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1《主题班会》评价指导意见(讨论稿)为加强和提升中小学《主题班会》的教育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指导广大班主任上好《主题班会》课,对《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评价有一个可资参考的基本规范和正确导向,特制定本意见。一、充分认识《主题班会》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主题班会》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基本渠道,是一门针对性、现实性很强的校本德育课程,更是一门班主任解决班级学生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法纪问题、理想信念问题和行为操守等的“班级德育课程”。它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生活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特征。主题内容源于中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它面向中小学生的整个思想领域、道德领域、心理领域、法纪领域、理想信念领域、行为操守领域等,重视教师和中小学生在《主题班会》课堂过程中的主体性、互动性。主题内容主要涉及对中小学生有普遍性教育意义、典型性教育意义、现实性教育意义的题材,特别要反映中小学生的现实性问题。呈现形态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一般由中小学生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或由教师综合学生问题,确立主题,而后以事实叙述、讨论谈识、正反答辩、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等形式综合呈现。《主题班会》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班会。教师既要避免满堂灌,也要避免“靠边站”;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班会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循循善诱、排忧解难、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并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提升思想和觉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初2步的是非美丑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生的起点上少走弯路,健康成长。二、主题班会的内容及形式1.内容。主题的选择,要与学校教育的总体安排有机结合,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和形势需要具体确定。主题要明确,内容要丰富。要突出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现实性、生活性。常见的主题有:理想、纪律、道德、友谊、学习、身体、生命、人际交往、尊老爱幼、心理与健康、小事与大事、艰苦与幸福、奋斗与成功、勤奋与成才、自尊与尊人、索取与奉献、利己与利人、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等。2.形式。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参与组织和主持。可以采取事实叙述、讨论谈识、正反答辩、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民主性和主体性。三、《主题班会》遵循的基本原则及评价要求1.教育性原则。每个主题班会都应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2.针对性原则。每个主题班会都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安排,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现实性、普遍性、特殊性思想实际问题设计主题。3.多样性原则。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4.主体性原则。主题班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唱主角。5.主导性原则。教师在主题班会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要注意“主导”而不是“主角”,虽不是“主角”,但在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又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心灵的启迪者。6.实在性原则。主题班会要实实在在,坚决反对提前演练,要追求真实性、实在性,让人看了真实可信。7.实效性原则。主题班会要始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实效为本,追求教育效果。对主题班会的评价,就是要看上述七条原则是否落实,落实得怎样。要整体把握,重看实效。四、《主题班会》评价指标体系1.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唱主角”和“近、小、实、亲”,以及“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即时性问题,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激发学生良好情感,保3护学生良好愿望和积极行为。2.教育目标。要根据德育标准和《主题班会》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教育目标。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要着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思想认识、着重行为改正。目标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导入时或主题班会过程中教师引导时,或课堂小结时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育过程要紧扣目标。3.教育内容。根据主题班会的特点、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其成长规律,积极开发本地、本校和学生现实中的《主题班会》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确定好主题,创造性地设计好教育内容和各种环节,灵活掌控实施过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主题班会》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突出既定重点,但不能忽视学生即时性生成问题。4.教育过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育方式。要注意从主题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育策略和艺术,使整个教育过程自然有序,各种环节衔接自然,课堂结构完整体现,时间安排紧凑适当。提倡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包括现代化教育手段。5.教师素质。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育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普通话标准、流畅;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宽广的学科视野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感染能力。6.教育效果。从学生的活动状态看,学生的活动深入,体验深入,感悟深;从学生的参与状态看,整体上积极参与的学生多,且较多的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参与过程长、程度深;从学生的思维状态看,学生思考时间充分,思维活跃,效果好;从目标达成状态看,通过班会教育,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明显的良好变化。本指标体系是对《主题班会》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
本文标题:《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7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