、白云石、莹石等杂质,可使坯体剧烈降低烧成温度,使烧成范围变窄,也容易导致坯体开裂。2、泥浆性能不稳定使坯体开裂这种反映在成型工序坯体上的开裂,主要由于坯体收缩不均匀,是由于泥浆性能的不稳定所致,因而导致坯体各部位多裂。4)坯体开裂特征:主要反映在坯体的凹、凸梭角处多裂,裂纹一般是透裂。2)主要原因有四点:a)电解质在泥浆中的比例不适当。同行们都十分清楚,电解质对泥浆起稀释作用,随着泥浆中电解的增加,粘度相应降低,流动性则又增强。但是泥浆的流动性要有一个范围。这是-2-指流动性太强,泥浆中的粗颗粒会下沉,下沉的部位就容易引起坯体某一部位开裂。如果流动性较弱,也可以说流动性差,则会影响泥浆流入模型的细窄部份,泥浆屈服值往往升高,触变性强,空浆性能不良,则会引起坯体某一部位的软裂。因此泥浆中加入电解质要注意湿坯的含水率,如果含水率高则容易造成坯体变形或塌陷裂,如果含水率过低则又容易出现其它部位的开裂。b)要注意泥浆的稠化性。稠化性太强,往往排浆性能不好,保型性不良。这样也容易在模型的凹凸处,梭角处开裂。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注意泥浆的流动性,吃浆时间的掌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容易发生坯体开裂。c)要掌握好泥浆的比重适当。一般情况下要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用浆量而调整适当泥浆比重。用浆量大,又是单面吃浆产品比重以1.75-1.80较为合适,对双面吃浆产品,如洗面器卷槽类产品则要调整为1.7-1.75为宜。就泥浆比重与开裂比例来说,泥浆低于1.7,吃浆时间长更容易开裂。供浆时,使用泥桶、泥缸的原始方法则可通过加水调整,如果使用压力管注浆时,原料车间尤其要注意泥浆比重,在入罐前加入适当水量,通过高速搅拌机搅拌均匀,以防止泥浆比重不当造成开裂。d)泥浆陈腐期短,有的工厂原料加工能力比较低,泥浆很少有储存,这样出后的泥浆立即投入成型使用,这种情况会因泥浆性能不稳定而造成开裂,因为泥浆不经沉腐一般吃浆时间快,坯体在模内强行收缩,因此坏体某一部位发开裂。除上述四点外,还有三种情况可分析原因时参考。第一、回坯泥太脏,而不能及时清理,经过搅拌立即投入使用;第二、回坯泥加工方法不当,回坯泥一般加水高速搅拌,过筛过磁铁即可使用,但是有的单位又重新入磨,这样使泥浆细度发生变化;第三、加入回坯泥的电解质不适当。按常规回坯泥不用加电解质即可,是有的单位不适当地加碱,每次加碱,因而使回坯泥的性能变化。这样也容易因泥浆性能的变化造成坯体开裂。3)克服方法a)要注意掌握泥浆的流动性,在加电解质时,以成型注坯、修坯需要为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b)强调泥浆的沉腐期,一般出磨泥浆以陈腐一周左右为好,这样可以保证泥浆性能的稳定。c)对于储泥池要定期清理,回坯泥要在回坯前注意掌握清理,回坯泥搅拌要坚持过筛、除铁。d)泥浆要进行调整,即由陈腐后的新泥、注浆使用后的回浆泥、回坯泥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以回浆泥为主体,即6:3:1,回浆泥为6,新泥为3,回坯泥为1。这样可以保证泥浆性能相对稳定。e)注意调整泥浆比重,并且要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成型工人难于掌握,容易发生开裂缺陷。3、泥浆细度不当,配料不准致使开裂1)特征:主要由于泥浆磨制时粗细度掌握不准,控制不严而使坯体收缩开裂或燃烧后开裂。2)这种开裂原因有:a)洗选料不合质量标准,部分杂质混入制成泥浆,如高可塑性原料中的紫木节,硬度小。不需要经过粗碎,中碎即可入磨,如果不认真拣选所含杂质,混入泥浆中,这样它的干燥收缩过程中开裂。