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情节梗概
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关于《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说法不定)••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周汝昌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关于《红楼梦》•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没有用的石头丢在青埂峰下,此石头后被一僧一道带入红尘历练。很久以后,空空道人经过青埂峰,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学芹分章回。石头上写着:姑苏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一日梦见一僧一道在谈论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为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要下世还泪之事,便向一僧一道要宝玉一看,后来甄士隐因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就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岳父,遭冷眼,跟道人出家。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情节人物•出场•顽石女娲补天所剩,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变化成美玉•茫茫大士将顽石变成美玉的僧人,即后回书中的癞头僧人•渺渺真人将顽石变成美玉的道人,即后回书中的跛足道人•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的道人,后易名为情僧•甄士隐(名费,字士隐,姑苏(苏州)人士•神瑛侍者神仙,贾宝玉的前身关于神瑛侍者,也有说是甄(真)宝玉前身,而非贾(假)宝玉•绛珠仙子神仙,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恩,林黛玉的前身•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曾作过黛玉的老师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人物•解析•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甄士隐是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也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而贾雨村则是一个名利熏心的无耻文人的典型。一部《红楼梦》从甄士隐、贾雨村开始,也以甄士隐、贾雨村终结,暗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意思。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名词释义•木石前盟•一块顽石在投胎入世时曾变为一位神瑛侍者浇灌一颗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浇灌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表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身有缘,林黛玉是木,贾宝玉为石,黛玉(绛珠仙草)与贾宝玉(神瑛侍者)为木石前盟•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第一回)也称“通灵玉”。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简评:《红楼梦》的神话架构•“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得入选,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哀。”(第一回)••此可知生活之欲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过此欲之发现也。此可知吾人之堕落由吾人之所欲而意志自由之罪恶也。夫顽钝者既不幸而为此石矣,又幸而不见用,则何不游于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以自适其适,而必欲入此忧患劳苦之世界?不可谓非此石之大误也。由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王国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简评:《红楼梦》的神话架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红楼梦》是从无才补天的女娲遗石的怨天尤人开始,它被僧道携进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在花团锦簇中享受人生的悲欢愁苦,历尽劫数,然后回归大荒山。实际上,《红楼梦》所遵循的仍是神话的基本模式,即“出发——历险——回归”。以此来显示人生命定之遭遇,从而显现神界或人生的秩序。•……这种神话架构,可由空空道人的心路历程来概述:“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落在大荒山和太虚幻境,而“色”“情”则表现在荣宁二府,在大观园中展开。•……这种结构,在梦幻与现实交织起来的时空中去叙述抒情,使整个故事洋溢着诗化的灵性。神话为意象增添了神圣感与神秘感。————《红楼梦》的神话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来找甄士隐。甄士隐已不知去向。不久,贾雨村因本性贪酷,恃才侮上被革职。后来到林如海家,给他女儿林黛玉当老师。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病逝。一日,贾雨村在一家小酒馆遇到旧相识古董商人冷子兴。冷子兴说到了贾雨村同宗贾家宁荣二府的许多事。他告诉贾雨村,黛玉的母亲贾氏就是荣府中贾政和贾赦的胞妹,这层关系,正是贾雨村日后晋升的门路。情节•梗概情节•重点本章回一是借冷子兴之口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主要家庭成员的状况,尤其突出了贾宝玉的奇特之处,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这样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附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你道是新闻不是?”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的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取名与抓周)——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片段•善于投机的贾雨村巧借学生林黛玉的关系结识了贾政,并谋补了应天府的缺职。而黛玉也应外祖母之召,与雨村同行,来到了荣国府。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黛玉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和三位姑娘。正叙谈间,只听见后院中有人笑声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正纳罕众人都敛声屏气,这来者如此放诞无礼,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的女人进来,众人介绍说是琏二奶奶,贾母戏称的“凤辣子”。黛玉才想起母亲曾对自己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侄女王熙凤。而与宝玉相见,则在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两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说没有时,宝玉就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这一天的经历让黛玉真实地感到了外祖母家的与众不同。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情节木石前盟平等,叛逆,率真任性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人物•出场黛玉:由远及近(三层递进)三姐妹:写意勾神凤姐:先声夺人宝玉:由种种惊奇、误解,嫌憎、传闻、议论制造悬念•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甲侧:《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烘云托月、铺陈渲染。这主要体现在中心人物的出场上,如贾宝玉、王熙凤等。如贾宝玉的出场。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里,作者用了最大量的文字材料表现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品格,如落胎含玉、抓周试志等情节,贾雨村的仁恶论、江南甄宝玉的反衬,而这一切都借助于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托出,借此突出了宝玉的叛逆个性和独特的女儿观,这是读者认识宝玉、了解作品倾向的一个关键所在。然而,这也只是宝玉正式出场前的烘云托月。第三回又借王夫人嗔怪宝玉的“疯傻”反面写宝玉行为的乖张,以形成人物正式出场前的期待和悬念。在宝玉正式出场时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一语未了,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不仅牵动黛玉的心弦,更打动读者的心灵。然而刚刚现身的宝玉,却又匆匆离去,这又是文章的拉来推去之法。等到宝玉更衣后再次现身,作者再才从服饰、肖像、神态各方面悉心描摹和铺陈渲染,并借《西江月》词二首反训人物性格特点。•简评:黛玉进贾府(总纲作用)•“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即一是贾府这个小说的典型环境,二是生活在贾府这个地方的贾府人。)——脂砚斋•这种介绍,用的叙述方式,穿插在问答中间,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给一个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感觉。——舒芜•《红楼梦》的结构,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天上说到地上人间,从高处瞭望到从具体处说事儿。它一上来先从空空道人、癞头和尚、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这些人说起,慢慢介入,它真正要讲的故事是在贾府,是在大观园。而真正故事的开始是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用越剧唱词,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掉下一个林妹妹,从此各种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故事就开始了。——王蒙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诗词赏鉴•癞头僧嘲甄士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诗词赏鉴•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首诗明白地表现了「浮生若梦」的意境。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品味,不难发现其中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出世思想。古人说:「吴宫花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读来岂不是有人事全非之慨呢?一生宦海浮沈,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人生于世很难可以摆脱掉红尘俗事的牵挂,像徐志摩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来一片云彩。」俗事中还是免不了功名、利禄及家庭的羁绊。诗词赏鉴•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诗词赏鉴•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诗词赏鉴。作者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她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也对宝黛爱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红楼梦第一二三回情节梗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7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