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材料,既能激活学生在地理课堂的主动性,又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93-01创造型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阶段的中学,应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为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可发展的空间,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的要求。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积极作用的重要学科――高中地理教学,应如何确立自身的学科教育地位,应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应如何合理有效应用苏州乡土地理材料,焕发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力,值得我们研究。一、利用乡土自然地理素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融合教学内容,诱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很多地理现象和原理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延伸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家乡的事物和现象,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认同感,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地理知识。例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容抽象,学生既无法感知地壳的运动,对岩石的形成也没有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充分利用苏州乡土地理的一些知识,使学生既能掌握书本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用实物投影一些岩石,在投影化石及金属矿(铅锌铜矿)时,告诉大家这些岩石是以前学生从苏州的山上或矿区采集来的,这可以迅速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当我说矿石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金时,他们的兴趣更浓,纷纷询问在哪找到的,怎样形成的。在此浓厚的求知欲下,我和学生共同探究了苏州地理环境的变迁。分布于灵岩、天平、天池、金山、狮子山等地著名的苏州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虎丘、何山、阳山等地的火山熔岩。在地下三百多米的矿坑中,开采出了大理岩,即东渚小茅山的铅锌铜矿。同时,投影这些矿产在地下的位置关系,使学生了解在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过渡地带,往往有变质岩的形成。结合这些乡土材料,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通过探究苏州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相关自然地理的原理与规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二、利用乡土地理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农业区位选择”教学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这一环节,课本案例是地中海的农业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对案例进行了处理,利用苏州本地的农业变化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表现。首先,上课前两周,我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苏州古城区周边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农业种植类型的变化。上课时,让学生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农业种植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问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配以苏州城市化的一些资料,如人口数量及生活水平的变化,引导他们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社会发展趋势,为苏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学生热情极高,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建议。再如,在“城市化”的教学中,以学校周边土地利用的变化,和苏州市近年来人口统计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再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区进行环境调查,了解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应如何避免,如何解决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这样,上课时,学生就能以自己的社会实践来理解书本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调查、讨论及查询相关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三、利用乡土地理材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材的案例中,很多都是全国或全球的典型案例。但从学生的认知状况看,他们对苏州乡土内容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如果教师能精当地选择苏州乡土地理案例,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对抽象知识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地理知识和本地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和评价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会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体验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学以致用。四、结束语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苏州乡土地理材料进行地理教学,是极具可行性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融入乡土地理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信心,大大提升地理教育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徐叔鹰,雷秋生,朱剑刚.苏州地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2]徐建华.农村乡土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5.[3]焦洪霞.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本文标题: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0079 .html