-3-b)低可塑性原料,通常称为硬质粘土,如大同土等,这种原料硬度大,颗粒粗,干燥强度低,收缩也较大,这样应控制使用点,注浆时,模内坯体成型快,相应能缩短注浆时间,但是掌握不好,会因为吃浆快而引起坯体在脱模过程中开裂。c)注浆用的泥浆磨制时间掌握不准,坯料磨制较粗,这样尽管注浆后成型快,时间缩短,但坯体极容易开裂。另一方面坯体过细时,则坯胎收缩大,也易于变形和开裂。特别是石英原料,更要强调磨制细度,不然有些细颗料沉积在某一部位的变化,而引起开裂。d)要掌握泥浆的使用温度,有时新泥成份高,或因管道存浆,泥罐存浆,室内温度高,或因地炕因素所致,使泥浆发热,这种情况下坯体除了塌活以外,坯体某些部位也会开裂。但是泥浆温度低于10度,又因坯体成型缓慢而造成模内坯体开裂。因此泥浆温度正常情况下不能高于30℃为好。3)克服方法:强调原料工序的选料,配料质量,特别是配料的准确性,以保证泥浆性能不发生变化。强调稳定的有效磨制时间,细度1-2为好,但要注意硬质颗粒。对的温度使用要保持稳定,一般以20℃-30℃为好,这样注浆后,坯体收缩适当,便于成型控制坯体各部开裂。总之在原料工序应加强泥浆质量的控制,泥浆质量的前提又是原料质量。只要注意上述要求的各点,肯定会为成型制造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在各陶瓷厂注意职工中,也应逐渐摸索总结泥浆性能的,可以这样说,一个合格的、有经验的注浆工,在注浆时的,首先观察和了解掌握泥浆比重、流动性、温度等,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先稳定泥浆性能,再根据泥浆情况采取应变措施,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坯体质量。二、成型工序各种开裂的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成型裂:主要指注坯过程中和干燥完成后,模内湿坯、脱模湿坯、修粘湿坯、湿坯干燥、存放、运输、施釉等过程中发生的各自开裂现象,因为主要开裂均发生在成型工序,因此称为成型裂。这种成型裂表现形式下,开裂症状不一,开裂时间部位不一,但是从总体上讲是收缩不均匀所致,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如模型、室内温度、室外湿度、室外气候的影响,也有主观原因即擦模方法、注浆方法、修坯方法、施釉方法等主观上的原因,既有技术性的也有非技术性的,如运输、存放等,但是就整个成型工序来说大体可分五类即:擦模方法、模内湿坯的技术处理,脱模湿坯的修粘,湿坯外力作用。干坯的干燥、搬运、存放等。在每一类中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熟练的注修技术工人看来是不能给予明确判断,为了充分认识各个阶段的开裂特征,下面进行按开裂先后工序以叙述。1、擦模裂主要是指擦模过程中,由于对模型各部位擦拭用力不均匀,或擦模不当,影响坯体在模内的收缩,而致使开裂。裂纹特征:在坯体凹凸处,梭角处,平面处呈穿透开裂。也有的表现为坯体触模部位开裂。裂纹有的细微,有的则开放透裂。克服方法:生产卫生陶瓷产品,第一道工序就是擦模,擦模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使模型对泥浆有吸附性,吸收泥浆中的水份,使泥浆按模型的形状,成为坯体。擦模直接关系到坯体的成型和坯体质量,有些湿坯表面的缺陷,应该确切地说,除泥浆性能的因素外,主要是擦模造成。-4-一个有经验的注修工,既便在泥浆性能不稳定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擦模上采取措施,控制质量缺陷的产生。为此,就克服擦模裂来说,主要就做到以下几点:a)擦模用水的选择擦模用水分“清水”和“混水”两种,“清水”一般用于模型含水量较高,即湿模或在模型中后期,或室内温度低,湿度大或暑季阴雨和冬季天寒,这样对模型使用“清水”,就可以使坯体在模内收缩不受影响,不发生各种开裂缺陷。使用“混水”,主要指新模型、干模型,平面较大的部分产品,如水箱、卷槽、坐便器的圈胎、洗面器的凹面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加模型对泥浆的吸附力,因为新模型很容易出现坯体局部过早脱模,影响坯体整体收缩。干模型吸水率强,模型吃浆快,用水量要大一些,用混水擦模使之坯体在模内整体收缩,而不致于造成局面开裂。对于清水和混水的使用,也不能死搬教条,或不加区别地一律对待,还要考虑到室内温度、湿度和室外气候,季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北方风大,容易使擦模部位风干,模型的吸水率也较强,这种情况下要在擦模后尽快合模。擦模用水要适当加大。室内温度能稳定在30℃以上,模型有一定的吸水率。一般情况下要用混水,但是湿度较大,室内温度较低则要在擦模用水和水量上加以灵活掌握。擦模也要考虑到不同品种,如水箱类产品,即使模型湿一些也要用混水擦,不然会造成坯体平面瘫塌。双面吃浆的洗面器凹面模型一般情况下也要用混水,不然会影响坯体的收缩。这方面要灵活掌握,如果是双面吃浆产品以新模型为保证坯体不开裂,可以在擦模之前,先向凹面喷、洒一些水,然后再擦模防止坯体被凸扇带起。造成坯体破损,或下扇过干造成开裂。b)正确掌握擦模的用力对擦模用力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很抽象,又很难用具体的数字说清楚。根据擦模的体会可以简单归纳为重力、中力、微力三种不同的用力方式。对于新模,干模可以用混水重力,保证吸附性。对大平面产品或某一部位如坐便器圈盖也要用重力,防止瘫塌。对于模型使用到中期,模型毛细孔外露,比较容易吸浆,主要是模内湿坯不易脱模所致。影响了整体收缩,因此应该用中力或微力。对于湿模或模型晚期要注意用微力。即在擦模部位,用水一带而过即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最容易出现开裂的阶段。c)正确掌握各类产品主要部位擦模要有重点,而不是不分轻重的乱擦。在擦模用力均匀的前提下,要分产品,按不同要求,抓住重点部位进行擦模,一般情况下分五种情况。第一、大平面的部位如坐便器的大胎,水箱产品的平面为重点部位,必须要擦均匀,不能有丢漏的现象。第二、产品凹凸棱角部位,要适当用力,不可用重力擦,更不能丢掉,以防止过早脱模和不能及时脱模,如卷槽产品的下沿等部位。第三、双面吃浆产品,重点部位在凹面,凹面要比凸面用力,擦模各部位要均匀用力。第四、产品零部件如圈盖部位为重点,其它的管、板、水道等可满擦即可。第五、蹲便器、水箱、坐便器的大胎等上口部位必须是重点,要用力擦,擦均匀,防止上口部位过早脱模。上述这三点直接关系到成型坯体下开裂问题,按上述要求去做可以相应减少擦模裂缺陷。2、粘模裂-5-这种裂缝主要是擦模力量不均匀,揭模时间不准确,使模内湿坯不能整体收缩而造成坯体局部开裂。1)开裂特征在坯体的凹凸和棱角处呈现时断时续的细碎小裂。模型新或模型干这种裂则表现为穿透坯体内外表面,是属开放型的裂纹。旧模型或湿模型则表现为细碎短小裂纹。2)开裂原因a)不考虑模型含水量,擦模时用水用力不能灵活掌握。b)擦模用力不均匀,开裂部位一般是用力较重。c)对重点部位,擦模时不能加以区分。这样棱角处脱模晚。3)克服方法a)讲究擦模方法,如出现细碎小裂,则要在擦模时,调整擦模方法。开裂部位轻擦模,调整擦模方法。开裂部位要使用清水。b)对产品重点部位,擦模时要轻它部位,以保证重点部位如棱角、凹凸脱模,以适应整体脱模。c)对于双面吃浆产品凸面一
本文标题:卫生陶瓷缺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3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